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2014年7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在国启动涉诉信访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对300余件涉诉信访案件展开质量评查,并将根据评查结果终结化解一批长期缠访闹访案件,  相似文献   

2.
赵海斌 《法制与社会》2012,(27):109-110
近年来,密云县人民检察院受理涉检上访案件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对抗性、针对性、复杂性和稳控难度大等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涉检信访案件被中央政法委、市委政法委以及市院列为挂账案件.这些案件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强制性地加以解决,应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协调一致、多元化的大调解格局.  相似文献   

3.
北京高院:递进化解压实基层责任为积极应对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带来的新变化,立足于解决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和涉诉信访双重上浮的压力,北京高院探索建立了申诉案件分阶段递进式化解工作机制。对当事人向高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的民事案件,由高级法院立案庭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明显不符合再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得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矛盾凸显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大量社会矛盾涌入法院的背景下,及时化解涉诉矛盾纠纷,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为应对"信访潮",进一步做好涉诉信访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修订《信访条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案件,更好地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结合近年来涉诉信访的工作实际,以2009年至2012年办理的信访案件、进京访案件以及中央政法委交办案件为统计标本,分析了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的主要特点、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化解信访问题的成功经验,并就进一步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涉法涉诉信访提法始见于2005年2月中央政法委下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它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其意义在于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促进涉法涉诉信访矛盾有效化解.《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提出,要重视发挥党员律师、优秀律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律...  相似文献   

8.
当前,构建顺畅的涉诉信访终结机制,有效地开展涉诉信访终结工作,已成为清除无限再审障碍、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由于涉诉信访终结影响面广、涉及面大,加之涉诉信访终结制度亟待完善,人民法院在开展涉诉信访终结工作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涉诉信访终结工作的基础上,探讨其中的疑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涉诉信访案件的终结标准所谓涉诉信访案件的终结标准,主要指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的实体要件。由于上述标准尚无明确规定,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法院认识不一,做法不同。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以下简称《终结办法》)及《关于印发<终结办法>的通知》内容,可以看出涉诉信访终结的实体要件与信访所涉  相似文献   

9.
王旭军 《中国审判》2012,(11):74-76
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和群众进行沟通、听取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它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但实践证明,当前我们应对涉诉信访的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涉诉信访案件逐年上升,不仅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被动,还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干扰着社会治安秩序。因此,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有效地从源头上避免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司法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现仅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法院紧紧依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便民诉讼措施为驱动力,以平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举措,通过四项举措积极探索适应审判形势的工作方式,强力开展巡回审判平访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9,(12):55-55
一是严把立案分案告知关。受理案件和送达执行通知书时,立案法官以“诉讼风险提示书”专章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执行风险,并告知当事人“12368”信息查询途径。执行法官接到案件后主动与申请执行人联系,确认当事人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告知相关权利义务和承办法官的联系电话,并再次提示执行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但在司法公信力低下、权利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的今天,相比终止信访的救济功能而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善现有信访制度,使其适应我国转型期的特殊需要,似乎来得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