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客家村落的神明信仰特征--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客家村落神明信仰的研究。以往人们偏重于现象的描述与个案的讨论,而对它进行总体分析却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建省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对传统客家村落的神明信仰特征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功利性与贿赂性 武北村落一般百姓的神明信仰没有高深的理论作指导,也并未将神明完全看作彼岸世界之物,更没有将神明信仰看作道德复归、灵魂得救的媒介。如 1949年以前的武北寺庙几乎没有得道的高僧,受过戒的和尚就很难得了。民国时期武北桃溪村东林寺的主持才仁和尚远近闻名,周边村落的“打大醮”(放焰口)等盛大…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一个个串起的街名,构成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这些具有生命力的历史,就附丽在街名上,使天津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都市,显示古今文化绵延承续的脉搏。地名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是地域文化和历史民俗的形象反映,林林总总的街巷名为今天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历史文化考察,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证据。文章从天津地名发展的四个阶段、老地名再现历史人文、老地名体现由农村转型为城市的历程、旧地名的规范化处理、日新月异的地名变化、如何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等六个方面,进行地名文化科普,藉以引发读者的故乡情结和文化共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与<传统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二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指出二书具有视野广阔、视角独特;取材广泛、科际结合;博采众长、创见迭出;语言精炼、饶有兴趣等特点.同时也就两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成都历史上河湖水系相当完整,城内水网交织,舟桥众多,人们亲水而居。成都城与水的格局经历了两江绕城、两江抱城到江环城中。近现代以来,成都城区内部分河渠湖池消失,而与水有关的历史地名,历经千百年,依然活跃在现代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由此,结合文献资料,可知成都水城的历史风貌和水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婚丧是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两个转折点.婚姻标志着两性结合并催生新的生命;丧葬则是对旧生命的总结和新生命"再生"的希望.因此,婚丧习俗最能形象地反映出村落社区的文化特质.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武北村落为例,对前人较少探究的闽西村落婚丧习俗作一较为全面的描述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各式古建筑虽然功能不同,但它们都和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通。古建筑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散发着人文与历史的韵味,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建筑是文化的直观体现,对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简练的地名背后往往包含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要素,地名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和有效载体.地名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教化和育人功能,通过规范和管理地名、合理启用地名、加强优质地名宣传等途径更好地发挥地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参政党的文化建设问题,应遵循文化概念宽泛性原则,以全方位视角,充分解放思想去认真思考,这是对参政党文化建设的负责任态度。首先要做的是文化精神的培养。在传统文化经验的鼓舞下,勇于探索,注重发现发展变化中的文化建设规律性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使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原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文明的缩影,反映中原文明的发展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借助历史文化形象这一介质使中原传统文化具有现代表达意义.当前,培育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在汲取中原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历史文化形象培育与传播体系构建,破解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中国曾以文化立国,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初是从文化认同开始的。中华文化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命脉的重要因素,民族复兴的进程不能缺少文化自信的支撑。在当下所强调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题中之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和改革中积淀的现代精神为动力,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塑造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文章在总结成都市大慈寺街区保护与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玉商是指在玉林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和社会历史背景下蕴育形成的商人。玉林商人在工商贸易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重利尚义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文化思维、自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诚信开放的处世之道、精明性灵的商业意识、富而思齐的责任担当等为主要内涵的玉商文化。玉商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价值,它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现代社会经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文化生产力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并采取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思维方式,解读文化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具有历史拓展性;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活动中的中介手段具有依赖性。力图以此揭示文化生产力之本来要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文明处于上升时期的元明清时期,作为文化母体分支的台湾文化具有浓重而鲜明的中华文化底色.然而由于台湾独特而敏感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发展历史,使其又具有了草根性、悲情性和边缘性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加上外来文化的牵引、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在台湾独特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终于生出了"台独"思潮这只怪胎.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梁治平法律文化类型研究的学术实践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以一种认识过程论的视角予以解读,力求历史地、客观地加以审视,我们便会发现,在促成这一研究模式形成的过程中,诸如国外文化人类学、哲学阐释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在当时分别为法律文化类型学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就个人学术史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细致地了解到梁治平在一段相对独立的研究阶段中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从学科发展的层面来说,我们能够通过这一极好的"实例"真切地感受到,在现代学科分工体制下,法学如何"受惠"于相关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发展演进为思考路径,运用大的历史观,从更长远的发展阶段来考察中国的和谐政党关系的建立,揭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并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断深入,国家的发展理念也在日臻成熟,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时代。成为文化大国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把文化的发展置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既加强国内文化建设,也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对外文化战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自身文化为发展道路保驾护航。同时要树立大国理想,勇于阐释和发挥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寄托着各族儿女的乡愁。近年来,漳州市对传统村落及古建筑、文物加大保护力度,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村民保护意识淡漠,自然性颓废趋势还在蔓延,新村建设与古村保护的矛盾,保护职能缺位维护资金不足等。加强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保护开发的对策思路包括:加强宣传指导,提高文化自觉;制定详细规划,明确思路目标;建立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分级申报认定,科学规范整治;合理开发利用,恢复村落生机;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多元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