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风是社会精神风尚的体现。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并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为解决当前社会一些领域和地方存在道德失范、优秀家风流失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以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为龙头,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家风建设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风在历史上对家庭建设发挥了道德教化作用,是社会道德秩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家风是当代道德建设的重要根基。当前,应加强对传统家风的宣传,提高民众家风养成意识;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道德观为指导,推进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和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家风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发展和捍卫唯物史观的斗争过程中,对家庭问题作了许多科学的阐述,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一个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其基本观点包括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家庭是个历史范畴、家庭关系中的男女平等及其他伦理规范、家庭的未来形态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等等.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对现代家庭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奠基意义,对于和谐社会背景下和谐家庭的创建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家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是中国古人对于家和人旺等传统家庭观念的集体认同,它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在当代中国社会,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布迪厄"场域—惯习"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试图探究中国当代家风的新范式——在审视和扬弃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从而使得个人惯习在道德的教育与践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当代家风范式。通过研究,力促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关系性的双向互动,进而达到完善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党的家风建设思想的汲取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党员的红色家风经验的承接和创新,是在个人成长经历和工作实践中锤炼和升华的,有着丰富的内容。良好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前家风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家风是我国家庭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古代家风将宣扬和践行传统价值观平民化,将家庭道德教育实用化,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价值观教育形式。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从布迪厄"场域—惯习"的运作逻辑出发,探讨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以及家风惯习的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家风场域与惯习的生成性进行合理分析。当代家风场域的构建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之落细、落小和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风家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构建新时代家风家教体系,能够为家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与家风家教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家风家教的内容,也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其伦理精神、价值追求和蕴含的文化基因与民风、党风、政风乃至大国之风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廓清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的内涵,建设根植于中国国情、体现时代思想和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家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挥妇女在家风传承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把家庭视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这些论述阐明了兴家与强国统一的发展理念和"家国一体"的社会治理思想。一、良好的家教家风与百年树人个人的修养与其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教家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廉洁治家,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风是民风和社风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特别是家风建设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新时期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面对或大或小的权力诱惑,如何把握权力的边界?摆正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位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关键,是一道"必答题"。通过分析近年来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  相似文献   

13.
正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更是关系党风政风,关乎民风社风。领导干部如何治家,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这些"治家箴言"——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  相似文献   

14.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家风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鲜明的家风思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习近平家风思想,要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5.
家庭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及其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使家庭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始点.就家庭本身而言,"仁者,人也"的界定决定了个人始终为"家"中之人,"五伦"的设计又始终以"父子"伦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则为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始点地位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16.
彭忠信 《求索》2007,(8):153-155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伦理文化,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吕振羽的伦理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确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弘扬家风家教,通过传承重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有效对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在社会家庭层面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党中央对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和系统谋划,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逻辑和执政理念,创新了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党员领导干部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彰显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党内政治文化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党员领导干部良好家风,不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还检验着中国共产党的能力智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关系比拟社会关系,以家庭伦理推衍社会伦理。在"家国一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荷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党今天强调家风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家庭与个人、社会、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风的传承,好的家风对于健全人格的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和学校间的沟通互补度,树立良好示范典型,克服新时期培育良好家风遇到的家庭教育、功利主义思想等问题,不仅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切实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