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翡翠得以广泛流传和清王朝皇家贵族的嗜好有关,尤其是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最喜欢翡翠玉器。以至于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不顾同仁之情,借口“与义和团有嫌”,诬陷告老还家在襄阳的老京官,将其满门抄斩,实为夺取老京官不肯割爱的一块上等翡翠。之后,张之洞将其做成降魔杵,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敬献之。  相似文献   

2.
我对戏剧原本不爱好,在中国京剧艺术节期间,应一位老领导之约观看了河北省京剧院演出的新编京剧“响九霄”,才深感中国京剧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不愧为“国之瑰宝”,是一次国粹文化的享受。该剧讲述的是清末时期,梨园名伶响九霄用生命的投入进行艺术的探索和改革,沉浸在自己钟爱的艺术领域中。他又深明大义,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生死,冒着杀头之罪,乘给慈禧太后演戏之机,将康有为、谭嗣同有关变法的书信转送光绪皇帝。  相似文献   

3.
慈禧雷语     
鲁莽 《政府法制》2011,(18):13-13
不管我们怎么评价慈禧太后,她作为晚清历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点我们始终无法否认。这位老太后活的时候风光,死了更风光,仅谥号就25个字: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超过以往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位皇后。慈禧太后的谥号虽然特别,但是她的言辞更特别。其一生雷语颇多,可谓天雷滚滚。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05,(3):F004-F004
在各级妇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在总经理武想兰带领下,按荆斩徘,使昔日2800亩的不毛2地披上了绿装,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和各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遭讽     
李芳 《政府法制》2008,(13):63-63
清光绪三年,南京自然灾害严重,加之贪官污吏盘剥勒索,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当时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主政,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任户部尚书。于是有人用双关语写成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6.
《法人》2010,(12):93-93
1894年,是大清国光绪20年.这年十月初十,是光绪皇帝的养母慈禧太后60大寿。早在两年前,光绪就下旨:“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指慈禧),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为此,宫廷上下从1892年就忙活起来了。据说距慈禧寿辰一个多月前,盛大的筵宴活动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李德林 《政府法制》2014,(27):22-23
1907年5月5日,慈禧太后收到了一份关于黑龙江巡抚赠送名妓的性贿赂弹劾报告. 慈禧太后看完报告异常震怒,黑龙江巡抚段芝贵身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居然向农工商部部长、皇室贵胄载振赠送妓女.载振是一个恶名昭彰的登徒浪子,1903年刚刚当上商部尚书就同副部长伍廷芳喝花酒,被御史告到慈禧太后那里.身为帝国的高级官员,一而再身陷娼妓丑闻,实在有损帝国颜面.  相似文献   

8.
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同年10月6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动身回京。当时火车只通到直隶正定,其余路途,皇室一行都乘黄色的轿子,随行人员包括大批骑兵卫士、官员、太监和fhA.。行李车队非常壮观,大约有3000辆马车,插着旗子,披红挂绿。这场面,连见多识广的英国记者莫理循都觉得太过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拥有私人汽车的第一人是慈禧太后。庚子事变后,慈禧逃难回到了北京,态度和心情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洋人的态度,与洋人握手言欢,并收受了许多的洋玩意。  相似文献   

10.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1,(24):24-25
曹操的后人能去要曹操墓的文物吗,慈禧太后的后代能去要故宫的文物吗。  相似文献   

11.
戊戌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立即聚集起来,开始对光绪帝的变法政策进行清算.期间,发生了慈禧太后三次审讯光绪帝的闹剧. 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政变当天.史料记载,前一天,光绪帝还在宫内接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可这时慈禧就在幕后监视,光绪帝已经失去了自由.随后,光绪帝便被控制起来.慈禧太后召集奕勖等顽固守旧的王公大臣,对光绪帝开始了第一次审讯.  相似文献   

12.
人称"中国第一位殉职的记者"的沈荩被慈禧太后一夜杖毙,惨死狱中。是因他泄露《中俄密约》?还是谋划逆反清廷?关于死因的说法莫衷一是。不论如何,沈荩案的发生,客观上钳制了清廷对于《苏报》案的追究。沈荩案等晚清一系列报案,也促使清廷对于僵化的舆论钳制政策进行反省,并最终促成相关法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在中国境内长驱直入。 侵略者的铁蹄逼近京畿。在清宫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仓皇起驾,携众大臣挟光绪帝逃离京城。一时间,“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相似文献   

14.
雪珥 《政府法制》2014,(26):31-31
务实而不务虚,这正是袁世凯等体制内改革者所追求的务实.袁世凯本人就曾告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可有立宪之实,不可有立宪之名” 袁世凯是唯一跻身中央政改领导小组的地方官。在1906年9月2日发布的圣旨中,宣布直即进行全面的行政体制改革(官制改革),作为“立宪之预备”,并在中央成讧相应的机构,负责相应的顶层设计——即“官制编制”。参与“官制编制”的,除袁世凯外,均是中央机关的精英成员。袁世凯之外的其他封疆大吏,诸如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等,圣旨仪仪要求他们“选派司道大员.来京随同参议”。  相似文献   

15.
1900年,年过花甲的慈禧太后突然向八国联军宣战。发誓要把洋人赶出去,断绝与外国的关系。在八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下,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14日就攻到了北京城下。情急之下,慈禧决定西逃。  相似文献   

16.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4,(17):18-18
袁世凯的一项卓异禀赋就是善于交人,以致许多人都愿意供其驱使,为他卖命,他的秘诀就是一个“低”字。 有一天,袁世凯和负责宿卫颐和同的张勋晋见慈禧太后。慈禧身边的太监马宾廷到院中等候。  相似文献   

17.
我写的是一位女性.一位公证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一位让人敬重的公证处副主任,一位伴着公证走过一路艰辛的女公证人,美丽高贵,坦诚自信,正直善良。  相似文献   

18.
朱庆荣 《政府法制》2013,(20):29-29
慈禧太后为了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决定出奔西安,为了要把大量金银财宝、古玩名画一齐带走,就吩咐内务府太监购买100只皮箱,以便装运。内务府太监向慈禧禀报,每只皮箱要价60两银子。这事被一位姓鲍的军机大臣知道了,他很熟悉皮箱的行情,按照慈禧要求的规格大小,只要6两银子就可以买了。他向慈禧禀报,揭穿了内务府太监的虚报冒领。慈禧听了很气愤,就立刻决定把这采购皮箱的差使交鲍军机去办,并限令15天交齐。鲍军机想买这100只皮箱要不了15天,只要派人到大街上各皮箱店一转悠,要不了三四天就可以把皮箱送进宫去。故欣然领命。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皇帝《食栗》诗中描绘了隆冬季节围炉食板栗的情趣,并称板栗有美容的功能。慈禧太后就是常食粟子粉加冰糖和面粉蒸的窝窝头,称为美容“御食”。宋代诗人苏东坡晚年患腰脚病痛苦不堪,通过服板栗半月治愈。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受贿是在1928年,行贿者是第十二军军长、土匪军阀孙殿英。孙殿英当时驻守在河北省蓟县马伸桥一带,距离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不远。1928年6月,他以进行军事演习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太后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宝物。孙殿英东陵盗宝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社会团体纷纷发表通电,要求严办盗陵者。阎锡山命令河北省主席商震严查此事,蒋介石也发出了“通饬所属,一体严密缉拿,务获究办,毋稍宽纵”的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