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众传媒:行走在诱惑与责任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进行精神抚慰和满足感性欲望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大众传媒正是看到了这两点而迅速介入,从而使大众文化成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尽管大众文化本身存在无深度的平面性、通俗化、媚俗化的特性以及一些凶杀暴力、色情淫秽、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大众传媒无可选择地放纵了大众文化,从而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与膨胀。而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是政治喉舌和舆论导向,担当着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大众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责任。处于多种矛盾与挤压之下的大众传媒,如何承受这些严峻考验和社会重托?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双重品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平 《求索》2007,(1):195-196
影视文化的繁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生产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在西方已经兴盛数十年,好莱坞的电影和格莱美的音乐就是西方大众文化的典范。追求刺激而且美女加英雄的电影模式使人陷人影片创造的虚幻场景中而暂时得以放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学者对大众文化都持否定态度。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理性占主体的社会中,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虚假的需要,并使社会逐渐失去了批判向度,成为单面人。在大众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在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国伟 《传承》2012,(1):55-57
地位追求的动力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阶梯最积极的攀岩者,而这条向上攀援的通道一定是以文化的方式,文化消费成为他们的常态,更多的大众文化消费则通过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完成。文化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也是一种情绪和心情的安抚。因此,从商业价值到文化价值,从功利需求到心灵享受,这是一个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谢力健 《求索》2014,(9):178-182
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最初的认知需求递升为不可或缺的精神依赖,自出现以来迅速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变化的今天电视传媒领域中的另一支生力军-电视导播团队更是任重道远.立足于大众文化视域,探讨电视导播及其素养,对促进导播这-媒体权重角色的长足发展,无疑有着特殊的评估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车瑞  余祖伟 《重庆行政》2013,14(1):104-106
新千禧年后大众文化进入了质变阶段.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大众文化的载体也日趋多元化.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电信传媒、纸质传媒等共同构筑了立体传媒时代并成为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媒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消费主体的审美阈限获得了极度拓展和提升,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带来了审美理念的革新和审美范式的重构,并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新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7.
张苏峰 《长白学刊》2008,(3):147-149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非主导文化,是来源和反映群众生活,在人们日常文化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社会主导文化指导和规范大众文化,推动大众文化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台湾文坛的因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 文学的发展既受内系统的支配,也受外系统的制约,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尤为直接。 80年代台湾文化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或者说对大众文化的追求,已跃登为这一时代主要的文化价值;而这是与资讯时代的来临、工商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休闲消费需求的强盛紧密相关的。大众文化在外部形态上为工业化的文化产品,具有规格化、大量化、快速化和拟似个性的特征。它倚重于传播媒体强大的复制传播功能,不分阶  相似文献   

9.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李朝阳 《前沿》2011,(3):191-194
由于大众文化信奉快乐哲学,其文本相对通俗易懂甚至肤浅平庸,而这和当下整个社会对文化类型的取向和好感又是一致的,故而大众文化在当下成为霸权文化。然而,随着大众的文化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大众文化呈现出某种悖论并因此具备某种自我解构的态势。其中,先锋性的加强将是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内容和形态上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1.
王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17-121
文化传播如水银漫地、无孔不入,并不断地通过大众传媒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民族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出现在大众传媒的视野之中.不仅民族民间节日日趋商业化、都市化和时尚化,大众传媒正日益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展示、地方文化身份塑造以及族群与社区认同的建构和维系过程.民族节日如何扎根于民族原生态的文化语境,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精粹,在多元文化中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一元,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商品的"客观品质"与消费者的"主观品质"之间的关系,认为对商品品质的认同最终会转化为对商业标记即品牌标识的认同,形成品牌效应,而商品品牌建设的基本进路是传播商品特色。因此,该文认为,古镇作为文化遗产也应当传播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文化,并提出古镇文化旅游产品以特质文化打造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文学和美术结合的艺术种类,台湾绘本文体具有借助图画进行具象表达的文学修辞手段,其文本通过线条、色彩与语言结合的符号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意义象征,其中的配图文字具有超逸于说明文字的文学功能。自1980年以降,当代台湾绘本艺术已成为一种流行娱乐文化,此种台湾绘本文化现象具有消费文化的特征,是消费社会里适合大众审美心理和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及市场运营机制的成功创意范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 ,具有与网络或电视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发散性传播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的解构 ;网络与电视单一传播语境界限的消解 ,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 ;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一步向传播娱乐化方向发展 ,使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创作在充分认识到制度瓶颈、市场瓶颈的同时,更有必要看到突破文化瓶颈的重要性。本文以湘西匪患题材影视剧为个案,探讨文化瓶颈在少数民族影视剧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大众媒介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媒介事件、影像传播、媒介仪式、媒介教示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但电视人有意无意地割裂声画关系、很少考虑有效地运用修辞手法来提高传播效果,同时,传统语言学、修辞学也忽视对电视语言进行研究。这制约了电视这个复合符号系统在传播信息和理解知识上的前进。电视工作者和语言研究者应该努力揭示出电视语言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宇丹  单晓红 《思想战线》2003,29(6):121-125
随着媒介传播竞争的加剧和媒介产业化的发展,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倍受关注。研究电视频道的综合化、差别化和公众化,探讨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建设,对于电视媒介的创新发展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教学在大众传媒时代面临着文化接受方式转变、图书出版模式转变等带来的诸多新情况。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接受媒质知识,回归文本细读,规范使用汉语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介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强意识形态中文化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观念的教育与引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先进文化抵制落后和腐朽的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中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