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泪的慈禧     
许多人都认为慈禧作为“天下第一女人”,执掌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身边又有那么多伺候奉承的人,生活也一定非常满足。还有什么比作为“天下第一女人”更幸福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2.
慈禧的奢侈     
中国历史上最奢侈的人,应该是慈禧老太后了吧。慈禧每次吃饭,要上整整100盘的菜。100盘菜摆开是什么阵势?一般人估计要配备一个“饭用”望远镜。老太后有次坐火车去奉天,火车上光炉灶就排了50个,每个炉灶上配一个大厨,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都需要两至三天才能做成。  相似文献   

3.
王龙 《法制博览》2010,(12):60-61
19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慈禧(1835—1908)太后正带领一帮蓬头垢面的王公贵族。失魂落魄地逃往西安。而在遥远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儿孙绕膝,正幸福地颐养天年。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在踏进新世纪的门槛时却遭逢两种不同的命运。那么慈禧太后到底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才导致中英两国殊途异归?  相似文献   

4.
慈禧陵寝的正式名称叫“菩陀峪定东陵”。为什么出现这么复杂的名称?清制,皇后陵的名称是根据皇帝陵名来确定的,其中第一个字与其丈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相同,第二字根据其丈夫陵的相对方向而定。慈禧的丈夫成丰皇帝的陵寝叫定陵,慈禧陵又在定陵的东面,所以叫“定东陵”。可是,咸丰皇帝的另一位皇后的陵寝——慈安陵也是在定陵东面,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定东陵:为了便于区别,就在二陵名前面分别冠以地名。慈安陵位于普祥峪,所以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位于菩陀峪,所以就叫“菩陀峪定东陵”。  相似文献   

5.
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对联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棋盘上领导一只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说与慈禧这样的领导不好玩。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对于权力的渴求,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男人追求权力,是天性使然;女人追求权利,则往往失去本性,陷入疯狂。一枚小小的玉玺,在两千多年的时空变幻里,机缘巧合地见证了两个女人追求权力的不同疯狂。  相似文献   

7.
周英杰 《法制博览》2010,(19):44-45
应该说,从做太监的起点来看,寇连材的牌运并不算差。他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自阉人宫,一进宫门就获得了和当年的李莲英一样的好差事——给慈禧做梳头太监。能够直接为这位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服务,决定了寇连材在宫中的命运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由于“侍西后久,颇得力”,其后,寇连材一度充任奏事处太监。  相似文献   

8.
慈禧垂帘听政的第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终于被剿灭了。消息传来,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慈禧在兴奋与庆幸之余,也感到一丝隐忧,那就是在外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声名鹊起,光芒四射,“只知有恭亲王,不知有大清朝”,各种流言也不时地传入慈禧的耳中。  相似文献   

9.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08,(23):42-43
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清朝的“辛酉政变”,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她们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女中豪杰,而且也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不仅是少见的政治家,而且也是罕见的政变家。在权欲的驱使下,她们成了向封建礼制挑战的急先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可以说是叛逆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蔡信 《法制博览》2010,(17):27-27
慈僖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时代。她手执大权,统领万民,但一旦摘下帝王的桂冠,她也不过是一个正常的女人,有着一个正常女人的需要,甚至远远超出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能承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里一 《法制博览》2009,(21):50-51
慈禧不仅在生前有许多奇特的经历,而且在死后还有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遇:她的遗体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第一次入棺。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回床上。  相似文献   

13.
金易,原名王锡(1917—1992年),河北玉田人,教师。沈义羚是他的妻子。 当作者还在读书的时候,宿舍在北京马神庙西头(现景山东街),马路对过的胡同里住着一位娃何的老宫女。何娃老宫女在宫内称荣儿,13岁进宫,分在储秀宫伺候慈禧,专司敬烟。18岁时由慈禧指婚,赐给李连英的干儿子刘太监。婚后不到一年,何宫女请求回宫当差,得慈禧恩准,这在清宫里是件罕见的事。  相似文献   

14.
赌博新品种     
区行政管理中心的大楼前站着20多个西装笔挺的男人,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商量着什么,还不时地回头看上一眼一个穿着入时的年轻女人,那个女人不停地在这几小堆男人中穿梭着。  相似文献   

15.
黄波 《法制博览》2011,(4):29-29
庚子事变于国家于慈禧个人都堪称奇耻大辱。当日逃难的情形,多种笔记中都有真切记载,如率军勤王,在慈禧轿前护驾的岑春煊后来撰文回忆,“太后御蓝布衫,以红棉带束发。帝御旧葛纱袍,当盛暑流汗,胸背粘腻,蝇蚋群集,手自挥斥。  相似文献   

16.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8,(17):15-15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位女将军、女诗人、女政治家,但却只有一位女状元。古代的女人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而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法律都规定了科举的性别——男,女人考秀才就是犯法,要吃官司,而且弄不好还要砍脑袋。所以,在科举制度统治中国的前1200年里,一个女状元都没产生过。至于明代徐渭《女状元》中的黄崇嘏、清代女作家陈瑞生笔下的孟丽君等等所谓的女状元,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扯淡。  相似文献   

17.
徐彻 《法制博览》2008,(11):14-16
同治八年(1869)七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内外的大事,即慈禧的宠监安得海被诛。安得海是因何被杀的呢?历来是个谜。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0,(17):72-73
第一次性贿赂 功败垂成 自雍正以后,首席军机大臣已成为清廷百官之领袖。末代王朝的最后一位首席军机乃庆亲王奕助。此人平庸好货,慈禧相中他,就因为便于操控。但慈禧大概没想到,这不同样有利于心怀叵测者的引诱吗?“心怀叵测者”就是在地方官员中班次居首的直隶总督袁世凯。  相似文献   

19.
宏亮 《法制博览》2010,(11):46-47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  相似文献   

20.
高淑兰 《法制博览》2011,(19):30-32
虽然是万乘之尊,可命运还是公平地惩治了他的放浪行为,他死时几乎全身溃烂,恶臭远播,人人敬而远之,他空洞而绝望的眼中满含眼泪。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于启齿的疮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个总结,却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