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敏  姚蕾 《重庆行政》2013,14(4):81-83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是"一张渐进地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1]。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已历经35年的风雨,从改革最初启动到日趋成熟,每一时期都无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当时党的思想认识、战略方针以及政策措施的决定作用。而每一次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都是党对经济改革认识不断加深与丰富的过程。因此,从党对经济改  相似文献   

2.
陈文胜 《前沿》2007,(1):29-3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刘爱玲 《人民论坛》2023,(23):109-111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应对和回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永葆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总结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就,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系统、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汇聚众志成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是我党长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理论创新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创新,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由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只有坚持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才能推动和引领伟大实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建党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论述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创建和推进伟大事业的同时,又一次深刻阐发了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理论和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表明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坚定、清醒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和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 ,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 ,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教育问题 ,始终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把握 ,一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秋宝 《前进》2002,(11):36-38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党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民族思想相继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一进程不断推进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组成部分,其内容颇为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基本点:提出"三个重要法宝",与时俱进深化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强调"三个服务",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概括四个特征,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规律性;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明确统一战线工作的切入点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重大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向;以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倡导,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视野。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不仅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创新,而且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迪 《传承》2014,(7):28-30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加举世瞩目。如何处理好对外关系,对于中国更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战略、理念及政策等在不断变化与调整中,产生了创新思维。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对于指导我国外交工作以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从思想理论方面建设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整风精神进行思想教育,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肖光荣 《湖湘论坛》2003,16(6):40-42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 :“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 ,立足于新的实践 ,把握住时代特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 ,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 :“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不断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一向重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有其客观和主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断展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回顾这一辉煌的发展历程,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启迪是:坚持以硬实力为基础和以文化软实力为先导,在两者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中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文化软实力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离不开中介,中介在理论与实际之间起着联结和转化的作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中,不仅存在着"一个主体"、"两个转化"和"三个环节"等中介,而且这些中介本身又包含着诸多的辅助性中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创新成果,而统一战线理论则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发展和创新都不同程度地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理论,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创新要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同时以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丰富、完善和促进党的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逐步深化。这种发展目标认识的深化和转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重物”到“重人”的转换;二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转换;三是由“理想”到“现实”的转换。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发展规律、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的新趋势。今年四、五月份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必须进一步开展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笔者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特别是我们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建 《桂海论丛》2013,(6):71-75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给予新评价、新定位。这七次党代会报告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发展观的不断深化。剖析这七次党代会报告对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过程,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三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