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3.
李林跃 《创造》2002,(6):39-39
纵览当今落马官员,腐败几乎都是从道德滑坡开始。信念的动摇最危险,道德的滑坡最致命。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江总书记在强调抓好“依法治国”的同时,反复告诫要“以德治国”,并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和克服吏治的腐败,用道德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以德治国”就要从干部的道德自律做起,以此加强各级党政  相似文献   

4.
职务消费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履行公务需要,但过度消费;利用职务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务用于满足个人需要的消费。假公济私的消费是腐败,过度的职务消费尤其是故意的奢侈浪费也属腐败之列。职务消费中的腐败是腐败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职务消费问题的核心是财政制度,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所谓财政,就是“以财行政,以政制财”。一方面,“无财难以行政”,所以职务消费是必须的,是行政运行的成本,是纳税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代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无政难以制财”,财政活动是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5.
张彬 《人民公安》2006,(7):21-23
所谓非典型腐败,是相对于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常表现为“潜规则”,或者叫“陋规”,其实际形态则复杂多样。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实在是形形色色的“非典型腐败”生成的良好土壤,从古代的“陋规”一直绵延到当代的“红包”,“非典型腐败”非但没有绝迹,反而越来越呈现出各种花色品种。——易中天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针对反腐败斗争明确提出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是党中央今后一个阶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新亮点。对“减少腐败存量”的思考。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所谓“腐败存量”,是指已经发生而尚未受到查处清除的腐败现象总量,既包括已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司法腐败是最黑暗的腐败,官员腐败是最可怕的腐败,那么,以招生为重要构成的教育腐败则是最痛心的腐败。据业内人士透露,细究起来,招生腐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招生前、招生中、招生后。招生前的“猫腻”主要是为了加分而活动。譬如,更改为少数民族,办理假三好学生、假优秀学生干部、假体育尖子人才证书,还有“搭桥生”、“空挂户”、伪造学籍的“高考移民”,再就是屡有曝光而又触目惊心的高考考场作弊案件。这些腐败现象,早在招生开始之前就已经四处弥漫了。谁都知道,花钱买个“少数民族”或者弄个“三好”、“优秀”证书,一般就可以…  相似文献   

8.
“腐败”这一概念是反腐败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反腐败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也是我们制定反腐败原则和对策的理论始点之一。当前对于什么是腐败的界定,可以说不是十分明确和清晰,造成一些边角腐败缺乏打击的依据而任其泛滥。理论界对腐败的定义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界定,有以权力为中心的界定,也有以利益为中心的界定。角度不同,解释也不同。一是从经济学特别是以市场关系为取向来界定腐败,认为腐败实际上就是一种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即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利润。该定义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资源分配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9.
“普及腐败,成行成市”,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广西“第一贪”和“腐败街”的真实写照,几欲是新科腐败在疯狂地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腐败,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界点体制不及防范、又有机可乘的经济行为;之所以中国的“腐败经济”现象有日益扩大之势,除了体制的空隙待补之外,那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在专司其职、乐此不疲的“经营”着“腐而未败”的业务……  相似文献   

10.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11.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吉林省人社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郑重提醒全党: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领导干部最容易成为各种形式权力寻找的主攻目标。要过好权力、金钱、美色这“三关”,严密防范因在一些所谓的“小事”、“小节”问题上不检点,最终滑向腐败的泥潭。因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的贪官大多数是在年关“失贞”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时下春节临近的时候,贪官们的交易是最繁忙的。但在翻阅一桩桩钱权交易案例之后,我们可以捕捉到另外一些比贪官们更忙碌的身影,那就是“腐败托儿”。  相似文献   

13.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0):35-35
在官场中,最容易导致腐败的是吃喝,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吃喝。找人办事,要吃喝;公务应酬,也离不开吃喝。通过吃喝散发出来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令人汗颜。读了2013年第14期《民主与法制》《约束机制式失灵,“嘴上腐败”依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时下“一阵风”式的软约束,很难管住“嘴上腐败”。  相似文献   

14.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5.
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等,但最典型的则是权钱交换,即以权力换取财富。不过,不论权力腐败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都是以权谋私。 在私有制社会,国家政府的权力虽然形式上是“公有”的,但实质上则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既然权力腐败就是以权谋私,那么,以形公而实私的权力来谋取私利,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根本没有谋或不谋的区分,而只有谋大私与谋小私、非法谋私与合法谋私、谋眼前之私与谋  相似文献   

16.
何谓“潜规则”?通俗地讲,就是“腐败潜移默化规则”。“潜规则”观点,是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正聿教授提出来的。他在透析“腐败街”官员“陪吃”现象时指出:大家都这样(陪领导吃喝),你也要学会(学会腐败)。不然,就进不了这个圈子(帮派体系),就有可能被官场所抛弃。  相似文献   

17.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18.
斥“腐败有理”说孙子斌世间的任何事物要存在,总得有一个理由,“腐败”也是如此。至于这个理由是不是正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腐败是一种罪恶,腐败分子明知其腐败行为不得人心,且为国法所不容,但是却利令智昏,偏偏要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进行辩解,妄图证明它是如何的...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但并不能单纯地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哲学思想来推断腐败存在合理性问题,也不能将承认腐败的不可避免性,简单归结为腐败合理。腐败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消除腐败,一要靠制度创新,二要靠道德整合。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腐败滋生的原因古人称腐败为贪,为墨,为淫。贪、墨是官的专利。剧《左传》载,夏朝时规定:“昏、墨、贼、杀。”其中“墨”就是贪污,一贪就染上了“墨迹”,非但难以洗耻,还要杀头,用刑严厉。今非昔比,时下的腐败不同古代的贪墨。贪、墨无法根治,腐败可以解决且正在解决,不过追根探源,权力导致腐败,千百年来封建专制及其遗毒是造成腐败的总根子。政治原因——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目前政治腐败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和行政腐败三个方面。政治权利是政治的核心,政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力腐败。从理论上讲,我国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