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文钢 《求实》2022,(4):69-81+111
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建设中,将安置社区建设成一个社区共同体并以此重构搬迁人口的社会空间是一种主流思路。普通城市社区构建社区共同体的历史和经验表明,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共同体构建。在后搬迁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也存在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搬迁人口之间的社会信任碎片化、社区认同碎片化以及社区治理过程碎片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内部碎片化问题的产生与社区内部生计资源不足、搬迁人口面临紧迫的生计问题高度相关。妥善解决搬迁人口的生计问题是将安置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社区共同体的先决条件,也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命题,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已研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以云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区(以下简称靖安新区)这个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分析样本,探索易地搬迁扶贫社区治理中的基层实践,靖安新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四议两公开”和自下而上的“三会三议三公开”议事决策渠道,并将“五大民主环节”左右穿插贯通,形成了决策制定执行前、中、后的实现机制。这一实践形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易地搬迁扶贫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既要做到搬迁群众"搬得出",更要保证其"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主体利益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要重视搬迁社区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是搬迁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明确"防范什么""谁来防范""怎样化解"三大重点任务,同时要从构建长效治理机制、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4.
尚宇杰 《当代贵州》2020,(15):50-51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既定的生活秩序,各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搬迁群众纷纷投入抗疫一线,邻里之间凝聚起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省涉及7市35县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中,各地努力实现产业、服务、就业配套,把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世纪难题,但搬迁后群众的生活、就业、社会适应以及安置社区的治理等问题关系到社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性贫困问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功实施,易地扶贫型安置社区的治理问题随即凸显出来,尤其在多民族地区,多民族互嵌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既是多民族地区,又属于深度贫困区,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近五分之一的兰坪人进行了易地搬迁,组建了大量的多民族互嵌式安置社区。兰坪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双向五级”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分配新房时,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抽签方式,确保多民族群众的互嵌式居住;在多维探索社区有效治理时,实行网格化管理,积极发挥社会自治力量的作用,拆除围墙消除邻里纠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注重升旗仪式下的宣传活动以及政治符号在社区中的运用,积极树立社区先进典型。如此,促进了安置社区多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表现在经济联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以及民族团结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金东日  鲍伟慧 《求实》2023,(2):55-68+111
政策属性对政策扩散速度和扩散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作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从试点到推广都是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完成的。通过观察2001—2020年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扩散过程,可以探寻该类型政策的演进机理与扩散逻辑。与传统以S型曲线为代表的“渐进主义”演进机理不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扩散呈现“断点式”非渐进增长形态。从政策目标、指导原则、执行机制三个维度审视中央政府干预程度的变化可以发现,面对中央更高的政治势能,地方政府会衍生出政治、治理、社会三重行动逻辑。对比不同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发布时间节点可以看出,“政治逻辑”在其中居于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恬 《当代贵州》2020,(18):39-39
"老人不迷路、娃娃走不丢、邻里不吵架"……随着麻山乡跨区域整乡搬迁完成,2019年6月,望谟县麻山乡近万名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望谟县、义龙新区、兴义市,开启了新生活。像麻山乡群众一样受益的人不在少数。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黔西南州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51万户33.85万人,占全省规划搬迁188万人的18%,搬迁人口居全省最多、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0.
"《进城记》前两天又拿了个全国的纪录片奖,焦波导演太棒了."反映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纪录片《进城记》还未公映,就已经声名鹊起.谈到搬迁群众从"出山"到"进城"的故事,作为该片的主线人物之一,熊文霖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1.
毛阳 《当代贵州》2020,(1):66-66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印江自治县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通过建强完善组织、管理、服务三大体系,推动全县主题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走深走实,把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实办好,有效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完善组织体系建设,群众操心变省心。  相似文献   

12.
袁绍阳  刘锐 《当代贵州》2017,(18):42-43
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让百姓安居乐业,都匀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相似文献   

13.
移民搬迁政策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精准扶贫最为直接的有效实现方式,近年来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被广泛应用。政府推动下,以"避灾减贫"为特色的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简单地"搬家"和物理空间的变化,还是增强社会互动、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山区移民搬迁政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和提升,要在高位推动中进一步完善避灾移民搬迁活动的顶层设计;要在精准搬迁中实现公平有序的移民活动,更好地实现"搬得出"的目标;要在创新管理、精细化管理中确保移民搬迁群众达到"稳得住"的目标;就应紧紧围绕"能致富"的目标,通过"精确施策"以提高移民发展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决定对三宝彝族乡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将全乡1233户5853人搬出大山,移居县城,并且按照彝族传统文化特色建设阿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太原市坞西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该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理念,阐明了社会工作运用于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这就为我国社区建设中引进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助推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行性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便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方略的关键举措,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为例,研究在集中安置的搬迁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适应、就业、社区治理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探索推动搬迁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俄宝图村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工作举措,以切实做好管理和稳定民心为重要着力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相似文献   

18.
为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选派出大量驻村扶贫干部进驻贫困村、户进行帮扶。驻村扶贫干部胜任力存在差异,实际精准帮扶效果也明显不同。驻村扶贫干部在认知结构、素质结构、行为结构方面存在着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导致驻村干部认知不清,角色混乱;素质不够,能力不足;行动不善,扎根不稳。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驻村干部角色转变、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驻村扶贫干部具备较强的胜任力,助力精准脱贫事业。  相似文献   

19.
城口县地处重庆市最北端,位于大巴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发展条件差,扶贫难度很大,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截至2005年底,全县仍有4.28万贫困人口,其中,3万余人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深石山区,且1.5万人缺地、缺路、缺水、缺电。  相似文献   

20.
社区衰落及附随的公共性缺失是贫困村的现状及精准扶贫的基本背景。传统扶贫的"行政发包"及市场逻辑容易遮蔽贫困作为社会问题的基本属性。应在精准扶贫中贯彻社区公共性建构的目标:将公共性建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议题;将产业扶贫作为增进社区公共性的重要契机;将社区协商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性生产的资源,以公共性生产助推精准扶贫,从而活化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