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主要阐述了老年社区的景园环境设计问题,并以长沙第三社会福利院为例,探讨了如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温馨的户外活动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当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掘高校摄影教学的美育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摄影课是高校开展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视觉感受力,使其美育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和构筑"大思政格局",两者在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高度契合,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自我审美能力两个维度来提升高职院校师生个人修养,从协调制定教学目标、美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情感化教学课程四个维度来打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生命化课堂,进而明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专业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在坚持正确美育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创新美育课程、推进专业美育活动,才能让学生将专业学习中的求真与美育中的求美统一起来.教育者要用专业化的美育观念筑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美育能够塑造人的基本素养,并为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供重要的支撑。然而,对照国家对高等学校审美教育的目标要求,目前较多的国内高等学校在美育实施方面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衔接机制缺失、教育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美育的实施可以将改善制度设计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的实施与管理机构,强化宣传与引导机制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坚持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以及营造校园美育环境等路径来更好地实现美育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学校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有效实施美育 ,需要加强艺术教育 ,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 ,加强美育师资建设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学校美育应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美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深刻阐释了美育工作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乡土美育资源引入学校课程开发,对乡土文化和学校美育本身都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文化丰富了美育的内容,给学生最直观的生活材料,而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给乡土文化以有序传承。本文正是以内江为例,探讨了乡土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意义与原则。  相似文献   

9.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美育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的.美育虽然主要表现为美的形式和情感教育,但却同时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在现代文化人格的培育过程中,美育的这种综合协调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美育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的本质决定的。美育虽然主要表现为美的形式和情感教育,但却同时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在现代文化人格的培育过程中,美育的这种综合协凋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1.美育具有启智增识的作用。 美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活动,能帮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认识,美育是提高人的才智素质的重要方式。美育的内容博大而精深,从哲学意义上的美,到艺术意义上的美,到自然意义上的美,无一不是深厚文化的结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尔德·加德纳在他  相似文献   

11.
美育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能启真,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美能储善,提升人格境界,从而促成人格的完美;美能怡情,使大学生心理结构保持均衡。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网络美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提起审美教育,人们往往觉得这是音乐、美术或体育等学科的任务.如果囿于此,那么美育就只可以称之为“艺术教学” 了.这显然是片面的.广义的美育观点认为美育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整体反映方式的教育.因此对普遍教学和专业技术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公安业务各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其本身不象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一样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也没有明显的美育特征.因此,在公安业务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教态、教学内容、语言、演示教学、实验及器材、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审美设计.  相似文献   

13.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对公安大学生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德育无法取代的。德育偏重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美育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关育通过与心育的相互促进实现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美育是人格养成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大功能。其中个体塑造是基本功能,即以具体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对公安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独特。公安院校开展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应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以感性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为切入点,以建设公安院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归宿。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海南人大》2012,(10):7
武汉电梯19人遇难9月13日下午1点30分左右,武汉"东湖景园"楼建筑工地内一台施工升降机升至楼顶时发生坠落,造成升降机内的作业人员随之坠落,共造成19人死亡。据了解,升降机在上升过程中突然失控,直  相似文献   

16.
在公安院校实施美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道德情操和提升综合素质.公安院校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要把课堂美育与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力求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发挥美育功效,从而达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颇具特色的美育思想,分析了苏氏美育思想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即寓教育于具体形象、情感沟通、欢乐愉悦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苏氏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着重从苏氏美育的主要特点出发具体分析了苏氏美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课程比重小、涉及领域少、师资力量薄弱,是许多高校艺术课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以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为主体,以艺术类社团与艺术类课程为两翼,加强对艺术类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艺术类社团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的地位,建立"一体两翼"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通过两翼的有机结合,推进艺术类社团活动课程化,创造出大学生美育教育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9.
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实质.从范畴来说,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形成分支系列而又构成总的体系;从层面来说,美育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发掘美育中的审美因素,才能发挥其对学生创造个性的激发和创造力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之所以人们在娱乐中包含教育,教育中蕴含美育,美育中又首推舞蹈,一是因为舞蹈美育的本质内涵在于昭示人类对美的自然需求和审美欣赏,二是舞蹈美育能传播人类情感的信息、陶冶人类的情怀、提升社会的内在品格。舞蹈美育绵延数千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素质培养具有独特、明显而直接的作用,即塑形象气质、增强审美感知能力、发展智力、完善人格。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加大舞蹈美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