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两大支柱,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现象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居高不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颇有意义的探索,并形成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经验和科学的对策措施。对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无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预防,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用法律预防的理念来遏制当前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本文将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预防所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国近年来通过更加严厉的立法和执法,以加重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力度,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美国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而且其法律控制措施在美国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非议。本文试就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和法律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向刑事化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向积极保护发展,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我国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初见起色,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实践机制和渗透机制,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9.
导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从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以下态势:在人数上和占犯罪总人数的比例上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明显增加,暴力化倾向加剧,严重犯罪日益突出,而且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低领化趋势明显,而且相当一部分未成年犯罪者在此犯罪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雅得准则》对我国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雅得准则》是世界范围内预防未成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世界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政策、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学习并借鉴《利雅得准则》对于健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保障未成年人最大权益,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拟以该准则的行文结构顺序即章节为主线索,然后梳理出每节对我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关键词作为副线索进行具体解读,以探寻预防和控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合理、高效之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应重视从源头抓起,下大力解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问题。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尚存在缺陷,当前亟需完善禁止未成年人吸烟法、制定工读教育条例、尽快出台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办法、完善监护制度立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再设立一道法律保护的屏障。  相似文献   

12.
对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而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因痴迷网络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引发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初步预测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实践,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开展二十多年来的最大成果是唤起了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普遍关注。但体现在立法上,国家颁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而不是青少年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体现在司法上,人民法院成立的是少年法庭,  相似文献   

14.
论显著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效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实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要显著提高这项工作的实效,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进行再认识。认清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变化趋势的严重态势,认识到犯罪研究也是生产力,把犯罪研究纳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总战略,让少年法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所实践,从组织上真实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17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律研究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齐聚羊城,围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路径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范泽仙 《法制博览》2023,(16):127-12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不良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态势侵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一些未成年人以网络为依托实施犯罪,呈现出新的犯罪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专门法律以及刑事立法方面的法律规制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并从相关层面探讨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能发生直接影响或与其他因素发生交互影响而促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变项,诸如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心理需求、情绪、压力、生活适应、智力等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形。健康的身体以及愉快的生活,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抑郁性、焦虑、自卑、不安、自制力、攻击性等人格特质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增大;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低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情绪稳定性低、自我控制力差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个体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各因素的核心,其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并与未成年人的个体因素发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运用道德、文化、教育、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少年违法犯罪进行全社会的综合治理,为预防和减少少年犯罪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中国法院根据《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准则》《北京规则》、《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件与国内立法审理少年刑事案件,在保护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少年不受刑事追究和犯罪少年复归社会,特别是在对犯罪少年的人格教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组织不到位,专门教育不深入,预防矫治措施不落实,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未见提高等问题。诱发问题的原因有,法律条文规定不明确,宣传发动不透彻,工作机制未建立等。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功效需:明确组织领导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宣传发动,完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问世后,我国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各地也纷纷制定了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这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开始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已经看到过去所制定的全国和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中所存在的许多缺陷和不足。一段时期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发出了进一步加快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步伐的呼声,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提案,不少地方也开始酝酿修改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预示着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