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政党体制与民主发展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类型学到制度化的视角转移。对处于民主转型和巩固过程中的国家而言,政党体制的制度化程度至关重要。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政党与国家关系、政党的社会基础、政党间竞争模式、政党的组织水平四项政党体制制度化的衡量标准。按照上述标准,当前印尼政党体制的制度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低制度化的政党体制在合法性与有效性两个方面阻碍了印尼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政党体系的变迁具有鲜明的特点.自1948年制宪始,韩国政党政治的形态就呈现出宗派政治、帮派政治的特征,诸多政党在韩国政治舞台上不断出现和湮灭,韩国的政党政治未能发展到制度化的阶段.目前,韩国虽然实现了从威权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文化和南北分裂态势的影响,政党的变动依然十分频繁.本文旨在从环境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的角度探析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的一党优势制适应性较强,尤其是较好地发挥了政治稳定功能,这与其较高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制度化是政党制度合法化能力的重要内涵,它能把共同的价值与规范内化于组织结构之中,从而促进政治系统的稳定运行.但马来西亚政党制度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在日益加大的政治转型压力下,有必要把民主化作为一种积极干预因素引入到制度化过程中,使民主化与制度化形成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从而在新的合法性基础上建构更高水平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的民主与政党政治理论可以在适当调整后应用于欧盟政治研究的方法论假定,文章对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欧洲政党之一的欧洲绿党进行了个例研究。在对其政治纲领、组织结构和政治参与等的量化分析后认为,欧洲绿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欧洲政党,但这更多是其成员绿党适应日益制度化的欧盟政治比如欧洲议会选举而不断欧洲化的结果,它在欧盟政体民主转型中的促动性角色依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5.
政党行政化、行政政党化是印尼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苏哈托时代 ,专业集团成为专权工具 ,其它两党只是摆设。印尼政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多党竞争是必然趋势 ,但政党政治仍很遥远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生活的新变化,政党内部人员、技术和结构等诸要素结成的有机系统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化。政党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整体调适的结果被称作政党组织形态的变化。西方政党自出现以来,其组织形态始终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变化,相继出现过核心型政党、大众型政党和全方位党。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由于社会生活主题和社会资本的变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政党正面临着新的组织转型。本文在对未来西方政党可能变化的组织形态作了初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政党作为介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团体,它的自身形态变化始终取决于包括目的、方式和技术手段变化在内的社会交往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6,35(7):32-37
在后苏哈托时期的民主政治化进程中,随着诉求议题的多元化,印尼的政党制度从一党控制下的三党制向多党制转变,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然举足轻重,而华人政党则破土而出。本文认为,政党制度的这种变化对印尼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遏制了印尼专制政府的产生;二是逐渐出现了一批政治精英;三是提高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此外政党体制的软弱也造成印尼政局经常出现不稳和混乱。  相似文献   

8.
泰国“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可以从政党社会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解读。其一,从“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的组织运作来看,“他信系”政党较强的适应性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导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其二,从“社会中的政党”即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他信系”政党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构筑自己的社会根基,同时把泰国传统政治解构为以“去中央(曼谷)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新政治。“他信系”政党成长于泰国的社会文化土壤,存在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缺乏社会整合能力等难题,面临政治生态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为泰党如要承担历史责任,仍需不断革新,提高自身制度化水平和社会塑造能力,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9.
1999年印尼政府出台的地方分权法案改变了印尼国家的整体架构,确立地方自治为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制度。既有的研究认为,地方分权能够激活社会资本,促进民主化进程,提升民主素质。然而在印尼,尽管分权法案出台后其政治民主化的速度和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但2004年之后出现政治转型停滞甚至部分倒退的迹象。因此,对于印尼地方分权与民主化的长期后果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做出解释。本文认为,分权初期民主化进程的显著提升,得益于分权制度顺应了印尼急速政治改革的时代需要,地方分权与民主化构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政治变革的内外压力退潮之后,包括旧派官僚、政党体制、舆论自由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民主化的停滞和旧制度的复归,这一变化过程共同指向了其背后的传统"家产主义"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关系内嵌于威权时期的印尼政治和社会之中。拥有深厚合法性资源的传统政治力量在经历政治剧变的压制后,逐渐适应了新的民主制度游戏,重新积累起带有民主合法性的政治资源和力量,从而塑造了地方分权和民主化嫁接的印尼政治转型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政党·公民社会·国家——以瑞典政党模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政党模式是北欧五国中最为典型的“五党制模式”。其政党体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政党组织文化 ,在组织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二歧性。而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中间道路”实验正在于试图克服这种二歧性。然而 ,无论是瑞典国家财政对政党的补助金制度 ,还是社会民主党的长期在位 ,都在客观上促使各政党组织与国家之间日趋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政党承担了国家的主要功能 ,代表群体性的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 ,从而为政治系统提供维持自身的正当性根基 ;作为交换 ,国家则为政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和法律保护。瑞典政党组织模式的变迁相当程度上在于响应国家的“号召” ,而非公民社会对政治参与的渴求 ,也非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党作为政治代表机制的传统功能。政党在组织上日益成为一种“准”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11.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进一步加强,而政党政治则堪称两者之间的"枢轴"。双层博弈理论认为,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国际环境的互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外政策也会影响一国政党间的互动与博弈。印尼和美国之间的自由港公司问题是印尼多年来面临的一个棘手而重大的对外政策议题,佐科及其政党联盟则借重自由港公司问题,利用政党政治的运作和影响,将"朝小野大"扭转成"朝大野小",最终顺利实现连任。在第二个任期内,如何维护政府权力以落实重大改革措施,又不至于让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印尼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是佐科及其执政联盟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卞晶 《当代韩国》2010,(2):82-88
1995年,欧洲学者凯茨和麦尔首先提出卡特尔政党的概念,同时总结了卡特尔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转变所衍生出的特质。本文从政党与国家之间的联络、政党竞争环境和政党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探讨韩国政党政治的一般情况。作者认为,卡特尔政党虽倡导民主与自由竞争,但实则关注操控权力的运用,此种情况无助于韩国政党的民主化进程。因此相关的制度设计是防止卡特尔政党对民主政治产生负面影响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程迈 《德国研究》2014,(4):4-19
现代民主政治是政党民主政治,在议会制国家进一步体现为党团民主政治。在德国联邦议院中,党团是在议会组织、活动与资源分配中有着明确宪法地位的基本单位。党团合宪地位的确立,是在《基本法》完成了对经典宪政模式中贤人政治和整体人民观的批判、引入政党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才实现的。为了发挥党团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基本法》规定了党团相对议会、政党的独立。党团相对议会独立的本质,是少数党团相对多数党团的独立,只有实现这种独立才能落实立法与行政分权制衡的宪法原则,实践中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党团成立条件与资助平等。随着政党社会动员功能的萎缩,党团对政党的控制日益加强,但是为了督促政党保持并扩大其社会基础,有必要保证政党相对党团的独立性,对此,德国的实践主要从切断党团与政党的法律与经济联系着手。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20世纪里,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处于政党政治极不健全的状态中,"无执政党的政治"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也是20世纪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现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在现代政治文明和国内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沙皇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两个时期政党制度的简单描述,从历史分析中寻找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当代亚太》2007,(5):31-38,51
日本政党的"55年体制"于1993年崩溃后,现处在转型过程中.本文认为,促使转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有体制的"制度疲劳"和自民党统合能力的下降.在选举制度的影响下,日本政党体制已出现新"一党优位"体制的端倪:政党同质化导致政界总保守化;自民党作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性质日益明显;自民党与民主党相比,正表现出较强的自我革新能力和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多元和谐的印尼社会"是印尼新政府在民主化转型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其具体实践端赖于当地社会与华人社会的互动与建构.1998年后,多元和谐理念在印尼新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促进了印尼华人社团的解禁与蓬勃发展,华人社团也由此得以在社会、文教、政治和经济领域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全面参与印尼多元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苏哈托政权倒台后印尼进入了多党政治时期。目前要求限制政党权力的反政党情绪和行动正在印尼蔓延 ,与多党体制的确立和民主的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本文从反政党情绪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反政党行动的作用及性质等方面对印尼多党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影响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洁 《当代亚太》2005,48(5):9-15
印尼执政党的更迭与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苏哈托和梅加瓦蒂执政期间腐败与反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总结了印尼执政党在反腐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重要邻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国家。"祖国之光"党自2004年至今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执政党。2019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辞任总统,但依然保留着党主席一职,这意味着"祖国之光"党将继续在哈萨克斯坦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在哈萨克斯坦实地考察的一手材料,本文从中央组织、地方和基层组织、党的干部、政党经费等四个方面,阐述"祖国之光"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探讨其发展趋势。现有的文献在观察原苏各国政党转型和政治发展时,大多将议会式政党预设为比较样板和发展终点。然而,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党近年来重新采用了诸多列宁主义政党的做法,其政治发展受议会政治和列宁主义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