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封建社会里,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主阶级依靠其封建特权,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民,而且还运用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对农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简史》第九课中“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这个框题,我认为教学重点应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框题“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与教学重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两者提法不同,但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分别论述到总结归纳说明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中国和西欧,各处东西,在封建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规律、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农奴或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经济上受封建主残酷剥削和压迫。但是,由于历史的、自然环境的及社会的种种原因,中国和西欧仍然存在着差别,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阶级社会,资产阶级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同样是十分残酷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种隐蔽性和欺骗性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与以往的剥  相似文献   

5.
成语的妙用     
成语,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比较凝炼的语言,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生动程度。在教学中,把成语分门别类,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成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初二《思想政治》第三课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在政治上的残暴统计时,运用“倒行逆施、横行霸道在冠禽兽、金科玉律、剖棺戮尸、异端邪说、苛政猛于虎、惨无人道”等成语;讲地主对农民在经济上的残酷剥削时,运用“敲骨吸髓、巧取豪夺、横征暴敛、贪得无厌、敲诈勒索、苛捐杂税”等成语;讲解地主阶级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坐享其成,过着…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简史》第九课的中心就是讲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这也是个难点,它难在那里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学生无兴趣,对这些受剥削压迫的事他们已知道不少,再说已“一去不复返”了;二是易把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看作是国家政权而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三是笼统知道地主与农民之间是剥削  相似文献   

7.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扑灭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运动,无一不是交替使用了暴力镇压和政治欺骗的反革命两手。《水浒》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笼的,它既给反动统治阶级提供了反革命经验,也给投降派传授了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的产生,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同以往的剥削制度一样,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不过,占有生产资料的已经不是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而主要是资本家阶级;剥削的主要对象,也不是奴隶或农民,而是雇佣工人了。另外,在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广大民众为维护其基本的生存权与统治阶级进行过生死博弈,但新王朝不但承袭了旧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往往对广大农民实施着残酷的封建剥削,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0.
卢诚 《传承》2010,(33):4-5
大革命时期江西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并走在全国前列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它是近代江西农民遭受着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农民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薪火传承,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引领,江西国共两党的合力推进以及北伐战争江西军民的互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5)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对世界和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沦为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这也是中华民族遭受奴役和压迫的血泪史。早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中国却依旧  相似文献   

12.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13.
18 51年因反抗清政府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揭竿而起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半世纪。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蔚为壮观的旧式农民革命 ,自金田举义而东乡建制 ,至天京定都而终归失败 ,前后仅存 14个年头 ,真可谓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 ,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而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组织的以“太平天国失败内因多维透视”为题的学术笔谈 ,正是为了发掘和总结这份历史遗产 ,以纪念 150年前的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们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推动了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必然要取代封建制度。从而进一步掌握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需要我们采用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忌思想上的片面性与绝对化。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全过程,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对干百万劳动者残酷剥削和疯狂掠,夺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成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它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即早期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剥削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已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了。那么,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和资本是从哪里来的呢? 回顾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首先可以看到,最初的无产者,除了来自破产的手工业者外,主要是来自破产的农民了。对广大农民进行土地剥夺,致使农民破产,这是早期资本家发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又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保护这种封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中国有个“国问”—“吃了没有?”平时说来听来都无所谓,但细细想起来,总有点不是滋味:除了“吃”,就没有什么更好的问候语了吗? 本人常跟朋友谈起“吃了没有”这句问候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文明社会是否还该有多大的生命力的问题。 一位朋友说:“中国人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压廹者、剥削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它们都有自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能混为一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落后。因而宗教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法律、感情、风俗等,都有较深的影响,有的已成为某些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难以分割的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的“贡、助、彻”三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三个字的顺序排列,体现了阶级社会必然经历的力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发展轨道,因此它们的顺序应为“助、贡、彻”。助法是奴隶社会基本的剥削方式,一直沿袭到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怠工和逃亡不断发生,迫使鲁国改变剥削方式,实行贡法,经过百余年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地主阶级采取新的剥削方式,即彻法。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因素的不断增长,封建社会最终取代了奴隶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