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铜像原型名叫龙思泉,广西籍战士。1935年初,龙思泉随部队进入遵义。当时附近正在流行伤寒病。一位家住松木岭的青年的父亲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听说在遵义的红军医术高明,而且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就从20里外赶来请红军医生看病。龙思泉到他家后,立即为病人检查看病,次日老乡果然病情好转。消息不胫而走,寻找红军帮忙治病的村民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女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每当人们来历史名城遵义参观、旅游,总要到这里举行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听取这富有传奇色彩、但却是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红十三团奉命驻遵义.此时城南10里之桑木桠疫病流行,夺走了不少穷人的生命,红军即派出医务人员前往诊治.一名年轻卫生员,在为全营干部战士防病、医护伤员之余,以高超的医术,不分昼夜地为桑木垭远近百余里来看病的贫苦百姓看病、打针、送药,被当地群众誉为红军的“神医”,获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一日深夜,他为百姓诊治回城,见部队已离遵北上,即按留示方向追赶,行至南关乡金华村尹家屋基时,遭到地保武装的伏击而牺牲了.噩耗传开,人民悲痛万分,桑木垭一带的穷人含泪将他的遗体安葬在桑木垭垭口上,用石头垒起一座无姓氏的“红军坟”.红军走,白军来,老百姓又陷入火海之中.当人民每有痛苦就来坟前向亲人吐诉,日思夜盼红军归来,挽救百姓于水火.老农张大爷在坡上淋雨后发高烧,睡在床上昏沉沉的……他似乎觉得红军回来了,忽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中站着一个手提马灯的红军卫生员,满脸笑容地向他走来,给他打针喂药,安慰他好好休息,叮嘱他按时吃药.张大爷一觉醒来,出了一身汗,高烧退了,头也不痛了.天亮时,张大爷到坟前烧香、磕头、垒土,还不停地念: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苑》2020,(2):46-46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距遵义会议会址约1.6公里。整个陵园呈坐北朝南之势,面临湘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占地约103亩。陵园始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雕像、邓萍烈士雕像、钟伟剑烈士雕像及青松堂、翠柏园等组成。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碑高30米。  相似文献   

5.
遵义有座“红军山”,“红军山”上有座“红军坟”,“红军坟”前有一尊“红军菩萨”雕像。就是在这里,我有幸听到遵义人讲述那传奇而又动人的“红军菩萨”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7.
红军山     
遵义市北郊有座红军山。遵义人年年岁岁都要上山看望、祭奠长眠于山林之中的红军烈士。 站在城郊的马路上,仰头望去,环行的山脉苍翠欲滴、绵延起伏。山峰像宝剑一样冲天而起,雄秀奇丽。峰顶上几株矫健昂扬的塔松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山下的一切,山腰间,盛开着杜鹃花、三角梅,在重重叠叠的绒绣一样的绿色中仿佛传递着英雄们的信息,面对清风絮语着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和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60多公顷。园中有“红军坟”、“邓萍烈士之墓”、“红军烈士骨灰堂”、“红军纪念碑”等。 19…  相似文献   

8.
红军坟     
红军坟叶源洪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在巍峨迤逦的雪山之麓,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在牧民居住的村庄中,在斑斓绚丽的花丛间,耸立着一座小山丘,人们称它“红军坟”。在这座坟里,虽然只埋了一顶红军帽,却埋着一个不死的灵魂,一个永恒的纪念,一个连石头听了也要掉泪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姚启勇 《当代贵州》2024,(16):74-75
<正>坐落在遵义城区南麓的小龙山上,有一座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后靠葱郁的凤凰山,这座山与当年中央红军再战遵义城时的老鸦山遥遥相望。这座山上不仅有著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有一座墓为“邓萍同志之墓”。邓萍之墓为什么会建在红军山上,他是哪里人,又为什么安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6,(11):28-31
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打了不少“漂亮仗“,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在战争中,红军最常用的计谋之一就是伪“装国军”,迷惑敌人,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真假难辨,以巧取胜。化装敌军,利用俘虏诈城,巧取遵义1934年年底,毛泽东参与了军委的领导,红军的军事指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新回到了灵活与机动的战略战术上,因此也就有“了巧取遵义”这一“场好戏”。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向遵义挺进。遵义,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攻克遵义意义重大,而这…  相似文献   

11.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12.
王劲松  李艳 《世纪桥》2012,(9):9-10
红军到达遵义后,遵义人民满怀革命情怀,不怕牺牲,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热烈欢迎红军,全力拥护和支援红军,使红军给养得到补充,兵力得到充实,部队得以休整,信心得到提振,战斗力得到增强,革命声威不断壮大。遵义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和信任,配合红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月上中旬之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发行了苏维埃钞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留下了广为传播的“红军票”故事。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突围的不利条件下,在红军刚刚经历湘江惨败不久,国家银行能在党的群众基础相当薄弱的遵义成功发行苏维埃钞票,实在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1,(20):54-54
红军在遵义只停留十二天,而对遵义的影响及留给当地的财富,却远非"红色"二字所能覆盖。 因为得风气之先,黔北人接受新思想总比贵州其他地方,甚至比周边省份的民众更快。所以,1934年12月,当红军开进遵义城时,事先接受过革命思想传播的遵义人,由乡绅商贾带领,出城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迎接红军。  相似文献   

15.
长征时期,红军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以克服十分险恶的环境。红军在遵义的群众工作主要有: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进而参加红军;二是成立群众性革命组织,如革命委员会、红军之友社、抗捐会等,使群众有组织地进行反抗活动,由自发转为自为;三是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军阀官僚地主之财产分给穷人,转变"左"的错误,灵活对待富农和商人;四是揭露反动军阀的屠杀政策,有力驳斥军阀对红军的造谣和抹黑。  相似文献   

16.
正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永和县西南部的阁底乡东征村,距离县城30公里。该馆保护范围面积672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401平方米,有大展厅3间,小展厅3间,石砌窑洞10间及毛泽东主席当年住过的一个小院,包括窑洞3间、马棚1间、戏台1个、庙宇4间。纪念馆主殿前,矗立着两米多高的毛泽东铜像,雕像右手中指在阳光照射下会渗出滴滴清水。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是为纪念红军东征永和及毛泽东主席路居永和而建。1936年2月20日,以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处于危急关头的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 红军进驻遵义后,部队获得了短暂的休整。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组织货币发行。遵义  相似文献   

18.
正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从这首朱德发表的《遵义会议诗》中,可以看出遵义和遵义会议在老一辈革命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改之前的被动局面,很快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1936年10月实现胜利大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20.
巴山精魂(三首)──写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冯贵华女红军坟昨天弥天的炮火把一个悲壮的故事封锁在大巴山腹地本该带着一种追认的荣誉响成革命编年史的惊叹号却象一方无字的图章遗弃在荒草掩映的乱石里那天从山下来了一位女画家含着母亲般的泪水把这枚图章印在一幅画上作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