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莉萍 《检察风云》2004,(21):50-51
两年前曾在申城禁毒宣传日活动中现身说法的那个女孩的近况令人担忧。这天,我和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周伟航主任又聊起了这个女孩。女孩名叫小静,两年前,她15岁,就读于本市的一所工读学校。在班里学习成绩中上,平日表现不错,喜欢文娱活动,有些表演天才。我们因为禁毒宣传活动而了解了她的身世,并向她伸出了援助的手。“周主任,您知道小静最近的情况吗?”好久联系不上了,找不到她。去年她考上了一所商业职校,毕业后可以当航空小姐。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大家都为她高兴。后来,却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去上学。有几次,我拨通了她…  相似文献   

2.
我在心中不断地说服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不要把痛苦带给我身边的人,不要让他们因为我而不快乐。张婷是湖北省襄樊市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孩,14岁那年,当她不幸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时,面对高达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以及无底的术后"保命费",她无奈地选择了"逃避"。2006年11月,她在广州一位"先驱"的感  相似文献   

3.
尚磊 《山东审判》2012,(4):117-118
初见我曾在一个世界著名银行的柜台前看到职员诚恳由衷的笑容,她后面的墙上并没有"顾客是上帝"的大标语;我曾在某个滑雪场看到工人细心擦去缆车椅子上的雪花并铲平雪地,他旁边也没有人监督着"安全第一"……——敬一丹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厚重。因为之前了解到一些有关此书的评论,所以提醒自己要平静地去阅读。大都是耳熟能详的国家和城市,不,似乎应该叫做表面熟悉实质不详才贴切。图片随意而真实,文字简单却犀利。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正钱包被偷车上载满了乘客,相互间拥挤不堪,杰克与露丝站在一起,突然间,杰克大声叫道:"天呀!我的钱包被人偷了。""你不觉得有手伸进你的口袋吗?"露丝问他。"我感觉到了,但我以为那是你的手。"杰克答道。欺骗法官:"为什么你要欺骗那些相信你的人?"威廉:"因为要想欺骗那些不相信我的人,根本办不到,法官先生。"  相似文献   

5.
她不记得我,因为阔别的12年在我脸上刻下岁月沧桑;而我还认识她,因为她依旧那样美丽、迷人。旧金山,像是一位大病之后正在痊愈的少女,虽然赢弱,但她机体中的青春潜质始终绽放着生命的活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手语     
母亲晚年惠了老年性痴呆症,每次我走进她的病房,她总会慈爱地问我:"你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则会自豪地大声回答:"我是你的儿子!"她就快乐地笑着,拉着我的手.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咨询电话,称她的丈夫一直在外面和别的女人住在一起,现在提出和她离婚的要求.她听说新<婚姻法>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赔偿,所以要求她的丈夫给予她一定的经济赔偿.她的丈夫没有同意,因此她想就此事起诉,但是法院要求她证明她丈夫的过错.她询问公证处能不能为其收集证据帮助她举证.我回答说不能,因为公证处没有调查权.她又问我,知不知道现在有一些私家侦探可以帮助收集证据,通过他们取得的证据是否有用.我说私家侦探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所以他们收集的证据法院很可能不认可.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14,(4):40
正清白在律师竭尽全力的辩护下,被告人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在法院门口,律师问被告人:"你已经获得释放,我们即将分手了。现在请你最后向我说实话,你是否真的犯了罪?"被告人回答:"律师先生,当我在法庭上听到你为我作精彩的辩护时,我才明白,我原来是清白的。"右手犯罪这是一起盗窃案。辩护律师说:"被告只是把右手伸进窗户偷了几件东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于他整个人,怎么能因为一只右手犯了罪而惩罚整个人呢?"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3,(16):54-54
编辑同志:我买了同单位同事的一处房屋,他们夫妻俩一直住在我们同一幢楼的顶层。我已经在该房屋内居住了两年.我一直要求过户.但他们夫妻至今仍不过户给我.最近.他妻子竟然说她不知道卖房的事情,因为合同上她没有签字。请问,我该怎么办?读者:明芳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当我们捧起这一期杀志的时候;她正告诉我们,《中国律师》的第100期已经诞生了。这时,我们或许在为她高兴\为她祝福,也或许,我门每一双捧着她的手,都会感到沉重。因为,100期,作为中国律师制度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的见证,她一直也在经历着岁月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所以,当我们为一个生命的历程而回忆时,总会免不了生发出一种庄严。100期不只属于我们,不只属于已经过去的乡自·这回该是《中国律师》后在的根不意义,要是一批又一批人(绝不仅仅是编辑和记着)为她而何出而努刀、圭国律师和厂大读者热I0k持和度自她的原…  相似文献   

11.
欣欣然 《检察风云》2014,(22):38-39
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多年没有小孩,她与先生四处求医,做尽了各种检查都没有找到问题所在。因为没有孩子,又不愿意去做试管婴儿,她的生活渐渐陷入了困境,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个生活最困难的时刻,她做了个决定,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和先生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换一种活法,试试看还能不能过下去。  相似文献   

12.
这样的人     
10年前,在从拉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到北京.下了飞机,外面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100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郑辉 《江淮法治》2011,(6):23-23
它被称之为幽默,不知道它出自哪个国家。只知道它已经被“克隆”了众多版本,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显示出它带给人们的共鸣是何等之强烈了.以下便是它的中国版本之一:阿梅朝她的汽车走去,突然看到车旁站着一位警察.这令她十分不安,心想,会不会是我犯了什么法而自己还不知道呢?她强作笑脸地问道:“警察同志.我想我没做错什么事吧?”那位警察双手一摊。然后无可奈何地说:“我总得有个地方站吧!”  相似文献   

14.
大约是十年前或八、九年前,我们这里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法规,说是严禁在市区燃烧落叶,因为燃烧所产生的烟尘含种种有毒和致癌物质,污染空气,影响市容,损害市民健康,等等。对这么好的法规,我理应举双手拥护;但只是“理应”而已,事实上我并没举双手拥护。为什么呢?因为我跟绝大多数市民一样,不知道有了这么一项法规。市报上大概是公布了的,但我踉大家一样,没有看这类“官样文章”的习惯。然而忽一日,市报上登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市政府大院内堆积并燃烧落叶,因此触犯了市政府该项法规,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严肃查处云云、我…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她将孙子接到身边接受更好的教育。含辛茹苦养育孙子18年,她却被孙子赶出家门。为了房产,祖孙闹上法庭。金钱,亲情,孰轻孰重?含辛茹苦养育孙子今年已过八旬的葛美云曾是河北省保定市某县的一位朴实农民,她与丈夫大江靠着勤劳的双手,养育着一双儿女。1957年,为了贴补家用,葛美云只身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不识字,也没有一技之长,葛美云为别人看过孩子、给单位打扫过卫生,吃了不少苦。后来,她幸运地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找到了一份后勤服务工作,收发学校的报纸、打扫  相似文献   

16.
“那人”是胡雪梅,她在南昌,我在厦门,相隔千里,所以用远称。她是我1982年至1984年在江西大学法律系教书时的学生。说是学生,我也未教过她的课,因为我的属于三年级的民诉课没有来得及开我就于1984年10月离开了老区,从此我与那边的学生少有联系。1999年5月17日是个响晴的天,我在武汉收到胡雪梅的长信,她表示要考博士生。此时我已记不起她的模样。然后是她于同年10月17日来的电话,表  相似文献   

17.
花絮·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1,(11):19
花絮另辟蹊径上午10时许,季老故居失窃案的两名被告人在案发后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49岁的王如高昂着头阔步走上法庭。开庭前,她拒绝穿上一般刑事被告人"必备"的橘色号服,并且因为情绪激动而被安抚,从而导致开庭时间延迟。"起诉书与事实严重不符,我没有看下去!"法庭上的她声音洪亮地介绍自己的履历。2003年以西安大学副教授的身份作为访问学者被推荐到北大读博士,2006年接受干妈李玉洁委托代为处理季羡林基金会的事宜,并且是季  相似文献   

18.
小问答     
问:我妻子经常背着我去做投资,为此我们多次发生争吵。因为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导致感情日益恶化。我提出离婚她不同意。孩子今年3周岁,一直由我和我父母抚养,她基本没有尽到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我是在去年12月份提出离婚诉讼的,今年4月份法院作出判决,解除了我与妻子的婚姻关系,并将孩子的抚养权判归我行使。在法定的上诉期间我们都没有上诉,现在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我妻子在诉讼期间就将孩子藏了起来,我能让法院强制执行把孩子送过来吗?  相似文献   

19.
有个年轻女记者外出采访,天晚不及回城,附近又没有旅店,只好在一寺庙借宿。方丈给她安排了一间禅房,她发现没有门闩,很不放心,想换一间有门闩的房子。老方丈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比门闩更靠得住,请女施主放心。”果然,一夜无事。  相似文献   

20.
陈卉灵 《法庭内外》2010,(10):52-54
第一次听说王淑霞法官,是她为了工作两天没有睡觉。因为此事,使得王法官于当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执行庭实习的我眼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第一次亲眼见到王淑霞法官,是在内勤处实习的我去向她收饭费。当时还在忙碌着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交纳了她的饭费。因为执行庭的法官经常外出,我实习的那一周,几次见到王法官她都是行色匆匆、不苟言笑。于是我以为,她是那种严肃认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