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默在《参考消息》撰文说,许多人都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说成是民主和专制之间的冲突,这是错误的。美国和中国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政治制度:美国认为民主政府本身就是目的,而中国则认为,其目前的政府形式,  相似文献   

2.
盖威 《行政与法》2010,(5):61-64
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有必要在继续保持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参与型政府,充分发挥作为市民社会组织形式和中坚力量的各类社团的政策倡导功能,逐步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宇 《行政与法》2007,(7):20-21
责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是新一轮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责任政府建设需要我们在认清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选择理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下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意见表这方式,是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特殊途径,对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访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信访洪峰"对信访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信访制度仍有存在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改革信访制度的关键是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同时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主权在民,宪法的权力配置原则是三权分立与制衡,这种宪政思想闪烁着洛克的光辉。洛克认为,政府是保障人权的必要工具,政府权力须受到限制。为了实现宪政,民主的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公平选举、多数原则、言论自由以及合法抗议等重要方式融入到政治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6.
凯斯·桑斯坦是当代美国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宪法学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宪法共和主义复兴的理论主将,桑斯坦建构了以审议民主为中心的政治、宪法与司法审查理论。在政治理论中,审议民主构成了共和主义政治区别于多元主义政治的关键;在宪法理论中,美国宪法规定了以审议民主为核心的政治结构和决策过程,私人的"赤裸偏好"不是政府行为的正当性依据;而在司法审查理论中,法院的角色是审议政治的审议者,因此要求一种能动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背景下政府法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明 《法学家》2002,(4):3-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法治化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人权关怀等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起步的中国法治化进程,在20世纪的后十年发展迅速,这一进程毫无疑问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进一步加快。如果说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政府人世和法律入世,那么可以认为,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化将突出政府法制的如下要点:……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杰斐逊参与了认识、组织、治理国家的全过程,将自己的主张变成对国家宪政、政府政策的现实设计,实现了个人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完美结合。杰斐逊的一整套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被称为杰斐逊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杰斐逊式民主经过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等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维护与发展,成为美国民主传统的主流,促进了美国精神中政治民主传统的形成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司法审查在美国民主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确立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是动态的参与民主机制。对国会立法进行违宪审查目的是建立一种动态的参与民主机制,在代议制民主和大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从根本上说司法审查不是反民主的,而是为了让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0.
胡适提出"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应当通过社会改良的办法使中国逐步摆脱落后的局面,进而通过和平的方式转变成为一个民主国家,本文从胡适这一政治思想出发,浅析社会改良的作用与功效。  相似文献   

11.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而其基石功能能否得以有效发挥则与选举本身的竞争性程度密切相关。中国要走向民主政治,建立起竞争性选举是必由之路。但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改革应当循序渐进,选举的竞争化也应当自下而上,从乡县逐步上推。本文拟就县乡人大和政府选举的竞争及其法律规制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戴志坚 《中国律师》2003,(10):61-61
很多人认为赚钱多少是衡量一个律师能力的标准,身着名牌衣服、开着名牌汽车、住明亮宽大的房子、出入高档娱乐场、挥金如土、傲视群雄,当然连群雄都敢傲视的也是另类的群雄了。有人说,中国律师也只能是这样,不赚钱干什么呢?又不是在美国,美国的律师可以竞选议员、总统。当然美国的法官、政治家大多出身律师,为什么?是美国的民主政治需要律师,是律师自身所具备的审慎、智慧,内心对民主、法制的追求符合民主政治、司法公正的需要。正是由于这样,美国的法律职业阶层从不怀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法官的终身制、高高在上受人仰慕的地位让美国的律师…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一些国家通过街头政治的方式迅速地实现了民主转型。但是,这种"转型"是不稳定的,存在许多隐患。民主转型的实质是民主的信念和价值的最终确立。处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其以往的政治价值必然同民主的价值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双方互相吸取彼此的思想要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主流政治价值。但价值不是空洞的口号,一定的制度体现着价值的内涵,同时制度也形塑着价值。政治价值重构的结果最终会带来政治体制的改变。本文认为,在政治价值重构的问题上,需要形成被民众接受的权威,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互相纠错机制,尤其是要协调民主价值与学习西方具体制度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政治型政府要比行政型政府更少地引入公民参与策略这一研究假设,论文对美国32个州中居民超过2.5万的91个城市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研究者要求调查对象识别多达16种的公民参与策略。论文反驳了认为政治型城市的官员比行政型城市的官员使用更多的公民参与策略的传统观点。该研究的完全OLS回归模型(样本量N=91)预测,行政型城市比政治型城市所使用的公民参与策略数目要更多一些,该结果具有边缘统计显著性。第二个OLS回归模型(N=53)显示,当城市人口超过5万时,行政型的城市政府结构和公民参与策略之间的统计稳健性会明显增强。对该发现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与城市职业经理人和工作人员在强化公民社会的网络和在21世纪美国"递送民主"方面的努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表现和结果。自现代化以来,传统的由少数精英主导的集权政治,逐步转向精英与大众、国家与社会相互制约、互动发展的民主政治。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策略和部署上选择了自觉推进党内民主法制建设,在政治权力体系的框架内寻找和培育民主的生长点,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以及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体制外民主日益成长,在公共舆论领域及社会治理中不断释放出巨大功能,意味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体制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构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力量合作博弈的民主政治体制,是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政治民主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文认为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先决条件就是成熟的理性的民主意识的培养和全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八大报告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发展至今,这一理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对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阐述来探究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主"是由美国学者斯劳卡最早提出的。网络民主具有形式上的虚拟性、平等性,传播过程中的直接性、开放性、便捷性。网络民主在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扩宽民主监督渠道,构建新型民主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网络民主也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它既有可能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又有可能导致无政府状态或更加隐蔽的集权控制,而且网络发展还为政治发展的非常规操作提供了便利,等等。因此,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完善网络民主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是引导网络民主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使民主①持守自由,还是让民主堕入专制?这是托克维尔毕生关注的政治问题。他宣告世人:以身份平等为核心特征的民主潮流席卷着世界,新时代已经到来,它呼唤着新的政治科学,这门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人类要不要民主,而在于人类如何把握民主的政治后果,使自由得以持守、专制得以避免。当时的美国被托克维尔认为是“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满和最和平的国家”,②而作为一个自下而上自愿组织建成的国家,美国的政治特质根源于它的地方政治传统,因此,考察研究具有典型性的美国地方政治———新英格兰州的乡镇自治———成为托克维尔应然的选择。在本…  相似文献   

20.
吉云霞 《法制与社会》2013,(26):187-188
本文认为当代社会治理离不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一套社会网络运行模式。电子政务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处理政治、社会群体相互间关系领域的虚拟政治—社会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运作模式,同时由于电子政务在社会网络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实际上还充当着社会治理基础平台的角色。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电子政务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整合多元价值和利益,推行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重构政府形象,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和降低治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