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30年,关于彝族、羌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十月太阳历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在学术界也存在一些异议。十月太阳历是否存在,对中国古代文明、古代思想、天文学史、少数民族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认识均有重要关系。运用考古纹饰学和中国传统的象意、象数思维及表达方式解读考古发掘出土器物纹饰和相关遗迹,基本能够证实十月太阳历在中国古代及史前时代的存在,相关考古材料主要见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及夏商周、秦汉时期。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十月太阳历实物资料见于河姆渡文化,约距今7000年。十月太阳历的创制可能与古人对十数的崇拜及人体十个手指、十个脚趾这种数量及其分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学法律系的民族法学是“八五”期间云南大学的校级重点学科。民族法学是中国法学中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学科。它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法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从事民族法的研究,无疑十分重要。云南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丰富的法律文化。云南史学界、民族学界经过多年的调查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些都为民族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构建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是各民族人民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目前发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有数千册(卷),以彝族、纳西族、傣  相似文献   

4.
我国彝族共有5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其中约300余万人居住在云南。近几年来,学术界比较重视四川大小凉山和贵州西部彝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一批论著。而对云南彝族的历史则研究的十分不够。何耀华教授新著《武定凤氏本末笺证》(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彝族史专著,正是从一个方面填补了这个空白,很值得学者们一读。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彝族的支系很多,自称和他称也很多,仅《彝族简史》就列举了30多种。  相似文献   

6.
王文光  李艳峰 《思想战线》2011,37(5):124-127
彝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识别的38个民族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支系最多的民族,也是中国56个民族中自称和他称最为复杂繁多的民族。彝族的识别工作主要是对彝族不同支系的识别归并,最终使彝族的各个支系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平等成员。因此,对云南彝族的识别归并工作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在京举行,全国53个少数民族,近700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演出,演出持续了1个多月,并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次规模空前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中,云南组织了多民族代表队,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有7人,分别是垤施、洛孟彝族代表队张长寿、李机发、李里五、普思成则(后来改名普玉芬)、高文二、李正兴和哈尼族歌手李嫫努。半个世纪过去,这段历史很少被提及,也很少有人讲得清楚。这次我们介绍的《罗作舞者——普思成则》,就是当时参与这次演出的彝族歌手的传记。这部由普玉芬家人撰写的传记,不仅记录了她参加这次演出的见闻、感受,也讲述了这个彝族女歌手的思想世界,成长以及坎坷身世。从个体的角度,为我们勾勒了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振兴历程中的若干历史细节。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民族文化走到今天,是无数的有名或无名的文化英雄努力付出的结果。这是今天很值得倡导的写作方向,我们应当回顾这样的历程,讲述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云南自古至今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石城(曲靖古称)盟誓碑亭中的碑刻文物——《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盟誓碑》(以下简称《盟誓碑》)便是明证。此碑是研究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见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载少数民族历史事件、语言及章法的实物证据,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蜚声海内外,是国内外文物考古爱好者到曲靖不可不欣赏的古老奇特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文物。正因如此,《盟誓碑》于1961年3月4日被国…  相似文献   

9.
绿春县牛孔乡的彝族“神鼓”被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发现后,被她搬到了《云南映象》中,鼓声传遍大江南北,牛孔乡这个古朴的小山村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牛孔乡居住着哈尼族、彝族、瑶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近年来,县委、政府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提出了建设“哈尼文化生态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6,(11):61-63
正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云南举办11月1日,"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云南站)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览开幕。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悉,云南站是全国巡展的第3站,将持续至11月30日。展品包括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等四大类古籍,涵盖东巴文、彝文、藏文、西夏文、毛南文、察合台文等17种少数民族文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民族古籍机构、民族宗教研究机构的200余  相似文献   

11.
正楚雄州又出书了,这次一出就24本。2017年12月13日,楚雄州民族宗教委为他们组织编撰的《楚雄彝族文化丛书》和《楚雄民族文化丛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数十位来自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楚雄的民族研究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两套丛书,用通俗方式,讲述学术问题,涵盖了楚雄州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哈尼族等不同少数民族,以及这些少数民族中历史、文化、音乐、歌舞等等方面,堪称通俗版的楚雄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丛书主编、原楚雄州民族宗教委主任周国兴介绍,丛书共计300万字,编撰开始于2014年5月,持续  相似文献   

12.
张武桥 《前沿》2012,(5):174-175
彝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不仅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更透射出幽邃的审美境界、审美形式、审美趣味。在绚丽多彩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信仰空间中,不论是民俗民风,还是艺术文化,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存与审美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叶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耘 《思想战线》2003,29(1):98-102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 ,系统全面地对这些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已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从 2 0世纪初开始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 ,到 2 0世纪 5 0年代~ 60年代民间文学的大规模搜集与整理、 70年代末及 80年代的系统研究 ,直到 90年代以来的多维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政治研究的新视野--评《云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论》经纬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这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青年学者周平敏锐地抓住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凭借较深的学术功力,完成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居住在我国大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全国有五百四十多万(仅次于壮族、回族、维吾尔族,人口居全国少数民族的第四位)。贵州的彝族有五十六万三千七百四十七人(仅次于苗族、布依族、侗族的人口,居第四位)。其中毕节地区彝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语境下,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彝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们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旨在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它们以汉文、彝文或彝汉双语、彝汉英三语为网页制作语言,内容主体涉及到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网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民族识别后,分布在云南东南部的孤人被划入彝族。孤人集体记忆、语言、服饰有其文化独特性,在地方性的族群互动情境中建构孤人族群认同意识,并对彝族身份感到疑惑。民族识别后的50年,体现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使部分孤人已经接受彝族支系的身份认同。孤人在认同彝族与认同孤人之间表现出层次性和情境性。近年来,孤人被地方精英发明为"古代僰人后裔",孤人认同意识又得以强化。孤人的个案反映出国家族属认定、族群自我表述、社会变迁因素对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可为今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支系族群与尚未识别族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毕节地区杂居着包括彝族、苗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在各族民族的智慧创造下,多数民族都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彝族的文化积淀更是丰厚,在多个彝文专家的努力下,彝族古籍文化已经成为毕节地区突出的文化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地区传世有四千多册纸质彝文古籍、二千余幅彝文金石遗存,这些彝族古文献记录了古往今来彝族及其周边民族的人、事、物等历史变迁,对研究民族发展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彝族古文献大多散藏民间,保养与维护工作艰巨,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解析彝族古文献的留存概况及文献价值对文献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内,使有着一定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使各个民族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发展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田荣。玉溪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峨山(彝族)、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新平(彝族傣族)三个自治县及13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86.88万人的31.46%。自1984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全国各族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为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边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不少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也遇到了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困惑,从云南彝文图书出版情况可见一斑。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聚居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目前已有七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