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这种知识生产过程深嵌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中,这种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本文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经历了依附结构、分离结构并通往共生结构的变迁。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  相似文献   

2.
引言:民事诉论法学研究盛况空前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张卫平、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巡视员扈纪华及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代表等近300名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近140篇.此次年会的主题是"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其中许多专家对涉及司法鉴定的规定,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修订:立案登记制度保护当事人诉权11月25日-26日,由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主持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进行了第四稿论证。此次修改建议稿明确规定进一步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增加了“证据编”明确举证责任;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4—15日在海南海口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的2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年会主题“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会议主题发言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及分论坛主题发言两部分。  相似文献   

6.
编者絮语     
《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或曰"大改"早就为法学界提出并大力鼓吹,以致数年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曾连续两次以此作为主题来召开年会,还出版过厚厚的两册论文集。不过,经过2007年局部修订之后不长的时间,立法机关就再次把修改《民事诉讼法》提上日程,而且据称这还将是一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回顾和展望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体系和内容、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历史角度来看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进程,以期推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比较研究各国民事诉讼法的体会,有力地说明了比较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证了只有认真地比较研究并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律,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才能摆脱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学特别是证据理论体系的影响,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会后,立法机关将草案予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齐树洁接受《中国公证》之约稿,为《中国公证》撰写卷首语《关注民事诉讼法修改》(载2012年5期),就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公证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抒陈己见。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受《中国公证》杂志之托,笔者对齐树洁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0多年来,它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机制,规范民事诉讼秩序,推动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促进司法公正,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司法实践尤其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日渐突出,笔者现仅就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卫平 《北方法学》2016,(6):118-125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和重心会因为社会时期或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初创阶段,民事诉讼法治也处于大规模的建构和实践之中。因此,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就应当集中于对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的研究,以适应民事诉讼法治的大量建构和实践的需要。民事诉讼法学的大量研究资源也应当集中投入其中。过去由于受错误司法政策的引导和影响,将有限的学术研究资源投向了与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关系不大的一些领域,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重心的偏移,也导致了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本身的贫困化。应当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心回归于民事诉讼法制度原理的探究,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治的发展,提升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萍  赵信会 《河北法学》2005,23(1):133-138
民事诉讼法行为理论是构筑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之一。在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公法关系与私法关系始终处于对立地位,在私法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诚实信用原则,却不适合于民事诉讼法这一公法领域;随着法律社会化的演进,诚实信用原则逐渐深入公法领域,在民事诉讼行为制度中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行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1995年年会综述之二杨荣新这次年会,民事诉讼法小组提交的论文共二十七篇,在小组会上大家集中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民事诉讼基本模式问题(一)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概念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的互动现行民事诉讼法制订以来的20年,大概就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民事司法实务、以及与程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文:江伟 吴泽勇《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立法从来都与一定的观念密切相关。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理念并不明确,这导致《民事诉讼法》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应否在《民事诉讼法》中建构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台湾地区在2003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但在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中对该制度仍存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当前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地探究该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0,27(3):F0002-F0002
2010年5月17日晚,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中国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导张卫平教授应我院法律系、科研处的邀请,在滨江校区为法律系师生作题为“解读司法能动主义”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一在人类追求正义的无尽历程中,民事诉讼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一个国家的实定法体系中,民事诉讼法又处于怎样的地位?近年来,为了打破"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使民事诉讼法摆脱"助法"、"从法"的附庸身份,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努力。这种努力的一个代表性成果,是引进了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民事诉讼程序自身具有但却常为人  相似文献   

20.
法国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制度及其理论张卫平诉权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上的一个概念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石。关于诉权的探讨也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一个恒常主题,由于诉权理论的复杂性使得诉权理论在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