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废墟背后的故事从四川的阿坝州州府马尔康西行15公里,在梭磨河下游,有一个地方叫松岗,它既是一个镇的名字,也是一个村的名字。这个松岗村,如今只是一个普通的藏族寨子,但过去,这里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松岗的得名,也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松岗一词,在嘉绒藏语中意思是"峡谷上的官寨"(阿坝  相似文献   

2.
自从费孝通先生提出我国各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政洛性的概念.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观念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凭借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并结合我国民族过程的悠久历史证明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针对民族文化而言的概念.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跨文化共享的多民族聚合体,这样的聚合体是并存多元文化长期互动后必然呈现的文化辐合现象.因此,"多元一体"概念的提出是民族学族际关系理论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多元一体的格局和强大凝聚力,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5.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分析、概括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格局中一体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一体的最大特点。这一高瞻远瞩的著名论断,科学阐明了中华各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展所长,既创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此格局的形成已经过了6~7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民族服饰,也自然会鲜明地反映出多元一体格局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宏观上从整体来考察56个民族的服饰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某些兄弟民族特别是百万以上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也往往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就是说,一个民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的服饰是其中的一个元;而其众多的不同服饰对于该民族,又是其中的若干个不同的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例子可列举很多。 一、服饰文化的多元及个性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人类考古发现、重要古代发明创造、龙文化的起源、"汉"字的产生、神话传说等方面,结合十堰地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汉水文化的有关内涵、特点及其多元生成性,阐释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性,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发现、专题探讨语系与族系的关联、汲取中国民族史与西南区域文明史研究新成果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与讨论,把中国西南古代历史归结为"氐羌、百越、百濮""外来族群迁入结果"的叙事体系,已然无法立足。"三大族系说"是在20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建构"运动中,处于"无献无征、考古无证"情境下产生的学术假说,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当前不少历史叙述,面对学术界的新发现、新成果,却不加甄别地沿用旧说,造成西南古代民族历史叙述上的混乱,必须将以修正。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要立足本土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摒弃"外来"思维,实现从"外来叙事"到"本土陈述"的回归。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西南民族与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对"三大族系说"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史上习以为常的"外来说"叙事传统,包括各种"大迁徙""大传播""大叙事"等"典范历史"与"民族常识"的反思与再出发,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基本逻辑的认识,推动学术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主流媒体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宣传工作,责任重大.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梁启超《中国历史上之民族研究》)费孝通进一步明确:"我将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11亿人民.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层次不同."(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抗日战争期间,由云南青年聂耳作曲、田汉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反抗压迫与侵略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得到广泛传播,凝聚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村落共同体"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既是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回应,具有田园乌托邦的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场域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帝国想象与村落想象的悖论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下的延伸。地方士绅和地方自治在"村落共同体"的概念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皇权不下县"的地方士绅想象及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构建了对地方士绅相对于中央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象,这种地方独立性的构建形成了具有有机性、封闭性和田园色彩的村落共同体想象,预先设置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关系;同时,也吊诡地形塑着"乡村即是国家"的隐喻。这一双重而又颇显矛盾的预设视角构成了理论上的遮蔽,设置了帝国想象与村落公共体想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妨碍着我们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和治理中想象一种具有新的可能性的乡村社会形态和地方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高鸣 《理论月刊》2008,1(2):151-153
全球化使不同文化被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人类文化形成了明显的统一性,与此同时.全球文化的交流融通又呈现出一种异质多样的开放性状态,全球化进程也使文化的差异性得以凸显出来.社会文化出现了多样性、流变性,文化"冲突"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将是未来人类文化的理想格局和我们的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1.
这个被很多人称为寻甸"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距寻甸县城近4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适合自驾车旅游的景点.其实,所谓的"香格里拉"是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村的一片大草甸.去寻甸河口乡要经过一条江,叫牛栏江,满江都是红色的水,江边的村落散布在绿树竹林中,有着云南农村朴实的乡村景致.  相似文献   

12.
每一代青年都有表现其精神风貌的标志物.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不仅有应当反省的狂热迷失,也有在反思中挣脱思想束缚,走向独立思考、追求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文革"群众运动退潮之后,青年人学习和探讨的群体--"思想村落"承载了这一转变,见证了一代人走向思想解放的脚步.本文依据口述资料,考察青年思想村落的社会环境、活动方式及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区面积6.24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居住、商务、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多元社区。在"国际静安圆梦福地"总目标的指引下,以法治精神统领社区自治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成为大宁路街道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有形式和鲜活实践。一、实践与成就  相似文献   

15.
郑君雷 《人民论坛》2010,(12):163-165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从主导与从属来看待"同"和"异"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是长期存在的,如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等.尊重差异但不能固化差异,保持特性但不能强化特性,特别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绝不允许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燕 《今日民族》2013,(9):20-22
路作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建和使用过程必然会对村落的格局、村落的组织和村落间的互动产生影响;路的修筑人为地为村落“植入”了一个公共空间、村落内外的人和社会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运作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上,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特点、政策、课程、实践效果等问题就成了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白建银 《传承》2012,(20):82-83,96
羌族与所有民族一样,既创造历史,也被历史所创造。在这个时代,人们既需要"重新寻根",从根源找到真实的自我,也需要面向未来——这个由我们开创的未来,也将进一步创造费孝通所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羌族的民族史,王明珂先生以"华夏边缘"称之,将视野放到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