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代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热度词汇。纵观全球,目前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世界现代化的时间谱系中,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一个自主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试图通过嫁接或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发展路径,以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跳跃式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融入现代世界发展体系。尽管现代世界秩序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现代化只能走西方曾经历过的发展道路,更不意味着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乃至世界历史的解释只能基于西方文明的内在要素。事实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长久以来对非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世界文明既有的多元性发展和多样化表达被长期压抑。因此,对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建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种来自某些发达国家,“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另一种则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独立自主、团结互助建设强国家,谋求广泛的平等与发展的实践探索。过去西方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理论极大地遮蔽了这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主现代化历史脉络及其内部的思想资源。因此,本文希望将讨论视野拓展到与中国具有类似历史经验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历史、实践与理论资源中,理解“第三世界”对现代化“新路”的探索,并尝试建构性地讨论从这条脉络中浮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三世界发展的陷阱与新世纪的全球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第三世界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引人注目的高速发展嘎然而止 ,东亚奇迹转入危机。人们为危机所震撼 ,危机促使人们思考。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 ,东亚的金融、经济危机所提出的问题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能否最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而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东南亚的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探讨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规律问题。一、发展的“钟形曲线”战后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既有辉煌的成绩 ,也有痛苦的失…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黄泽一进入20世纪以来,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日益面临严峻的冲击。于是,文化变迁成为描述中国各民族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经过充分组织、酝酿,1998年11月20日在武汉大学人文馆举办“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研讨会,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界等部门30多位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就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问题展开深人讨论。一、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内涵问题当前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存在误区。什么是现代化?许多人以为经济建设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实现了现代化。这种对现代化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这种现代化只是…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理论的演变趋势陈国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面临迫切的发展问题,同时又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欧美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对...  相似文献   

7.
(一) 关于贫困,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下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转引自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贫困主要存在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这些不发达国家就是所谓的穷国。世界银行为全球所划定的贫困线是人均消费每年275美元或370美元以下。用人均370美元衡量,1985年世界约有10.15亿穷人,全部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大致占第三世界国家总人口的1/3。其中,最穷的人有6.3亿,年消费不足275美元,大致占第三世界总人口的1…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理论预设.在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宗教学等学科中,流行着"落后与先进"、"传统与现代"的分析框架,尽管不少学者试图证明它并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工业化",但始终隐藏着"发达国家"代表"先进"和"现代"、"发展中国家"只能属于"落后"和"传统"的理论预设.而这样的预设既是"发达国家"主导话语权力的结果,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批判地接受、从而认同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这样,"现代化"又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真理".不论人们是否警惕其霸权内涵,"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事实存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种种方式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强势、军事强势、科技强势和文化强势,导源于西欧的"现代化"也就在科技革命和资本扩张的推动下,以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7,(2):15-18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人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人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人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人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的一种国际竞争。可以形象地说,农业现代化犹如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国家成为农业的发达国家,跑在后面的国家成为农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有多高呢?需要进行国际比较。比较2008年的指标,大约有12%的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的指标为中等发达水平,3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水平,一半指标属于欠发达水平。中国农业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到底有多少差距呢?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是中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实现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平等地享有发展权。在世界现代化时间谱系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在国际上,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模式,集中表现为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丁美洲的“钟摆式”发展,以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的变革和以越南为代表的后发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需要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全世界范围内产业调整。这次产业调整,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以高技术产业为导向。这次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大致上包括两种类型和两种趋势:一种类型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发展趋势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然也包括高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和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难得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事实上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进行制度文明建设,不是要走“西化”或“欧化”的道路,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达国家的某些政治家和思想家,竭力想把他们那一套社会思想和政治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也有一种想法,以为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西化”,甚至“全盘西化”。在中国,这种议论有半个多世纪了,至今仍不绝如缕。 在社会和经济管理方面,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  相似文献   

14.
万华炜 《理论月刊》2007,(9):135-137
现代西方学者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政治稳定及其维护机制的理论所蕴含的旨趣表现为:鲜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烙印,浓厚的西方本位主义色彩,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干预、侵略和殖民统治这些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讳莫如深。其研究样本在时空上大体局限在动荡不堪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陷于重重危机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理论与对策不具有普适性。但他们研究政治稳定及其机制的方法和理论主张,对研究我国政治稳定、探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机制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都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诸方面,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共识。政治体制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与经济现代化同步进行和相辅相成的。本文拟对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现代化的模式与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和取得民族独立后,都致力于本国的现代化事业,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在整个第三世界,除少数国家在现代化事业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外,大多数国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战后发达国家把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强加于各后发国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忽视这与多数后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轨时期"民工"问题的特殊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民工"的特殊性 所谓"民工"问题,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相应发生的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移的问题.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这一问题,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也都面临着这一问题.而我国现阶段,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轨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而现代化理论则是当时美国“冷战”的产物。现代化理论宣传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主张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所以曾遭致环境保护主义和许多“左”的理论批评,特别是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是一条无法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所以经过二三十年热潮后,各种现代化理论均已走上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持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现代化的测度和衡量方面,应以国家为单位。到2050年之前,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只是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用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人类发展指标体系,完全可以确定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发展理论,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也有别于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和灵魂,正是在这种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在短短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加速了自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并取得了卓有成效、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纵观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本文认为其具有以下4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发展理论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近日在广州召开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大力’之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步骤是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与会同志在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上,存在着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