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网络传输权设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品的使用包括对作品复制、发行以及将作品内容向公众进行呈现和展示等。针对网络中对作品的使用和网络作品①著作权的保护,是否增加作品使用的新权利以因应作品数字化进行超范围、高速度传播的性质,是否将此种使用作品的新方式、赋予作者的新权利归结为“网络传输”方式和“网络传输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根据我国法律、国际条约和我国司法实践试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以引他人之玉。一、伯尔尼公约与我国著作权法的现行规定传播权(RightofCommunicationtothePublic)在伯尔尼公约中散见规定在各个条文中,其…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品拍卖中,艺术品作者享有鉴定权。艺术品作者的鉴定权来源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活动权、民法规定的姓名权、名誉权。鉴定权的主体只限于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艺术品作者。与其他主体的鉴定权相比,艺术品作者鉴定权具有最高效力。我国司法实践已经承认该项权利,为其立法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3.
<正> 在各种版权关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莫过于作者和传播组织(指出版、表演、电视、广播、电影、音像制作、电影发行等组织)的关系了。一方面,他们相依为命,另一方面,又是纷争不已。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现代化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作品的使用和传播极为方便,侵犯作者权利变得极为容易了,以致有些国家的版权专家甚至认为,版权保护已成为不可能,版权概念已经过时了。但我国的传播组织同作者的关系在总体上却是正常的,因为我国的传播组织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组织,不是以唯利是图的思想而是以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来指导工作的。但不是说没有问题了,传播组织侵犯作者权利的违法行为还是常有发生。为  相似文献   

4.
当今著作权制度下存在的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具有共同的起源:印刷特权.旧制度下的法国印刷特权体系已经具有作者权转向的趋势,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更是将作者真正推进权利中心.然而两大体系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别,政策性的立法手段,使得在《伯尔尼公约》签订以后,两大体系基于国际政策加速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5.
6.
“编曲”,即根据已有的音乐作品局部为素材,重新进行编配的作曲工作.对于具有独创性表达效果的编曲作品,应当承认其为原有音乐作品的演绎作品;或者至少应当给予编曲者邻接权即“编曲者权”,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发展 ,网上信息资源成几何级数倍的增长 ,网络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并且大有超越传统媒介的趋势。因此作为一项由新兴技术而导出的权利 ,对网络传播权的讨论对法律界乃至全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网络传播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作为作者的一项“专有权利”加以保护。然而我国并非适用判例法的国家 ,因此对我国法律是否保护网络传播权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事实上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有网络传播权的问题都集中在对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五)项和第四十五条第(五)项的理解之上。该法条…  相似文献   

8.
每一项技术都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空间。网络空间也称赛博空间,它是一种崭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环境。在那里,我们可以与他人交往,而无论这些人身在何处。有人说,网络空间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即使它不是一个物埋上的有形空间。网络空间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外界强加的表达障碍被降低。但是,在那里,我们仍然需要问自己在多大的程度上愿意将自己暴露给其他人;或被允许以何种形式去“观望”别人,以及能够“观望”到别人的程度。存在于有形世界的诸多限制在这个空间里是不存在的,但这仍然是个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的地方。尽管我们一提到法律,就不免联想到…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于1989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审议,现正处于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定稿阶段。笔者读后,深感这是一部较为科学和切合实际的著作权法,但也有不足之处。为了促其立法更加完善,现就个人意见,刍议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权人虽然在控制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方面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他们并非必然要就自己控制的物或者环境引起的损害对受害人承担过失侵权责任;在确定不动产权人是否要就其控制的物或者环境引起的损害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时,法院往往要考虑受害人在遭受物或者环境损害时的身份究竟是合法进入者还是非法进入者并根据受害人身份的类别分别决定不动产权人是否承担注意义务和注意义务的范围。受害人身份的考虑既平衡了不动产权人对自己物享有的利益,也平衡了受害人对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享有的利益,是法律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必然要求,应当为我国侵权法所采取。  相似文献   

11.
今天,但凡看过美国警匪片的观众都会看到警员宣读米兰达权利:“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保持沉默的权利。你说的一切会在法庭上用作对你不利的供词。你有权获得律师。如果你希望有律师,但没钱请律师,警方讯问开始前可为你找一位律师。”但美国刑事案件中律师帮助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为权利而斗争”的结果,每一个人都用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在改变历史。  相似文献   

12.
论作者权体系的崩溃与重建——以法律现代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强 《清华法学》2014,(2):130-145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与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个人数据、个人私事、个人领域是隐私权的三种基本形式。个人数据为生成主体所拥有 ,足以对主体构成识别的数据均为个人数据。获取个人数据必须事先经过批准且使用公正手段 ,数据用户使用个人数据必须限定在批准范围内。国外某些计算机软件的“序列码”、“识别码”在实际上具有窥人隐私的功能 ,已经引起争论。当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警惕个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涉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经营者——电子商店在网络交易中扮演了"柜台租赁者"和"广告主"这两个角色。网络空间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严重威胁,电子商店应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权,旨在防止滥用审判权、确保司法公正、纠正生效错误裁判,惩治司法腐败。但近期有的同志撰文,对这一重要的法律制度提出批评。比如,黄松有同志在2000年5月9日《人民法院报》第3版发表的《对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思考》一文中说:“不少人因看到抗诉权和审判权的冲突而暴露出来诸多无法解决的矛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空间的版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目的旨在指出版权法和因特网技术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问题 ,并对此作简单分析。本文还提出跨司法权的研究方法 ,以便认清因特网的国际性 ,同时还提出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来自网络空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学界定刑罚权涵义以及架构刑罚权有助于解决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行刑权作为一项独立的基本刑罚权能,是"观实的"刑罚权。我国的行刑权分属监狱、公安和法院行使。由于刑罚权与行刑权的有效运作受制于刑事法体系,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诸多因素,刑罚及行刑效益受到制约.我们应当从全局及整体高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建立行刑权的法律规则,统一调整行刑权关系和行刑权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刑罚权与行刑权的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以发挥刑罚惩罚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为目的,故犯罪与刑罚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之“体”,而刑事立法和司法则为犯罪与刑罚之“用”,是为运用刑罚治理犯罪服务的。行刑是刑罚实现的基本实践过程,行刑权是刑罚权一项独立的基本权能,是现实的刑罚权。建立专门统一的刑事执行立法、司法体系,是科学地行使刑罚权,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