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8月5日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这位伟人虽然离开我们已整整一个世纪,但他和马克思的英名,他们的光辉业绩,他们的伟大学说依然熠熠生辉。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在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李娜 《求实》2010,(Z2)
<正>马克思以其创立的唯物与辩证的历史观为指导,精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取代它的共产主义全球化,它们集中表现为世界历史理论、普遍交往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和世界文学理论等。一、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的解读(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第一,前资本主义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论战中对公平思想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为:公平是一个具体、历史的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在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不仅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背后所隐藏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有重要帮助,而且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马克思、恩格斯代议制思想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因他们对西方议会民主的激烈批判而忽视他们对议会民主的肯定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曾笼统的否定议会民主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有利于无产阶级斗争、解放以及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他们对西方议会民主的批判有其特殊的历史站位.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代议制思想对于我们克服民主化进程中的错误倾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系统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这些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互相联系的观点在恩格斯看来,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这些现象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还包括精神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现象的联系。①自然界的事物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体现了恩格斯对科学的理解,通过分析回答了科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目的和科学的内在要求等.恩格斯认为科学的基础是现实;科学的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科学的内在要求是追求真理.恩格斯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对我们现在科学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比较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从各自的立场对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和差异作出了不同阐释,概括起来有一致论、对立论和异同论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不论是对实践的理解还是对自然概念的分析抑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自然观具有诸多的一致性;他们的自然观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其集中体现在实践观点、自然概念和辩证法三个层面。正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互补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一个整体,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领导干部必须学习掌握经济工作知识和业务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关于党的干部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经济工作知识和业务能力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为了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引向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就十分重视干部的整体素质问题。恩格斯明确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当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人类和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客观的,没有起点和终点,运动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杜林先生在其撰写的《哲学教程》中胡说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他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使他在一系列问题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这就意味着我们拜读恩格斯先生的《反杜林论》哲学编能更多的了解杜林先生的折中主义的哲学以及恩格斯对杜林观点的反驳和批判,他在《反杜林论》中的驳论、悖论和立论能对我们系统了解和钻研科学技术哲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杜林和恩格斯观点的不同;接着从恩格斯对杜林的驳论来建立自己的悖论和立论方面加以诠释;最后简单叙述了恩格斯的方法论;以便今后能更好的指导我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于公平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公平是一个历史概念,辩证地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的实现是一现实的运动。恩格斯关于公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公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育军  张桂玉 《世纪桥》2009,(24):62-63
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体现了恩格斯对科学的理解,通过分析回答了科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目的和科学的内在要求等。恩格斯认为科学的基础是现实;科学的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科学的内在要求是追求真理。恩格斯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对我们现在科学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1)
阎学通教授在《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与今天的国家形态》一文中对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对今天国家形态的指导意义提出了质疑,对这些质疑有必要进行商榷。从国家的起源、公民身份的划分、公共权力与大众分离、全民服兵役和有无税收等问题出发,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研读可以证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依然可以解释今天国家形态的种种变化和现象,是我们分析当今国家问题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意识形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与恩格斯语境中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质,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为研究基础,可以将意识形态的特征概括为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掩饰性与目的性的结合、独立性与承继性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对恩格斯阐述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创新?李世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曾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  相似文献   

15.
<正>确立党内平等与民主原则作为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亦即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自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同盟内平等。1847年,在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的章程中,第三条明确规定"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后来,恩格斯将这种平等界定为盟内成员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即"我们的章程只承认有一种在权利和义务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伟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思想层面到技术层面,从政治层面到经济层面,无所不在。进一步思考,我们又会发现这些变革主要集中发生在城市这个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对这些弊端的处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城市思想进行剖析,以寻求这种理论对当下城市发展的意义,为我们今天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借答。  相似文献   

17.
从辩证法维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在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看,恩格斯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创始人。为了正确理解历史辩证法,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权威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写过很多文章,恩格斯在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写成的《论权威》是其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细地分析了权威的实质,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阐明了确立无产阶级政治权威的必要性和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它不仅在当时为正在组织工人政党的无产阶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比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复杂得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和艰  相似文献   

19.
刘怀玉 《探索》2005,3(3):80-83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第一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贡献,主要不在于他的一些具体结论看法与设想上,而是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第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一个单独的逻辑体系,而是融合于现时代的社会实践与具体科学之中的活生生的方法论。我们从恩格斯那里得到的有益教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既要有开放的整体的思想视野,也要有自觉而坚定的方法论边界。  相似文献   

20.
重温恩格斯关于怎样才能有"党内和谐"的思想,可以使我们今天对"党内和谐"建设的看法更加清晰.我们所要的是在维护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原则下的和谐,为此要开展党内斗争,发扬党内民主,进行以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党内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