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岭 《东南亚研究》2021,(1):130-151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中国本位意识,背后更离不开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南洋书写与南洋观塑造的努力.“华侨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大学堪称代表,其以独具特色的南洋、华侨研究努力形塑国人的南洋观:一方面,关注南洋华侨的现实命运,具有强烈的反殖诉求;另一方面,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殖民”话语,为国人向南洋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以“反殖”与“殖民”话语建构为中心的观念阐释体系,看似矛盾对立却相反相成,尤其“殖民”南洋的话语建构与西方“殖民”南洋的观念迥异,颇可反映国人南洋观塑造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2.
战后,由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当局直接主导了日本的非法西斯化改革,日本的对外政策也被纳入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框架内。正因如此,战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与美国的亚洲地缘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哨兵,日本在"旧金山体制"下获得"独立"和国际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日本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展自主权。尤其进入21世纪,日本通过参与美国的"反恐"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近年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日本借机加快修宪活动和军事"解禁",加速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伊安-曼纳斯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后在欧洲研究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争论,这一理论视角常常被认为太过理想主义。曼纳斯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范理论选择?他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选择去应对欧盟的现实困境的?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概念分析出发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的理论问题来源于冷战后欧洲的社会现实,它的提出及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冷战结束后欧盟身份认同对外和对内两个向度的深刻危机;政治学者通过"规范性力量欧洲"这一政治话语来界定他者,以此来建构欧盟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构建了"干涉的权利"和"保护的责任"两套人道干涉话语体系,不断加强理论辩护,强化人道干涉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对现行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文章依据"话语主体一话语内容一话语平台—话语认同—干涉实践的基本逻辑,结合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干涉行为,对西方人道干涉话语的构建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认为,西方国家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本质上更多的是利益驱动下的话语建构而非基于真实的人道危机,其干涉不仅偏离了"捍卫人权"的根本目标,反而在多数情况下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人道危机。西方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扭转自身在人道干涉问题中的被动局面提供了契机。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交被动应对为主动塑造,以多元的话语主体构建高质量的话语内容,增强中国人道话语的认同度。同时,中国还应有效利用联合国这一权威话语平台,从人道干涉话语构建与干涉实践两个层面介入人道干涉国际规范的构建,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解楠楠  张晓通 《欧洲研究》2020,38(2):1-33,M0002
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地缘政治欧委会”,预示着欧盟对外政策出现地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欧洲”或将成为欧盟力量的新标签。“地缘政治欧洲”的定位,是对此前欧盟作为“民事力量”“规范力量”和“联系力量”的补充和修正。基于对自身地缘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新认知,加强欧盟在地缘政治世界中的力量已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共识。“地缘政治欧洲”包含内外双层地缘结构,不仅要加强军事力量,向陆权倾斜,还要巩固内部堡垒,强化欧洲地缘政治参与者的主体性与空间性,工具化欧盟经济力量,加大数字与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中国应重视“地缘政治欧洲”的回归,主动调整对欧方略,推动中欧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6.
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基本都深嵌于东亚产业链的变迁过程之中.截至目前,日本与“四小龙”已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四小虎”则陷入陷阱之中,东亚其他国家前景未定.根据前两组经济体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实现升级.对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东亚产业链变迁分为“产业迁入”和“产业迁出”两种情形,其中“产业迁出”为东亚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一国还需与时俱进,对其产业政策进行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陷阱的目标.据此可以解释泰国在21世纪以来的东亚产业链变迁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结合当前东亚产业链变迁和泰国产业政策调整的最新方向,这一规律也预示着未来泰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将面临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长沙县人大常委会依托131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打造“三五”代表履职平台,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是长沙县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众所周知,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为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积极作用,长沙县人大常委会依托131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打造“三五”代表履职平台,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访民情、务实有为解民忧,真正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建设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与北极相关的国家身份建构,是现阶段俄罗斯海洋战略、北极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北方研究",是当代俄罗斯学术界围绕北极空间开展的区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北极正在成为后苏联时期俄罗斯重新定义国家身份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正在被塑造为一个"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北极大国"。而以北方研究为代表的"学术北极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俄罗斯学术界通过不断重复使用"俄罗斯北方"这一核心概念和基本话语,采取用"北方"代替"北极"的策略,从而获得一个更为广泛的自然、精神空间范畴,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北方话语体系"。北方研究学术话语与官方政治北极话语、媒体北极话语、企业北极话语一起,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共同建构俄罗斯北极大国的国家身份。  相似文献   

10.
自“海国”思想形成以来,在日本海权思想的发展中,日本学界、战略研究界对东南亚的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南亚在明治时期被视为日本“潜在的海外殖民地”,在二战时期被视为“大东亚共荣圈”的重点区域,在战后因“南海”战略价值重获重视,到如今被视为日本建立“海洋国家联盟”应当联合的对象以及日本建立地区主导权的重要抓手。在日本海权思想的演进中,其东南亚认知的变迁对日本海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及中日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亚洲“四小龙”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投资,从而加速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1992年起“四小龙”的投资趋向出现了新的变化,香港和台湾企业大举转移中国大陆,南韩与中国的建交强化了双方的经济关系,新加坡则大力支援越南的开放体制,从而使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连动局面。不过,“四小龙”本身也面临劳工不足,工资上涨,物价腾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发展史观以及“文言一致”自身“言”直接成“文”这一字面幻象的影响,许多人未能认识“言”与“文”均是为建立近代国民国家所“制定”(胡适)、所“独创”(矢野龙溪)而非固有,更未能深刻认识其核心是为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而进行的“话语”建树。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文言一致”运动的对比分析,建构亚欧参照体系,透过幻象剖析其实质,从而为全球化语境下正确解读文学作品,为重新认识国语和国文学的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制衡-追随二分法已不足以描绘东南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行为,"对冲"这一常见的金融术语因而进入国际关系研究话语之中。在对冲日益成为东亚国际关系分析通用语言的同时,对于该术语本身的探讨仍然不足。文章通过理论考察,希望进一步全面认识对冲的相关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对冲兼具两个面向。一方面,它是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日常政治操作,即组合使用经济接触、制度羁绊和间接制衡等手段,为自身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利益和保障。另一方面,对冲还是一种转变力量,多种对冲手段的使用滋生或加重了东亚二元格局的不对称强化、地区制度的工具化和制度过剩、规范建构路径的衰退以及不确定性的累进等困扰东亚国际关系进程的诸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对冲本身难以为继。国际关系中的对冲因此具有双向和转变性特征,成为一个"蹩脚"的学术类比。对冲研究同时包含实然和应然问题。在学术上,对冲是超越制衡-追随二分的丰富而有用的概念;在实践中,对冲本身或许应该被"超越"。  相似文献   

14.
自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大对中国政治干预和外交施压的同时,还日益强化其南海政策的军事化趋向,尤其是越来越多地直接派军舰和军机进入南海海域和空域,以加大军事威慑力度。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来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受多重地缘战略目标的驱动。首先,受美国全球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以“航行自由”的旗号检验其海上霸权在南海地区的有效性,借以维护美国的全球海洋霸权。这是因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海上实力维系起来的。其次,由于欧亚大陆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核心,因此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也受其欧亚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目的在于继续保持和巩固对欧亚大陆的战略“围堵”态势,借助“亚太再平衡”战略补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力量短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下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最后,在美国继续推进战略东移计划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还深受其亚太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即通过把亚太战略扩展为“印太”战略,来巩固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加强对东亚崛起大国的战略包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被称为东亚“四小”之首的南朝鲜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的重视,被人们誉之为“汉江边的奇迹”,“亚洲的又一个日本”。自60年代初到目前的20多年间,南朝鲜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1961年南朝鲜国民生产总值仅21亿美元,1987年达到12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57倍.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2美元增至2850美元,翻了五番多。1962年至1982年  相似文献   

16.
雄王是越南国家和民间记忆中的英雄祖先,被越南人奉为“国祖”.在当代,雄王公祭成为越南建构其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其理据在于:雄王符号的民族和国家双重象征性,雄王公祭的历史延续性,雄王信仰被赋予的民族论、文化论话语,国家的法理支撑,广泛的民众基础以及越南世俗国家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1956年秋匈牙利所发生的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危机,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极其沉痛的一页。而两年后这场危机的主角、匈牙利政府总理纳吉惨遭处决,更为事件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本文主要依据大量前苏联、匈牙利以及其他相关东欧国家的档案,描述并分析"纳吉案件"源起、发展与演变的全过程,以期透过这一历史悬案为深入解读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和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东亚与世界经济的重构──“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一金日坤一、走向21世纪的难题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经济发生了两大变化。其一是世界史的潮流被改变。很多地区摆脱殖民统治而得到解放,并建立了新的国家。其二是互相对立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地缘矛盾和较量日益尖锐,两国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似乎正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然而必须看到,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既非“大国必因争霸而走向对抗”的历史宿命,也不是中美政治制度差异所导致的对彼此的永恒猜忌,而是中美在对彼此的战略试探和相互适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战略互疑。令人欣慰的是,两国高层正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电影<望乡>中的"南洋姐"阿崎婆形象在社会论范畴内一直被解读为批判社会制度的符号,然而这一底层受损害的女性形象在本体论范畴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阿崎婆曲折的生活经历不仅详细地叙述出女性的自我在权力话语的抑制下不断异化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在底层女性的个体存在中,被压抑的自我依然潜在,并且经过女性主义的人文关照后会破茧重生,展现出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