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合同法》中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一则案例入题,揭示了我国原有商业秘密立法的缺陷,然后从“先合同保密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保密义务”、“后合同保密义务”、“合同保密条款的解释”和“技术合同中的特殊规定”等5 个方面论述了《合同法》中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新发展,最后对《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竞合以及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作出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孙慧 《法制与社会》2010,(17):202-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颁布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中有关商业秘密的规定早已人所共知,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公民的商业秘密意识较之于发达国家而言仍较为薄弱。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trips协议中,也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细而完整的规定,所以,当中国结束了漫漫十五年的入世征程后,完善商业秘密的保护便成为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一环。就企业而言,保护好企业的商业秘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在对部分企业走访了解中发现,虽然部分单位已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但保密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单位的保密措施缺乏规范,制度不够合理;部分员工保密意识薄弱,保密积极性不高,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后果可能不堪想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相关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完善,尤其是在商业秘密方面。虽然我国商业秘密立法起步较晚,但已基本建立了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对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分析,探讨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规律,以便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私有经济的迅速发展 ,必然引起夫妻共同财产制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上的法人财产权理论 ,在调整现代企业 (公司 )产权关系和家庭财产关系的过程中 ,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上的混乱。传统的法人财产权理论需要向承认法人所有权的新型法人财产权理论发展 ,而新型的法人财产权理论是以法人制度作为理论基础的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石。保护公司法人财产权与保护夫妻共同财产权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加以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5.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TO框架中的TRIPS协议采用了财产权理论,明确了商业秘密是一种知识产权,即无形财产权。该理论应知识经济兴起的需要而生,不仅克服了传统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局限,而且合理地解释了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各种行为,更为追究商业秘密侵权人及第三人的法律责任提供了法理依据。本文立足于TRIPS协议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立法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现行规定中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的价值巨大,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的价值,必须严格保护其秘密性.但是在诉讼过程中,尤其是商业秘密作为争议的焦点时,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对其控制减弱,使商业秘密失密的可能性增加.美国的法律制度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较为发达,对诉讼中商业秘密的保护有充分的认识,但是无论联邦法律还是地方法律都没有系统规定诉讼中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梳理总结美国法中商业秘密的相关理论及诉讼中对商业秘密的不同保护措施,以期对我国有关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商业秘密的预防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立 《河北法学》2004,22(4):56-58
预防性保护是商业秘密的基础性保护措施,既关系到商业秘密的存续,又影响到商业秘密的整体保护效果,是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重要一环。加入WTO后的中国,应当高度重视商业秘密的预防性保护,增强保密观念,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管理,提高保密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的经典政治理论中,财产权被视为"最根本之自由",而与生命权、自由权一道,被并称为三项基本人权,反映到刑事诉讼法中就是被追诉人的财产保护与生命、自由权一同构成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由于长期以来在我国财产权并不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对被追诉人财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缺陷,这对公民的财产权保障极为不利。随着私有财产保护的入宪,迫切要求完善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制度,以确保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9.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视角论述了商业秘密是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同时指出商业秘密也是知识产权,而且是特殊的知识产权.文章也探讨了商业秘密的定性对商业秘密保护选择何种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实务上,为达到企业内部管制的目的,往往将作为被保护之本体的商业秘密与作为一种保护措施的竞业禁止相提并论.此外,也有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协议相混淆,无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且将单纯的保密条款也认为具有竞业禁止的性质,并认定其具有合理性的理论学说和实务做法.毋庸置疑,正确理解和适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应当回归于对竞业禁止协议之法律性质的准确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就商业秘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之间的区别与连结关系作些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彼此在法律责任承担之性质,以及具体法律适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差异.希望本文能够为厘定理论和认识误区,有所裨益;为解决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朝贤 《现代法学》2000,22(6):107-110
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如何 ,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从法理和商业秘密发展趋势看 ,商业秘密权应是知识产权家庭独立新成员 ,商业秘密权既有知识产权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中美经贸协议》规制的主要问题,《中美经贸协议》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从文本格式和文本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中美经贸协议》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指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模式及现行法律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我国应当从宏观上转变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模式建立商业秘密专门法保护制度,现阶段应当加强我国涉外经贸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范、修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规定、增大政府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性质的民事权利 ,与物权、债权、人身权既存在共性 ,也存在个性。从其共性入手 ,进而再探究其个性 ,以取得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全面认识。研究知识产权 ,应当以民法原则、理论为基础 ;基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 ,传统民法理论和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知识产权 ,因此 ,还要适用特殊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采取民事法律制度下制定知识产权单行法的立法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娄向鹏 《法人》2011,(1):52-53
保护配方等各类知识产权,其实早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改善专利保护的执法环境。保护不到位转而保密,这种因噎废食的病态思路应该彻底抛弃,保密的事儿从来就没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理论与立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帆 《现代法学》2004,26(3):148-155
随着商业秘密财产价值之凸显,我国现行法律所提供的保护规范已明显不足。本文对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性质、特征以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归责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在引述和比较国内外相关立法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内幕交易归责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证券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结合证券法中公开、公平、公正、效率的基本原则以及秩序、正义、诚信的一般法律理念 ,提出了禁止、制裁内幕交易所必须遵循的依据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内幕交易归责理论 ,包括平等享有信息理论、受托义务理论、信息泄露理论、非法盗用理论。现在 ,受托义务理论及盗用理论等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证券法采纳为内幕交易的归责理论 ,反映了全球性的主张公平、有效地传播信息的观点已取代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内幕交易观点  相似文献   

17.
华劼 《知识产权》2020,(1):72-78
欧盟委员会于2017年在题为“建立欧洲数据经济”的文件中提出为保护机器生成数据设立数据生产者权利(data producer’s right)的建议。数据生产者权利采用与知识产权制度类似的方式规定保护对象、权利主体、权利例外和保护期限,但这一权利在体系构建方面存在难点,与版权、数据库特殊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等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产生重复保护的冲突。文章在分析数据生产者权利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关系的基础上,厘清数据生产者权利体系构建的难点,得出欧盟及欧盟之外国家立法不宜设立数据生产者权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效敬 《行政与法》2007,(11):125-128
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自主",而"自主"有赖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因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是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保护和激励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建立并极大地发展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但由于起步较晚,尚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就我国职务发明保护制度来说,发明人应成为职务发明的原始权利人,并有申请专利的权利;就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来说,应引入驰名商标淡化理论,制定专门法律,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就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来说,应制定一部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构成条件,增加事前预防手段,加大事后处罚力度,同时,还要完善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非法使用他人技术秘密完成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规则需基于“使用商业秘密”的具体行为类型分别确定。非法使用人直接使用他人技术秘密完成之发明创造系由他人技术秘密直接转化而来,技术秘密权利人可通过变更专利权权属的方式要求非法使用人返还其无形财产。非法使用人根据他人技术秘密调整、优化、改进自身技术方案后完成之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皆由非法使用人创造性地贡献之,故其专利权应归属于非法使用人。非法使用人对技术秘密进行修改、改进后完成之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尽管由非法使用人与技术秘密权利人共同贡献,但由于双方缺乏能够形成专利权共有关系的法律或事实依据,故其不能由双方共有。此时,专利权权属可由非法使用人主张,技术秘密权利人可主张先用权抗辩。  相似文献   

20.
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与行政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昊思 《行政与法》2005,(7):127-128,F003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劣势的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笔者针对国际技术贸易中没有明确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从范围,许可方式,合同中保密条款的设置以及我国的行政机关的参与角度着眼,对专有技术进行介绍,建议确立法律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