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建群  何小勇 《求索》2007,(10):129-132
当代西方的风险话语是在现代性反思的理论图景中展开的。对现代性本质的不同阐释和对风险与现代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西方风险话语主要流派的标尺。风险社会理论重视现代性制度的形态转换和风险的政治应对,风险文化理论关注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和现代风险的建构本性,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强调风险内生于现代性系统分化的复杂性,风险的“治理性”理论倚重于现代性知识/权力的管理效应和风险控制。梳理和借鉴西方风险研究的主流理论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大众社会"理论虽然被各种"后"社会理论所取代,但其在现代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洞见,对于认识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西方现代性批判谱系中,"大众社会"理论曾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被中国学界在研究"他者"话语的现代性问题时所忽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历史与现实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后发达"国家,但其审美现代性思潮却往往直接套用西方先发达国家的模式,这种移植与中国既有的审美传统以及自身的社会现实都有一定的隔膜.理论阐释的有效性不大,导致中国审美现代性走入困境.实际上中国传统美学在解决"现代病"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审美现代性是在社会现代性之上的必然产物,所以,要走好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我们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现实以及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现代化运动的产物。在当今世界,现代性是先发展国家发展的新起点,是后发展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既要义无反顾,又要善于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还要善于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汲取智慧,把现代性建构融入以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为指归的谋划与实践之中,走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视野来看,现代性是指现代社会秩序的制度建构。现代性最初发轫于西方,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单一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而是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后发国家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条件,能够探索出自主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朱祥海 《前沿》2012,(9):12-14
全球化是用来描述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主导话语,并被赋予了超越民族国家限度的文化象征意义。在这个设定的理解语境和解释框架中,法律全球化表达着法律的趋同化或同质化。全球化只是西方的现代性方案形态。法律全球化在概念逻辑、文化前提和社会构成等方面,都存在着高度的文化矛盾和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与现代性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与运行机理,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外部表征及其过程。现代性包括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它们对现代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现代性包括资本主义文化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两种形式,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建立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精神基础之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既是多元的,更是一元的。文化现代性对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但文化作用有其条件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东亚开始全面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东亚文化也经历了现代化转变,东亚崛起证明了东亚现代性的出现。从东亚伦理与东亚价值、东亚价值与东亚意识、东亚意识与东亚认同、东亚价值观与东亚现代性以及东亚文化与现代化等层面来全面研究东亚文化与东亚现代性。如何建立东亚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东亚价值观与东亚普适性,这些主题都是东亚现代性之功能与意义。伦理与价值是第一层次的,价值与意识是第二层次的,东亚意识与东亚认同是第三层次的,由此展开对东亚文化与东亚现代化的研讨。"文化东亚研究"就是要探讨东亚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本伦理精神向现代工商社会的工商伦理精神的转变的历史进程",这是研究东亚伦理、价值与意识现代性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晚清科学话语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策略,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在东西方多种政治、文化力量碰撞、融合下生成的。对以科学话语为中心的多元历史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揭示本土话语对外来话语的利用策略。科学在19世纪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功效,让谭嗣同、康有为等晚清时期忧国忧民的士人相信科学的客观性、实证性以及合理性。以科学取代传统的常识理性作为他们思想体系的合理性基础,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置换,而且蕴含着价值观念的革命。由于合理性不再需要和儒家道德保持一致,谭嗣同得以冲决一切罗网,否定君臣父子夫妇;由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客观性,康有为将圣王教义重新组织到普遍的科学话语体系中,努力使儒学重新获得万世公法的普世效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元叙事"是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复兴和人民群众求生存、求发展的民生诉求。这是中国特定的文化特质和历史语境所造就的并区别于西方现代性构建的"多元现代性"的独特形式。它在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进程中催生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自觉,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推动着中国民生问题的转型。考察现代性构建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维度,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模式的发展的逻辑与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法("礼")在中国被当成法治的绊脚石遭受唾弃.本文试图说明"母以子为贵"是中国传统社会"礼"的表现形式."礼"要求每个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从而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农村人口的"男孩偏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传统法的"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依然普遍存在.然而,在传统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我们又有必要分清良莠,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价值取向重新解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当下全球化时代的中心话语,掌握着当今世界的主导话语权。传统现代性的弊病不断凸显,特别是导致“人”的问题日益严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日益增大,需要对传统现代性带来的“现代病”进行揭露、批判和反思,也需要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的服刑人员。时代呼唤人本理念和人的现代化,还给“人”以主体地位。现代化文明监狱也应该调整改造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把服刑人员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文明监狱改造工作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迪尔凯姆“集体意识”概念生成的社会环境虽然改变,但并没有失去运用该概念分析当今社会的社会学意义。文章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角度的观察,说明集体意识和现代性照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运用集体意识的现代性意义解读和谐社会理念,生成集体意识与和谐社会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反身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警察的现代性:概念、发轫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被看做是动态的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属性及结果。警察的现代性则是在现代警察制度发轫、成型及其特征日渐清晰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 ,警察的现代性是警察制度现代化的结果。警察现代性特征包括警察职能的独立化、警察组织的系统化、警察职权的法治化、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和警察装备的专门化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造成道德与知识的紧张是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牟宗三会通儒家心性之学和康德哲学,用"一心开二门"的哲学架构,重建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肯定良知,确立德性的优先性,又给知识以恰当的安排,是牟宗三穷其一生对现代性所作的积极回应。道德形上学的重建无疑再植了儒家思想在现代性中的智慧灵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不是单向度的线性推进,而是在三个相互连接层面上的有序布展。具体表现为:以异化劳动为尺度的现代性伦理批判;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性实证批判;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性本质批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的实践体会中 ,对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道德习俗有重要地位 ,但未形成理论形态的道德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取其精华 ,规范完善 ,使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把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长子继承制”的批判置于现代性政治语境下进行探讨,可以看到黑格尔与马克思都致力于和解现代性政治分裂本质所带来的诸种社会后果。但二人给出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存在重大差异:黑格尔以代表普遍性的伦理实体“国家”(“长子继承制”是其内在构成部分),去调节和规范重在实现个体利益的市民社会。但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国家”并不具有其原本企求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其“长子继承制”实际上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最高级形式,即独立自主的私有财产。它潜在地隐含着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以及前者支配后者的关系。因此,就本质而言,黑格尔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并不成功。青年马克思坚信,现代性政治的真正和解方案,只能诉诸意味着政治国家消亡的“真正的民主制”,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一步将其表述为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9.
陈刚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73-178
在纵向发展与横向传播中,语言与思想经常错位、断裂,产生语言疾病,引发或隐或显的文化变迁。在本为保护传统文化的跨语言记录、整理、传播中,《亚鲁王》中的"rangh""rangx"从苗族传统文化中脱离出来,被翻译为龙,它的心成为"龙心",而它所承载的心崇拜无意间被龙置换。"龙心"的神奇力量虽与奇特的"龙"有关,但主要源自亚鲁王流传区域的心崇拜。心崇拜应与蝴蝶妈妈密切相关,认为心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神奇事物之心往往具有神奇作用。文章力图通过厘清"rangh""rangx"的原初含义、联系其生存场域、挖掘传统文化等途径,探析紫云苗族古老的心崇拜,既加深对亚鲁王的理解,也为探析文化变迁提供了语言学视角,并探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更好路径。  相似文献   

20.
青蛙之死:异度空间里的网络化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丽  张杰 《思想战线》2006,32(3):56-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媒体获得了空前发展,它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逐渐远离大自然。通过“拟仿”,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幻的“公共领域”。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消解了现代社会一直以来的话语霸权而貌似让普通公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这种虚幻的自由仍不过是网络媒体获得注意力经济的一种手段。人就像不断加热的水里的青蛙,渐渐丧失了对网络应有的批判意识与警惕心理,而生存在一个异度空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