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引起初生羔羊急性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981年我们从乌兰县的初生羔羊腹泻粪便中分离到本病毒,并在原代犊牛肾细胞上培养获得成功。用这种病羔的粪便和组织培养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出羔羊轮状病毒的核酸基因组是由11个片段组成。目前国内外通过这一途径研究人和牛的轮状病毒RNA基因组成,已做了许多工作,但羔羊轮状病毒RNA基因片段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凝胶,胶体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将样品中的各种核酸分子向下迁移,经染色显现出核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4.
1985~1991年青海省西宁市廿里铺园艺场畜牧一队初生黑白花犊牛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机取粪样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确诊病原为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3.33%,试用抗体效价1∶64~128的羔轮状病毒(RV)高免血清对37头药物治疗无效的腹泻犊牛进行保护性试验,结果病犊牛获得全部保护。(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试验材料:从该场畜牧一队采集犊牛腹泻粪便9份,-50℃保存备用。(2)羔羊RV高免血清: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羔羊病课题组制备。  相似文献   

5.
对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乳牛体温、产奶量的影响和局部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乳牛流行热弱毒疫苗免疫后 12个月仍有 77.8%可获得坚强保护 ,而灭活疫苗有 66.7%可获得保护 ;弱毒疫苗注射后局部皮肤肿块比灭活疫苗小 ,对产奶量的影响也小于灭活疫苗。总体来看 ,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应用2种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猪瘟兔化弱毒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细胞培养中猪瘟兔化弱毒的ELISA抑制试验。对20份不同批次的猪瘟兔化弱毒牛睾丸细胞培养物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可较准确地反映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产量;将病毒培养物置4℃、25℃和37℃3天、超声裂解、冻融3次和6次等不同方法处理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与兔体接种试验比较,探讨分析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生产工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用同一份组培细胞繁殖两种病毒的研究获得结果后,我们又对繁殖过猪瘟弱毒的原代仔猪肾细胞再繁殖鸡新城疫Ⅰ系弱毒进行了研究。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在生产猪瘟弱毒疫苗多次收毒后的组培细胞上再生产NDV疫苗。NDV有无促进被猪瘟弱毒感染后的猪肾细  相似文献   

8.
羔羊痢在我旗牧区流行已久,据统计1978~1980年,共接羔218007只,发病达86357只,发病率为39.61%。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弄清我旗羔羊痢是由多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国产新药抗菌增效合剂及生物制剂进行了羔羊痢的防治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蔓延,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出口援外的迫切需要,我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吴兴县食品公司、平湖县食品公司、嘉兴地区食品公司等兄弟单位大力协助下,自1972年5月开始,对猪水泡病仔猪肾细胞培养弱毒疫苗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几年来,先后培养成东阳系和杭州系两株弱毒。东阳系弱毒45代(D_(45))的免疫原性,较杭州系弱毒36代(H_(36))为好;但由于冷藏设备发生故障,东阳系于1975年初丢失。现将杭州系弱毒的培育、制苗和免疫等室内外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快控制和消灭猪瘟,我们于1982~1985年,在我县进行了猪瘟窝防免疫程序试验。认为该程序的实施是控制消灭猪瘟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猪瘟窝防免疫程序的依据 1.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为1.5年,而商品肉猪的出栏期为0.5~1年,所以仔猪从断奶至育肥出售,免疫一次是可行的。 2.罗马尼亚研究中国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提出免疫母猪产的仔猪应在6周以后注射第一次疫苗。法国梅里厄研究所、动物病毒学部主任皮埃尔、普力科斯塔提出免疫母猪产  相似文献   

11.
以山羊痘弱毒疫苗毒株AV41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山羊痘病毒(GTPV)ORF122基因片段。另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缺失跨膜功能区的ORF12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ORF122,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为32ku的融合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被GTPV阳性血清识别。经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其纯度达到90%以上,产量达5.5mg/L。上述结果为GTPV重组诊断抗原的筛选和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自制了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简称油苗),油苗与Ⅱ系或Ⅳ系弱毒疫苗同时应用于带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鸡,较好地克服了母源抗体的干扰,获得了理想的免疫效果。Ⅱ系 油苗组免疫后60日龄内,Ⅳ系 油苗组免疫后90日龄内,HI抗体效价在4 log_2 X以上,攻毒保护率为100%;Ⅱ系 油苗组免疫后90日龄,HI效价为3 log2 X,攻毒保护率为80%,其免疫效果远远高于油苗单独免疫及Ⅱ系疫苗对1日龄或9日龄雏鸡的免疫。在农村推广应用油苗与弱毒疫苗同时免疫孵坊内的1日龄雏鸡,可避免雏鸡因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悬殊而造成的单用弱毒疫苗的初免失败,又克服了在7~15日龄时,鸡己分散到千家万户,使免疫很难进行的缺点。既提高了免疫密度,又提高了免疫效果。油苗对经免青年鸡及成年鸡的免疫,其HI抗体效价高于Ⅰ系弱毒疫苗免疫鸡3~4个倍比滴度,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免疫水平状态。免疫后390天,HI效价还在4 1og_2X以上,攻毒保护率100%。疫苗原胚液经4~40倍稀释后制成油苗,免疫鸡仍能达到或超过Ⅰ系疫苗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羊痘弱毒疫苗株T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提取的山羊痘弱毒疫苗株HLJ-V9 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获得了2078 bp的DNA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TK基因,获得的TK基因内存在一个KpnⅠ酶切位点和编码区的早期转录终止信号TTTTTN(T)T。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弱毒疫苗毒株HLJ-V9 TK基因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在95.5%~100%之间,说明羊痘病毒TK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地根据需要逐渐开展口蹄疫O、A两型弱毒疫苗的共同注射,节省时间与劳力,为群众所欢迎,但对牛接种后产生抗体如何,未能选定适当条件进行测定。由于农业部兰州兽医药品厂用于生产血清的牛只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口蹄疫疫苗预防注射,同时经常进行采血制造血清,便于获得试验血清,故选定该厂牛只进行血清保护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指数。  相似文献   

15.
免疫球蛋白G(以下简称IgG)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中和的作用,还能固定补体从而杀伤细菌。产后立即给新生羔羊输入IgG,可补充其从初乳中吸收IgG量的不足,这对羔羊生后最初几周内的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王克恭,1987)。我们于1987~1988年在南北疆(农一师四团、农五师八十七团)两个试验点的19个羊群,口服,注射羊血清IgG防治羔羊腹泻,获得极佳效果,羔羊成活率达95.9%~96%;并于1988~1990年在农5师87团面上推广应用,在母羊群数和母羊数基本上均未增加的情况下,与推广应用本技术前的1987年比较,取得了净增羔羊7497只(其价值人民币32万余元)的  相似文献   

16.
阿四联疫苗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由预防羊梭菌病的浓缩疫苗和抗寄生虫药阿维菌素配合的联合制剂 ,既能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又可驱治羊的线虫、螨等寄生虫。本试验旨在证实该产品对成年滩羊和山羊及羔羊的防疫驱虫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药品 阿四联疫苗由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提供 ,为中试产品 ,批号为 1 0 0 1 0 5 0 1 ,规格为每瓶 2 0mL ,每 1mL含阿维菌素 1 0mg,羊四联疫苗 1头份剂量 ,有效期至 2 0 0 3年 5月。1 .2 试验动物  2 0 0 2年 3~ 6月在宁夏同心县石狮镇沙沿村、城关乡吴家河湾村、同心镇一…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在总线路、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试制兔组织适应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的同时,利用A型兔组织适应毒进行了A型兔化弱毒培育的研究;在培育过程中,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吸取其他弱毒培育的经验,逐渐提高乳兔日龄,促其定向变异,以期获得一株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8.
核酸未来的疫苗靳家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核酸将会成为第三代疫苗而被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疫苗是根据获得抗原材料的两种技术来划分的。第一代疫苗采用的技术是获得活的致弱的生物体,或者杀死的整个生物体;第二代疫苗采用了另一种技术,通过...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RV-ERA)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毒,必要时还采用低温培养和物理浓缩法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5株弱毒细胞培养物与保护剂按适当比例混匀,制成犬五联弱毒疫苗,给8周龄以上的血清抗体阴性犬每只注射2ml,在15d内产生针对犬六大疫病的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不低于9个月;—20℃保存期不低于24个月,2~8℃保存不低于9个月,室温(18~22℃)保存不低于60d,各种弱毒的滴度无明显降低,保护率达100%。给5000多只幼犬分别于2月和3月龄时各注射1个剂量(2ml)五联苗,9个月内进行追踪观测未发现不良反应。500余只免疫犬的血清学监测证明本联苗免疫力确实。  相似文献   

20.
用牛肾上皮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生长繁殖良好,并不断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猪瘟兔化弱毒在牛肾细胞上培养,不引起肉眼可见病变,用免疫荧光法可在接毒后6小时从胞浆中发现特异性荧光,接毒后18小时,可用家兔在细胞培养物中检出病毒。用带毒细胞传代,能促进兔毒在牛肾细胞上的适应能力,细胞传代后经3个多月培养,其间多次换液,不接毒,细胞收液的病毒滴度可稳定的达到1:20000,用盖玻片作带毒传代细胞单层培养,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在许多细胞浆中发现原生小体样紫色颗粒,用H·E染色,可在胞浆中发现嗜伊红包涵体样颗粒,初步认为猪瘟兔化弱毒在牛肾细胞上培养,可产生包涵体。用牛肾细胞大瓶旋转培养猪瘟兔化弱毒,能生产疫苗,并可多次接毒、收毒,收毒次数达20余次,疫苗毒价可达1:50000,少数批次可达1:100000,对猪有良好免疫力,本试验1987年10月在云南生药厂已完成中试生产,先后冻干疫苗5批,一次效检50000倍合格的占80%,20000倍合格的占20%,各项检验指标符合规程要求,区域试验注射各种猪只40000余头,证明安全有效,疫苗在-18~-20℃保存1年,未见毒价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