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推进广西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与周边省份相比,广西融入大湾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齐全的工业体系、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广西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规划对接等。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亲子关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粤港澳人民之间基于婚姻或非婚姻两性关系所产生的具有血缘或非血缘联系的父母子女之间的人身关系及在此基础上的财产关系,具有以湾区经济为前提、地域的有限性与特定性、亲子关系的特殊性等特征.粤港澳大湾区亲子关系种类,与纯国内、涉及外国、中国区际亲子关系均有所不同.粤港澳大湾区亲子关系应贯彻“子本位的亲子法”、意思自治、弱者利益保护、中国区际私法中的特区等法律理念.粤港澳大湾区亲子关系应遵循的前提性原则为一国两制、公共秩序,一般性原则为子女权利平等、保护子女最大利益、兼顾父母利益、弱者利益保护,特殊性原则为个案先例例外、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3.
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的常态化、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制度背景共同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协同的动因。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推进环境立法协同,但仍存在立法协同体系尚未形成、工作机构有待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协同工作机制、成立环境立法协同工作小组、完善环境立法协同保障机制等路径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立法的纵向与横向协同。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正在改变社会,也正在改变青年。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个主要城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大湾区青年首次上网年龄趋向低龄,并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设备使用量激增,微信和微博使用更加频繁,上网时间日益增长,网络语言和行为盛行,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粤港澳青年融合的重要载体。但大湾区青年上网主要为了交友交流和娱乐放松,且这些特征与青年学历、性别等息息相关。基于互联网运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互联网支持体系,发布科学运用规范,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推出青少年专属应用,规范网络文化传播,提升青年对网络影响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府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具有异质性与同质性并存、私法性与公法性同在、建构性与进化性共生的特质,这些因素促进了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同时,大湾区法治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差异性影响、理性流失、良性违法等诸多困境。为此,粤港澳通过明确区域合作权限、加强软法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合作等路径消解困扰,形成协同合力,促进大湾区法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9年中央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初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港澳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尤其在经贸合作领域,香港和广东的关系犹如“前店后厂”。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实践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下的一次重大探索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特殊地位,粤港澳三地三种不同的关税区具有不同的制度和法律,应在维护“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探索三地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的重大国家策略,也是广东省开启新征程的重大战略机遇。回望大湾区近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大湾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加速整合,开放共享程度持续提高,大湾区全球科研创新中心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当前,广东省要从科技创新、产业产能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粤港澳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灰色GM(1,1)模型为基础,构建新陈代谢GM(1,1)模型,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两个方面,预测粤港澳大湾区9市2017—2021年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湾区,三地在经济、金融、贸易方面的合作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平台优势的关键;(2)未来5年大湾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整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从各城市指标看,金融指标增长明显,尤以深圳发展势头最为强劲;(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业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青年融合发展,为激发青年活力,构建人文湾区提供较多的机遇和条件。然而,三地因历史原因和体制不同,使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上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搭建粤港澳青年交流平台,加强思想融合,培养家国情怀;巩固文化内核,发挥榜样效应,形成湾区认同意识;激发湾区青年创新活力,深化合作,共谋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际法律服务合作不仅仅是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个进程,而且还是大湾区配套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开掘利用大湾区内多样化的法律资源,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区域性纠纷解决中心的形成。未来内地和香港之间区际法律服务合作必然会由单向市场开拓朝着双向业务合作深化和过渡,而制度碰撞与跨域监管问题将是制度完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心回归是港澳回归的核心,受制于原有制度设置,香港青年难以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不断深化,但与资金的自由流动相比,劳动力流动受限,加以港澳产业高度化后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有限,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生活压力与就业机会减少的双重压逼,原有缺乏交往的制度限制以及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不利于港澳地区的稳定以及人心回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融合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优势,以香港青年融入为先导,通过制度创新推进面向青年人的普惠制,让香港青年全面参与国家建设,推进人心回归,实现港澳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前沿的公共治理理论之一,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勾勒出了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20,(3):1-22,I0001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深受影响,大国围绕全球治理话语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治理面临治理困境甚至治理失败。全球治理话语权既体现为参与治理的权利,也体现为贯穿治理过程的权力,具体化为治理主题、治理议程、治理平台、治理制度和治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反映治理理念之争、话语之争与制度之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努力创建新机制和新规则,推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中国治理理念,参与全球治理人才竞争。未来中国需继续加强外交能力,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挖掘和凝练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制度能力建设,提高制度性话语权,培育和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以真正成为全球治理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