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良良 《法制博览》2022,(7):133-135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大数据背后的隐患也令人担忧.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过度收集、非法交易等未经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权和财产权益.为有效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要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积极维权.消费者要坚持知情同意规则,电子商家要严格落实告知同意规...  相似文献   

2.
罗贵旭 《法制博览》2022,(10):51-53
个人数据与个人信息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我国虽然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但还不能满足对个人数据权的保护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数据权的保护已被世界各国重视.个人数据权具有宪法层面与民法层面的双重属性,也具有人身与财产双重特性,属于民法应保护的范围.我国《民法典》规制了个人数据权的保护,统摄个人数据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张琳 《法制博览》2022,(2):57-59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  相似文献   

4.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飞速应用与发展使得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被重视。随着《民法典》的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应运而生,然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却禁而不止,个人对其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同意权未能得到充分保障,信息主体缺乏自由选择的空间等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关于告知同意原则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告知同意原则是为了充分体现信息主体的知情权与自决权,保障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与数据流通。在“告知—同意”的架构下,明确一般同意与特殊同意的关系、引入告知同意原则的例外情形等制度,有利于贯彻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促进信息共享与流通。  相似文献   

5.
魏伟 《法制博览》2022,(7):51-53
自《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施行以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实际案件发生情况来看,目前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仍极为常见,也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想要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明确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定位至关重要.结合现行的法律体系,将个人信息视作自然人具有的一项民事权利,但关于个人信息权是人格权还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两者的确立需求、意义、创新点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使公民能够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原因,更好地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呼吁公民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使公民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清楚个人信息泄...  相似文献   

7.
闵婉 《法制博览》2023,(8):25-27
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畴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到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所保护的法益范畴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明确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界定为隐私权无法涵盖的领域,有效解决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范畴的冲突问题。为确保个人信息利用的安全和规范,《民法典》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赋予信息主体异议权、更正权及删除权,使得自然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侵权风险。《民法典》背景下,应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各方社会主体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断推动个人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李卉 《法制博览》2023,(6):17-19
随着数据平台、搜索引擎的飞速发展,自然人隐私权利的诉求、信息删除的请求等越来越迫切,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自然人的人格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界分被遗忘权与隐私权、删除权的关系,其次基于个人信息保护视野构建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的基础上,从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探索构建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涛 《法制博览》2024,(8):46-48
《民法典》背景下,基于经济学以及法学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与代理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并完善国有企业财产权责、制度的顶层设计。基于国有企业特殊的责任机制对各方利益牵扯加以保障与矫正,引导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并引进双层股权架构,进而全面落实底层制度。本文以《民法典》为切入点对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调整进行分析,在维护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服务效益,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关于儿童个人信息的规定呈现松散立法的特点,《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来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奠定了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实践中,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年龄验证、监护人同意等操作存在诸多困难;知情同意原则的虚化使得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细化并完善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的实操性规范,但对于儿童年龄界定、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等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郭若嫄 《法制博览》2023,(14):32-35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出台,通过拓展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确立“告知—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规制人脸识别和算法推荐等新兴技术手段、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强化侵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彰显了立法的时代性。《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相互补充配合,为网络平台用户信息利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2.
傅叔文 《法制博览》2024,(7):133-135
纵观《民法典》发展历程,在传统家庭财产制度当中能够明显发现国外个人财产权制度的身影,这使得我国法律体系中“家庭”的概念逐渐模糊,而家庭中“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受到法律制度缺失的影响,法律实践中关于“家庭共有财产”以及“财产分割协议”产生了不同的认定,由此很多相似案件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共有财产”必须得到明确,而进一步明确“家庭共有财产制度”则成为解决这一争端的最好途径。明确何为“家庭共有财产”,肯定“家庭”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能够为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分割案件的判定提供诸多便利,而且还能够促使举债主体更加明确,进而达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面临重大挑战。《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合法收集和使用,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社交媒体平台在保护用户数据和维护知识产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同时用户也应增强隐私保护意识。法律实践中,违法行为会导致法律责任,强调社交媒体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利明 《法制博览》2023,(13):127-129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对民众的关切予以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对于虚拟财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虚拟财产精神损害救济不能的尴尬境地、虚拟财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障碍、虚拟财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及其数额缺失。印证虚拟财产属于人格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应从人格物的构成要件上展开研究。在印证完成的基础上确立虚拟财产的精神损害赔偿认定。  相似文献   

15.
李振东 《法制博览》2023,(2):114-116
《民法典》对原《担保法》中的担保制度进行了修订,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下文简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保证担保条款可以有效落实,也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利用担保制度条款来处理相关争议。在《民法典》担保条款中,对传统担保制度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优化,尤其是强化了担保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同时《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明确了独立保函不具有担保作用,并且对突破担保范围从属性所产生的后果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加强对《民法典》以及《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研究,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规则的变化,也为保持担保制度健康稳定地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汲广珍 《法制博览》2022,(12):69-71
我国按照计划在2021年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行任务,我国在编撰《民法典》的时候就明确规定了婚姻家庭相关法律法规属于《民法典》中独立的一编,但由于婚姻家庭编本身具有较强理论性特点,因此如何权衡其与《民法典》的关系,并通过《民法典》来不断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目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曙光 《法制博览》2023,(27):69-71
合同解除是合同履行阶段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合同双方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但如果合同解除制度不能得到正确使用,就有可能对合同中某一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因此,为了确保合同解除的合理性,并且确保在合同解除后能够将后续事宜安排妥恰,就应当对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细化和明确处理。《民法典》合同编对于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了详细解读,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民法典》合同编中的合同解除效力规则整体较为复杂,因此,为了确保可以在具体实施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对《民法典》合同编的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业内人士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遗嘱信托是一种遗产处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新增关于遗嘱信托的规定,是与时俱进地对现实社会发展做出的精准回应,彰显了私法自治。但是,在目前我国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之背景下,遗嘱信托因其破产隔离功能,与个人破产制度的适用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信托立法应完善欺诈性信托撤销权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未来个人破产立法中,吸收国外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委托人实施欺诈性信托时的债权人撤销权。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民法典》的实施,意味着原《婚姻法》的同步废止。《民法典》对原《婚姻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问题进行了明确,对婚前个人财产进行了约定,为夫妻财产分割提供了法定依据。本文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相关规定,阐述夫妻财产分割的具体内容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边春晖 《法制博览》2023,(30):97-99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是平衡保证合同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关键所在,是一般保证人在诉讼各阶段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与我国《民法典》同时生效的《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具体条文中出现了直接的规则冲突。本文在研究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在大陆法系的产生及立法例并对该制度的特性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剖析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及价值导向、列举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制度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存在的冲突,以期重塑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保护制度在起诉、保全及执行阶段的流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