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机械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的可优化策略,为专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也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可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健伟 《世纪桥》2015,(12):63-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不断推动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与助推器。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各专业的各个知识点有不同的考核力度和要求,它为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目标,考核内容、基础知识等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系。促进各职业院校在学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坚持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为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必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本文通过对教学服务型高校人才培养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其在培养人才方面尚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教学服务型高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促进培育基地的建设,设立培育基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出以"打基础、建基地、设基金"为核心的"三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改革性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落实"1+X"制度来实现对传统教育的优化,进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拓展与创新.本文通过对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对本科高校的"1+X"证书制度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相似文献   

6.
吴亚明  孙晓霞 《世纪桥》2010,(5):105-106
根据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多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分层式、"线"式、产学结合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刘恒  吴旭阳 《山西青年》2023,(8):148-150
为适应地方高校人才市场需求,助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转型发展,河南城建学院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试点,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灵活设置专业目标、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等改革措施,进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分析了“3+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田轶玮 《山西青年》2024,(1):159-1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已成为关键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三种有效的培养策略,包括提高对开设跨学科课程的重视度、以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双创”能力和组建专业的“双创”教师队伍。本文着重探讨了每种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可行性以及对于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实用型和临床实践能力,目前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影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护理行业就业市场不断更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对于高校护理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护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更...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是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建设的关键词,但对于欠缺资源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仍是重点,地方本科高校应明确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工业现场实际复杂工程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实践导向的技能型专业社团建设管理思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通,探索新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传统教学中存在教学结构传统、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改善高校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需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作为研究试点,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教学活动设计,目的是优化师生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贵州将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淼 《山西青年》2024,(3):93-95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和文化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教学体系的缺陷已经开始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以OBE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吴本杰 《山西青年》2023,(8):157-159
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实践强、应用范围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程。在教育部高教司提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打造“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教学改革要求下,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对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验训练四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为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培养"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黄河科技学院遵循"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协同推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从2012年起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精读一本经典著作"工程,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化,提升学生多元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根本使命。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梳理,不难说明在应用型人才素质标准上,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目标是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应用型高校可通过价值观引导、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政产学研联动以及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积极探索向应用型学校转变的路径。加强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取决于其鲜明的办学定位,也是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独特的资源、师资、专业优势,使其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抓好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联动机制、强化实践活动以及大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春玲 《世纪桥》2014,(4):72-72,90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校文秘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文中对建构主义下文秘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从而在提高文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以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为目标,以跨专业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载体,把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有机融入受教育者意识、知识、技能、道德、行为培养之中,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认识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高度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可称之为"绿色人才"。培养绿色人才,是各林业职业院校弘扬生  相似文献   

20.
张晶 《山西青年》2022,(3):66-68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科高校要重视以正确的人才观指导教学实践,要秉承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重视人才培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本科高校要把握住学科方向,构建符合国家需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结合实际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要提高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