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该条例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三公"经费问题作为重点,明确了机关运行经费、机关资产和服务管理的基本制度与要求,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  相似文献   

2.
<正>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涉及经费预算、行政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会议活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和信息化保障等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提升政府施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方面的立法项目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为加快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管理立法,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法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定于10月召  相似文献   

3.
朱萌 《行政与法》2024,(4):78-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运行保障体制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将这一改革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能归口阶段,改革动力来自系统内行政体制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改革表现为政府运行保障经费、资产等相关职能的归口管理;第二阶段是机构建设阶段,改革的动力来自系统外公共舆论的推进和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权力减量改革和职能优化的要求,改革体现为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立;第三阶段是界面重构阶段,改革的动力是系统外数字技术的发展,改革体现为技术应用带来的界面重组与部门职能强化。从系统论视角看,未来政府运行保障体制应完善系统内输入机制,规范职能机构设置,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机关运行保障涉及财政预算、公物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制度。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立法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现机关运行保障法治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机关运行保障的现代化;有利于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机关运行保障规范化;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有财产法律规则的澄清。机关运行保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精简效能、厉行节约、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妥善设定立法调整范围,明确机关运行保障工作的管理体制,重点规范机关运行保障中行政公物的设置与利用,完善机关运行保障社会化供给的相关制度安排,确立机关运行保障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办学校运行与制衡机制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机关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管与制衡机制是保障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及确保学校产权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应重点构建和完善学校法人机关三权分立模式下的董事会治理体制 ,寻求确保学校经营权、教育行政权和监督权相互沟通与制约的良好机制 ,实现学校法人的有效治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高效的外部宏观监管和制衡机制 ,并逐步实现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为主向社会中介组织服务管理为主的转变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2007,(11):45-46
为切实保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精神,结合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多次协调,重庆市财政局和市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重庆市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7.
杨春兰 《法制与社会》2010,(12):229-230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以及我国当前的财政返还制度,决定了我们检察机关不可能向税务、海关等部门那样,能够自行解决经费问题,检察院的各项开支都需要通过当地财政的支持,如何实现检察机关经费的充分保障,这就需要明确检察院的经费来源、人员编制、选拔任用以及案件管辖权等问题。为解决经费来源这一问题,必须建立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本文认为改革检察院经费保障体制应借鉴外国司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的经验,把检察院经费保障纳入国家预算,实行由国家财政统一保障、分别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2,(27):2+4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国管局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首个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问:为什么要制定机关事务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答:机关事务工作主要包括对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所需经费、资产和服务的管理,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政法机关经费保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财政部《关于印发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两个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行便函〔2009〕7号),即《财政部关于加强政法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政法机关经费分类保障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两个征求意见稿)要求,要尽快建立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新体制,提出了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保障的分类保障政策措施。为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政法经费的管理,本文从所在基层检察院的财务管理实践出发,结合在会计帐务处理中核算检察业务经费的相关规定,对核算检察业务经费的会计科目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监狱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监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机关的国家机关和公共经济部门属性,是监狱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监狱经费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相容性,是监狱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实践依据;监狱经费保障体制的设计原则是:必须符合《监狱法》的要求,必须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必须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的功能和作用,监狱经费支出必须与监狱生产收入严格分开;监狱经费保障体制的运作方式是:财务清理与划分,明确范围、核定标准,全额保障、收支分开,监企财务协调运转,改革监狱生产组织形式、规范监狱生产活动;构筑监狱经费保障体制要注意建立监狱经费财政保障制约监督长效机制,保障监狱警察收入不受改革影响,注意监狱与监狱企业财务体制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侵权责任制度设计对资源配置的状态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侵权法应当认真考虑这种影响,要保证财产权侵权责任制度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市场,通过责任制度激励当事人采用侵权救济交易解决财产权侵权纠纷;另一方面,应合理地根据侵权行为的类型配置侵权责任的形式,以保证纠纷解决机构对侵权纠纷所作的裁判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有部分检察机关在职能配置方面做出改革,将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两职能的分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察机关作为控方当事人和中立监督者之间的角色冲突,提升內外监督的适用效果。但在实践中,两职能在功能和运行上都难以分离,即使分离也会导致诉讼效率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正视检察机关职能配置改革中的局限性;坚持以诉讼职能为主,监督职能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原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将一部分职能适度分离的优化进路;不同层级检察机关可结合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职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A central issue in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is the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We suggest here that resource priority is a key factor that moderates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equality/efficiency compromises in resource allocation.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scenarios involving a policy change that pitted equality against economic efficiency in the allocation of a variety of resources that differed in their importance levels (basic versus non-basic). We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gave more weight to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at the expense of equality in distributing non-basic (higher-level) resources than in distributing basic resources. We discuss the priority hypothesis in connection with norms of justice, human motives, the need hierarchy (deficiency versus growth needs), the consumption of basic versus non-basic resources, and the legitimacy of allocation polici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portions of doctoral research conducted by Eviathar Matania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Ilan Yaniv.  相似文献   

14.
在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参与之下,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充足,但这些主体皆为非正式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监督活动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监督秩序,因而需要确立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关,发挥一定的牵引作用。检察机关因法律监督对象的广泛性,具备将监督对象拓展至行政机关的可行性,因其在法律实施中开展合法性监督的专业优势,具备将其机关职能拓展至行政执法监督的适当性,所以比监察机关更适于成为正式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这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现行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补强优化。在权力配置上,检察机关需要配以调查权、合法性评议权和程序性处置权,同时要保持监督权行使的限度,避免脱离行政执法合法性监督的焦点,尊重行政执法的独立自主,并与其他国家机关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公安管理体制,完善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减少公安管理层次,优化公安机关的运行机制,可以局部强化公安组织“条”的领导关系,畅通内部的警令,减少地方党政领导干扰警察办案,有效保障经费,.合理使用干部,合理布防和调动警力。有利于调动干警的积极性,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和整体性。达到释放警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国家所有与分级所有相结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切入点是理顺政府和企业的产权关系。政府出资人制度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海军 《法学家》2022,(1):1-14
我国的“法律监督”概念,乃是在借鉴和理解苏联的检察机关定位、监督职能和“检察监督”概念之基础上形成的。苏联法中的“检察监督”,是在维护法制统一的目标下,以一般监督为核心,以垂直领导为组织保障所形成的概念。基于对“检察监督”的认知,“法律监督”在中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法学概念被提出,并初步完成概念转型。“法律监督”入法成为法律概念后,在中国法的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最终获得宪法上的内涵并具有了中国化的理念和制度内涵。在强化诉讼监督及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四大检察”新格局下,“法律监督”在职能维度成为一个具有宪制基础并拥有广泛监督职能的专门制度,是党领导下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法律监督”概念的核心内涵已经定型,但职权配置方面依然处在动态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18.
冯果  柴瑞娟 《现代法学》2008,30(1):43-50
社会保障基金大案频发凸显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政府主导运营模式的弊端、严格限制投资立法的欠科学性和监管环节的薄弱。面对学界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的呼声,实现严格监管下的投资开禁、引导基金运营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以及强化监管力量是解决当下社会保障基金困境的现实选择,但"一刀切"的全部市场化倾向并不足取,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类型和特性采取不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即分别交由政府和市场运营。与此同时,鉴于不同的运营模式对监管模式的需求亦存有差异,故在不同的运营模式下,监管模式亦应有第三方监管和行政监管之别。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的立法纾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夫 《法学评论》2020,(2):156-166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通过重识各具体资源要素间的生态功能关联而展开的空间维度的整体性登记,其蕴含了使登记客体呈现生态性革新和空间性扩张的新趋势。确权登记改革对以保障交易安全为主线的传统物权登记功能定位形成动摇,并进一步冲击了取向于自然资源财产属性的"物的区隔化经济利用"的物权客体特定性规则。对此,有必要回应自然生态空间这一独立登记单元的程序性设置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客体形态所产生的实体性回射影响。一方面,应确认登记功能主义对登记客体的革新效果,从公示物权秩序扩至实现生态管护,登记治理效能的扩充使其呈现空间治理的新向度;另一方面,应在引入"生态物"的物权客体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在客体形态和权能构造方面进行"绿化"解释。以此为依托,释明支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的"空间治理"和"生态文明"双线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