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的长征胜利结束。今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  相似文献   

2.
张磊 《党史纵览》2022,(7):15-19+14
<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军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张云逸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在一年的时间里,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强渡乌江显神威1935年1月1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乌江是贵州省内的一条大江,江岸陡峭、水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是遵义、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完全丧失了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可能,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共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西突围,开始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福建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战略基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中,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6.
长征从这里出发!!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红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1.1934年10月中旬,中央机关跨过瑞金武阳桥到于都集结。图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桥——武阳桥。2.10月16日,中央红军86000多人集结完毕,正式拉开万里长征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基本概况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因为去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仅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3 1”,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长征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算起。此前的红六军团西行算“探路”,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顾中央苏区的历史。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经过在闽西、赣南一年多迂回转战,创建了中央苏区。在连续粉碎国民…  相似文献   

8.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从1934年10月16日至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一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到达陜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在50年后的相同时间,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进行的英勇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200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2006年是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宣传,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红军长征专题研究"专栏,欢迎全国党史工作、理论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月13日,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城60周年纪念的日子。 毛主席和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这次60周年纪念活动,是以党中央和毛主席1937年1月13日由志丹县进驻延安城为标志的。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经过“切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之际,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在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领导的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长汀因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而名留青史,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时,长汀又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永载史册。长汀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西进,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中央红军随后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最远行程约2.5万里,转战11个省,完成了向西北的战略转移,从而在陕甘地区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总部西出瑞金,到1936年10月10日会宁会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被誉为史无前例的壮举。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情怀、无私广博的胸襟、排除万难的气概、团结一致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伟大历史征程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长征精神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德便是体现长征精神的模范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16,(10):16-21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国旗帜,纵横征战十余省,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  相似文献   

16.
林彪与抗大     
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此时,已占领了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者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毛泽东高瞻远瞩,预见到抗日高潮来临,将需要大批的干部去完成这一伟大的战略转变。共产党"要办个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毛泽东挑选林彪当校长:"你这只小老虎可要言传身教,把所有学员都培养成小老虎!"1936年5月8日,在陕北延长县交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17.
略论赣南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央红军长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前的今天傍晚,从瑞金、兴国、石城、长汀等地出发集结于都的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正是从赣州的于都渡河,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离别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既不怕天空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也不怕地上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相继到达陕北,找到了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根据地.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西征,其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次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我们苏区,以及沿途各族广大群众共同谱写的天惊地撼的一曲革命英雄主义凯歌.这次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的图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长征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至今已有五十个年头了。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列里,有一个英雄的战斗集体——干部团。  相似文献   

20.
延安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总策源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