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李侃如(Ken Lieberthal)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与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资深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前主任。同时,他是密西根大学荣誉教授,并于2009年前担任亚瑟·瑟诺(Arthur F.Thurnau)政治学教授和威廉·戴维森(William Davidson)工商管理学教授。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期间,李侃如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李侃如教授的专著中涉及中国的主要包括《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王缉思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到全人类的切身利益。在我国学界,气候变化议题不再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已逐渐进入国际政治研究者的视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各异。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副教授就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以及中美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缉思教授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李侃如博士。后者是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合作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美中气候变化合作举行的听证会上的作证及前不久撰写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全球责任》和《克服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等研究报告,在中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刊登这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正2014年7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时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并重申,"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展现出其对中美关系稳定性的主张和信心。本期访谈栏目对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李侃如教授,内容涉及中美价值观分歧与两国关系稳定性等问题。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对美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一文指出,当前美国政治文化的三个主要特征都出现了问题。美国政  相似文献   

4.
1990年5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同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协会、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共同商定,在武汉市进行同龄群青少年违法犯罪纵向跟踪调查。此项调查研究课题,是针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情况,借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塞林犯罪学与刑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犯罪学家马汶·沃尔夫冈教授在美国费城等地进行的同类调查的方法。马汶·沃尔夫冈教授对本课题十分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曾经先后4次到中国武汉进行交流与考察,并对武汉调查课题给予指导。2000年4月,中国留美学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任昕博士和美国北卡大学教授波尔·福瑞德博士也来到武汉市就武汉市青少年犯罪跟踪调查进行交流与考察。他们对武汉调查十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6.
表中有话     
邓富群 《南风窗》2010,(8):18-18
<正>1中国留美博士最不愿意回国《纽约时报》引述权威数据揭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的外国留学生,到2009年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27—28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性与政策性”为主题举办了一次青年论坛。与会者围绕“国际问题研究中的理论与政策”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两个议题,对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刊“主题讨论”特刊载部分与会者为此次论坛所提交的书面发言。本刊主编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为此组讨论文章写了引言。此外,研讨会上,约瑟夫&#183;奈等美国学者的相关文章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经作者及原载刊物授权,本刊将约瑟夫&#183;奈及李侃如的两篇文章译成中文。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南风窗》2012,(21):16-16
1"企业家总绕不开官商关系或者政商关系这个话题,我说8个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表示,政商关系在中国非常复杂,比在哈佛读博士后还难,在中国尤其是民企能成功做大太不容易了,比美国企业家要艰辛好多倍。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人看来,离自己越远的政府和政府领导人越不值得信任。总统大选投票率过低,一直是美国的批评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美国自由的故事》作者、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丰纳博士几年前在南京讲学,在回答笔者美国自由目前的挑战是什么的问题时,就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全球化和低投票率所表现出来的公民参政热情的降低。不过,美国每隔4年大选的投票率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2):95-95
借着打击中国的科技企业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了美国"整中国"的主战场。对于美国的这一波经济攻势,中国已必须有自己的对策!近年来,有两个关键词非常流行:一个是归咎(blame),另一个是围殴(bash)。这两个词已成了美国国际关系的主轴。只要美国一感觉到受了某国的挑战,它的媒体知识界就会自动或被组织地动员起来,最先是一阵指责归咎,然后是一阵围殴,等到整个气氛形成,它的政府就会通过国安体  相似文献   

11.
杨泽晖 《当代世界》2015,(10):70-73
<正>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面对霸权地位的相对下降和中国战略崛起的挑战,尤其是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而首次占据世界第二位时,开始感到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美国积极推行"重返亚太",以便集中主要精力对付中国这个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2.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13.
齐皓 《当代世界》2015,(12):29-32
<正>从2015年年初开始,美国战略学界出现了一场关于是否改变美国现行对华战略的讨论。引发这场讨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逐渐失效,因此美国应该改变现有接触战略,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国和伙伴国家的关系,努力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地区影响力。[1]反对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美关系事关国际秩序的稳定和亚太地区的安全,中国尚无能力挑战美国的地区主导权,如果因为一些利益冲突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美国全球战略出现了哪些动向与新特点?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战略走向?美国究竟是处于战略收缩还是战略扩张期?其战略重点究竟是在亚太还是在中东?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态势与特点与过去四年相比,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全球战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观问题上不断倒退,同时加快修宪强军步伐。对此,中国打响了对日舆论战,对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险恶用心及其危害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危险行为进行集中揭露和批判,以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的警惕。中国尽管占据道义优势,却难以先声夺人。相反,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对中国展开舆论反攻,渲染"中国威胁",矮化中国形象。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  相似文献   

16.
“中美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者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罗斯、傅高义、密西根大学教授李侃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蒂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纳特、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京都大学教授村田晃嗣、日本防卫研究所神谷万丈,以及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张沱生、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贾庆国等专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美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表现于影响的领域与路径上都有所不同。一个崛起的中国必然会更多地释放其国际经济影响的能量,使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具有更多的中国元素。由于世界面临的挑战不同于以往,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协调将成为中国释放其影响能量之必然。  相似文献   

18.
对华贸易和美国制造业劳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夏 《南风窗》2007,(5):74-75
对华贸易在过去几年间成了美国政治的一个热点,而制造业的劳工组织则成了挑战对华贸易的最大力量。毫无疑问,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是过去20年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战略东移,在西太平洋地区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仅谈"战略合作"是不够的,要从矛盾分析入手,对其加以综合研究。目前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海上霸权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日本与中国的矛盾并不是次要矛盾,而是中美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日本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化解了美国挑战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支点。尽管今天的历史条件及中日力量对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敌强我弱的大势亦有松动但仍无根本转变,毛泽东"熬时间,不伤元气、不搞孤注一掷"的方针对于中国争取西太平洋斗争的胜利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术界对苏联外交政策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全国约有100所高等学校能够培养研究苏联外交政策的博士,而当前又有一批在40-50年代培养出来的博士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权威;青年学生中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表示兴趣的人也不少;第二,有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供教学和研究之用,苏联问题研究的专家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不少是有关方面的专著;第三,美国学术界曾就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等重大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并不时在有关刊物发表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