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背景及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及特征,从政治保障的视角提出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亚伟 《唯实》2008,(11):74-76
我国选择的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之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权建设需要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因而,“参与型”民主政治将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实质就是法治政治,有诸多的法治特征。首先,民主政治必须要程序法治;其次,民主政治必须要权责法治;再次,民主政治必须要人事法治;最后,民主政治必须要监督法治。只有民主政治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法治作保证,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其民有、民治、民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保障,(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确认宪法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大法,确认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宪法依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保障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专制社会以人们之间经济、政治地位的极度不平等为显著特征,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资本主义建立了民主制度并实行法治,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民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政治文明成果,大力推进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6,(1):5-6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五年计划的编制相比。有“要求新、高、难度大”的特点。《规划纲要》作为重庆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性纲领.更加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但在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领域的任务具有约束性。规划注重强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的内容:注重空间布局。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方面的内容:注重改革开放.大量增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新的战略布署,同时也强调了要加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和政治的同步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我国存在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局面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9.
总结改革开放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在科学、民主、法治这三个基本理念的确立上."科学",是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是指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不完备,就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法治",是指要切实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法治,建设法治国家,要解决好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治民大于民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规划,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政治保证。教育在促进民主法治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目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认真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机制,三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活,四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意识.这四个层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有机整体.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才能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纲领。本文以西柏坡时期的“赶考”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从行政权力分配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和权利能否得到落实的问题,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其根本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民主与法制两个方面.为此,一要确立正确的民主观、民权观、民生观,二要"硬化"民主制度.从当前的条件看,近期通过民主能够较好解决的民生问题的重点是医疗卫生和教育,使当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较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和票选民主是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在政治生活运行中有各自的优缺点。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以协商民主和票选民主的结合为切入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我国民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突出亮点之一,是第一次把低碳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并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发展的蓝图。《规划纲要》强调了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政策和具体措施,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低碳之路的信念和决心,为中国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使党的执政实践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执政党才能避免政亡人息,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执政党若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举措。民心向背是决定政党和政权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党只有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能否重视法治、是否坚持法治,直接关系到能否本质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不仅是富裕的中国,而且是法治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三是建构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民主是法治的灵魂,制度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法治是民主的"护身",法治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四是拓展了党依法执政的新视野。明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如何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析“网络民主”特征及其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已成为具有广泛性的社会联系和交流媒介.由于网络中"电子人"其心理、思维、行为方式发生变异,使"网络民主"产生不同特征,从而对民主政治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十分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问题,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前进。"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经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政治环境,引发了政治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推动了网络政治的进程。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实现政府政治决策和公众民意表达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积极作用及负面作用,并对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