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精神:内涵、价值意蕴、培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路杨  王艳华 《前沿》2013,(3):12-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进程中,肩负文化传承、传播、创新、输出的大学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对大学而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制高点便是培育大学精神。因此,对大学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培育进行再认识、阐释和回望,对大学自身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毋庸置疑,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精神在当今时代应具有的时代内涵、大学精神的价值意蕴以及大学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期望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发展的内驱动力,成为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精神动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辐射之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养料,也让大学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警察作为专业化组织,其执法活动中专业知识和技术日益精深,影响公民权益至广且深,必须发展出自己的专业伦理,以增强专业自主和自律意识,使其更符合社会期待。警察专业伦理建设,不仅有利于警察专业发展,提升警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应藉由警察专业伦理教育,塑造伦理性格,养成道德习惯,增强道德判断力,培养政治坚定、意志坚强、气度恢弘、操守廉洁、执法公正的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梅  石绍成 《前沿》2010,(7):131-135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人公众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提出培育民族精神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既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又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三是既要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又要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四是要弘扬当今时代主旋律增添民族精神新血液。  相似文献   

5.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价值、内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2007年<监督法>施行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民群众反映,对人大的监督情况还是知之甚少,甚至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对人大代表要不要接受监督、由谁对其进行监督和如何进行监督等问题,也缺乏清晰的、足够的认识.设立旁听席邀请公民旁听是人大工作向社会公开、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连续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九届四中全会、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等会议和报告中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已经是国家决策层的共识,亦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回归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9.
徐艳玲 《人民论坛》2020,(12):44-47
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资源,更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因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贾磊 《前沿》2022,(5):5-12+29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从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出发所提出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面向个体、面向民族、面向世界的重要时代价值,能够有效解决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困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图景。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已经具备了现实前提:人真正成为目的是必要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推进是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资源,个体与时代的共同追求是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塞罕坝建设者恢复和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灵魂,展现为塞罕坝建设者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基础,是塞罕坝建设者能够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主题,是塞罕坝林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塞罕坝精神具有强大的聚合力、驰而不息的生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鲜明品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内蕴。  相似文献   

12.
曾庆红同志曾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把当代中国公务员精神概括为32字,四个方面,即:“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32字精神构成了当代公务员应具有的多种品质的精神共同体。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公务员精神的灵魂,回答了公务员精神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即公务员为谁服务的问题,公务员和国家、人民的关系问题,阐明了公务员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公务员精神的核心,明确了公务员必须具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公务员精神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3.
“教化”是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客观精神”中的教化,以抽象的自由理性之人为起点,超越对个体主观认识的培育,旨在现实的社会中培育国家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化应根据“抽象法—道德—伦理”的逻辑顺序,在方法上从外部强制发展为说服感化,在内容上从否定性内容发展为肯定性内容,最终达到外部规定与内心认同在更高层次上的统合。基于“家庭”与“市民社会”两环节是“国家的理念”自身的分化,教化的过程应在“家庭—市民社会—国家”教化一体化中完成。黑格尔“客观精神”中的教化,围绕人的社会政治属性展开,对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积极警务是适应时代环境变化的一种警务模式,涉及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安权力的秩序价值;促进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安权力的正义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实现公安权力的发展功能,均具有显著意义。积极警务模式既是主动的权力行为,但又以民生服务为基本内容;既强调队伍建设的正规化、警务活动的规范化,但又以基本规则的法治化为限度;是前移式、立体化、信息化、资源整合型与民意主导式警务的综合性展开。  相似文献   

15.
民主技术:内涵、功能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作为价值理念普遍被接受后,其关注点也从价值层面转向技术层面。民主的实现依赖民主技术的发展程度。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与认识民主技术的内涵、功能以及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光国22年如一日,坚守山村,子承父业,带领700多父老乡亲宁苦干不苦熬,战穷山斗恶水,硬是将高寒、偏远,交通不便的店子坪村建设成了家家通水泥路,户户住小洋楼,村头路边还有太阳能路灯的"世外桃源"。愚公支书王光国已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文从王光国精神值不值得学、为什么要学和王光国精神的内涵价值三个方面,阐释王光国精神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劳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意志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境界的内在统一。新时代劳模精神有助于引领个体劳动品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应通过固化劳模榜样示范效应、优化舆论宣传形式、强化劳动实践引领等方式,不断增强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资源,更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因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内涵与理念,论述了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契约精神的文明成果对我国政府树立正确、科学的行政价值观与实现政府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在个人精神生活富足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体现在与物质生活富裕共同推进,体现在有效满足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在全面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体现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并呈现出无形性、全面性、动态性、差异性、阶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