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论版权法,技术保护措施和替代的可能性(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泳 《知识产权》1999,9(6):27-30
3)认定规避的范围 技术措施条款认定非法规避的范围过宽,或者过窄,都是不明智的。首先看看对规避的范围认定过宽的情况。这里,要尽量克服一个对版权人倾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在宣布对版权内容的解密是非法的同时,不要忘记宣布对不受版权保护的客体的加密也是非法26。欧盟版权与相关权指令草案关于第6条的评论正确地指出,应被禁止的,是那些侵犯版权、相关权或数据库特别权利的行为,而不是任何规避行为27。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规避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会有一些规避行为是合法行为。如普通的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器,即使有解除第三方的复制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二十一世纪初在国际版权界掀起轩然大波的 Napster案已经尘埃落定,最终以法院作出临时禁令和被告破产清算而告终。值得关注的是,以Napster为代表的“文件共享技术”(“file sharing”)或者“P2P技术”(“Peer-to-Peer”)非但没有因此沉寂,反而如雨后春笋般进一步迅猛发展。新一代文件共享技术不但功能比Napster更为强大,而且更加符合传统版权法的规  相似文献   

4.
合理使用制度是版权法中最重要又难以把握的制度。合理使用涉及一种利益平衡过程,需要对各种变化的复杂情况进行判断,以确定其他利益是否应高于创作者的权利。数字版权时代的合理使用制度也体现了一个动态的利益调整过程。就技术措施保护而言,我国立法也应体现利益平衡的精神,重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5.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技术保护措施的功能已超出各国立法所依赖的技术认识前提.当前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运用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产品的兼容性问题,而且也影响到终端用户的信息隐私,更是关系到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因此,版权法应转变现行的技术保护措施规制的立法模式,在完善技术措施的保护和例外制度基础上,增加版权人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6.
电子屏障: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的扩张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立法现状的数字技术下版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电子作品在网络空间中更容易被非法复制和传播,从而给著作权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刑法条文中并没有关于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具体罚则,仅仅是在著作权法等其他法律中采取提示性规定,而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纷纷通过刑事立法的方式对技术保护措施加以刑事保护.基于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迫切性,著作权人有必要利用技术保护措施对其网络作品进行保护,特别是需要刑法的介入,应该通过修正案的形式增设非法提供侵害技术保护措施的装置、技术服务罪.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版权法是传播技术的产物.1数字技术导致版权法产生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展开的、最为重要的一次法律革命.人们曾经认为,数字版权法最重要的变革是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2但从法制发展来看.最根本的变革应是第三方责任制度在版权法中取得了与直接侵权相并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版权法上“技术中立”的反思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今 《知识产权》2008,18(1):72-76
"技术中立"即"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是专利法间接侵权的责任限制条款,索尼案法庭借用该原则处理产品提供者版权法律责任,引起侵权法理论和法律适用上的混乱.考察专利间接责任的由来,重新解读索尼案,指出"技术中立"已写进数字版权立法,个案审判不应孤立地以"技术中立"作为抗辩或免责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管理为版权人提供了一种私力保护的模式,让作品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和修改其作品,甚至对非授权的使用进行识别、警告或制裁,从而达到保护或实现其版权利益的目的。但数字版权管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对公平竞争、公共资源、合理使用、信息安全、公共秩序、消费者权益及个人隐私权等公共利益造成一些危害,因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给予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与技术措施保护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由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一部被称为“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简称DMCA)”的法案终于1998年10月8日与12日分别获得美国105届国会两院的通过,并于1998年10月28日,经克林顿总统签署,正式生效,成为美国联邦法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演进和发展,为个人目的而使用版权作品的性质随之变化,从排除在版权法调控范围之外到受到合理使用的质疑。各国对此所采取的立法措施有私人复制补偿金、版权集体管理。网络环境下个人使用问题尤为复杂,对版权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人责任制度的运用和发展为解决个人使用难题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制度冲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技术措施保护已纳入了我国《著作权法》,它旨在防止电子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作品的侵权及其非法使用,以此来保护版权人的私有产权。但是,当版权被法律视同为商业和贸易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英国1662年特许出版法之前,版权法一直被视为一种获取特别权的审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措施保护也是一样;就象17世纪英国的版权是一种公共审查的机制,技术措施保护是21世纪的私人审查机制。但是技术措施保护的私人审查机制可能涉及到财产权与政治性权利的冲突。政治权是所有政治实体成员的权利,在自由社会,政治权利之一便是表达自由。  相似文献   

16.
叶启晶 《法制与社会》2013,(10):204-206,235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因远程控制功能的隐患和版权人的主观过错,容易与最终用户的隐私权发生冲突,因此必须从法律和技术两条途径规范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使用,增加版权人的义务并完善隐私权保护体系,制定技术措施安全性标准以规范技术措施行业,设立技术措施监管机构、构建预警机制,保证法律发挥应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5,(6):36-41
接触控制技术措施是防止未经允许的对作品信息接触的事前预防的电子自助手段,而版权保护技术措施是防止非法的作品信息复制、传播等版权侵权的电子自助。技术措施要实现的本质目的不是防止版权侵权,而是通过接触控制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控制,确保信息的稀缺性。与版权专有权的目的一致,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内在逻辑是保障版权人通过排除他人对作品信息的不正当接触和使用而充分实现经济收益,以激励更多的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18.
张今  杜晶 《科技与法律》2005,2(3):14-23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总是让人始料不及,1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网络竟会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也不会想到数字技术居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之多的便利。纵观历史,从近代社会印刷术到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技术,直至我们今天身处的数字技术时代,每一次信息革命都对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版权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尤其是数字技术给版权法带来的冲击,如同历史上导致现代版权制度产生的印刷术,甚至有学者预言,数字技术是全面冲击版权法的最后技术。①数字技术使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迅速地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转…  相似文献   

19.
版权之权利限制应适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化,版权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存互联网开放性和交互性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对传统版权制度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对相关人利益的重新平衡上.  相似文献   

20.
在对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极为容易的数字时代,版权人日益依赖在数字化作品中加入密码、防拷贝机制等"技术措施",防止未经许可地复制作品或阅读、欣赏及使用作品。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事前预防手段远比"事后救济"的传统法律保护方法有效。显然,要在数字时代对版权进行充分的保护,有必要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