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其权力行使就是要体现出监狱警察行使权力的合理性即合乎伦理道德。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在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反映了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的内在需求,是临狱警察行使权力保障青少年罪犯权利的价值基础,是决定青少年罪犯权利是否切实得以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对青少年罪犯权利的具体保障做出合理的权衡选择和评判。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狱警察权力在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中的作用,就要注重监狱警察权力伦理的培育,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监狱警察权力伦理的制度保障,把以德治警与依法治警有机结合,重视监狱警察个体德^生的自塑。  相似文献   

2.
监狱行刑与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一个亟需关注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命题,监狱行刑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监狱行刑执法价值的出发点;是监狱行刑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新形势下,监狱行刑须以人的尊严为纲,切实在保障青少年罪犯尊严上下功夫,其保障的路径选择主要有:把青少年罪犯当人看,平等对待每一个青少年罪犯,切实保障青少年罪犯的合法权益,重视青少年罪犯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罪犯心理焦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罪犯在服刑的罪犯中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监狱里、少管所中度过的,充满着挫折、冲突和心理焦虑。本项研究通过深入监所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青少年罪犯在监管条件下的不同焦虑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监狱对罪犯实施的记分考核、减刑、分级处遇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为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变化,监狱罪犯矫正激励也出现了对矫正激励定位不准、归属不清,没有形成独立的监狱罪犯矫正系统;考核奖惩激励失灵;分级处遇激励失效;激励不足的问题。“立体矫正激励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最后对未来监狱罪犯矫正激励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监狱和矫正制度改革及其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借鉴与继承的辩证关系。科学的态度应当是:一方面,要借鉴国外有效的监狱行刑制度和经验,特别是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运动初期、中期,以及现代化完成之后,监狱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面对这些困境监狱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运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大陆当前的监狱和矫正制度改革及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大陆传统的监狱行刑和矫正制度得到创造性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如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劳动改造罪犯制度等。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监狱作为官方对犯罪的正式反应之一,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客观上又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罪犯改造的因素。如何尽量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发挥监狱的改造功能,是我国当前监狱改革所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径新 《法制博览》2014,(1):193+191
人权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虽然罪犯触犯了我国的刑罚,但是他们作为我国的特殊公民,也具有人权。因此,依法保障监狱罪犯的人权,不仅是监狱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的实践贯彻。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罪犯人群保障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工作的肯定和分析,分析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水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罪犯新视角──早年受害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刻揭示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美国纽约州的一中等规模的监狱对关押在其中的男性重罪罪犯进行早年生活史的抽样调查。研究者对近期被拘押或被移送到该监狱的罪犯中随机抽取300多名男性重罪罪犯进行调查,这些罪犯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根据拘捕记录,其中有约70%(212名)的调查对象是暴力犯罪者,有13%(38名)是性犯罪者。研究者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要这些调查对象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史。他们惊讶地发现竟有68%的调查对象自述曾在儿童、少年时期(12岁以前)受到过各种形式的伤害。其中,约有35%的罪…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犯罪实施从宽处理,是我国一项重要刑事司法制度。它对于青少年罪犯的改造、青少年罪犯的回归社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必须改变重刑观念,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检察、审判、羁押阶段建立相应的从宽机制,以利于对青少年罪犯的权益保护,提高青少年犯罪人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监狱法》颁布以来,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公民权利的保护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实践中我国监狱人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罪犯权利概述、我国罪犯公民权利保护现状等方面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的公民权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的研究者研究个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82名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讲究礼仪,推崇绅士风度,但对于犯罪,传统上采取严厉制裁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减少犯罪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处决、监禁和流放等手段将罪犯与社会隔离.为了抑制犯罪,社会支持使用酷刑严惩罪犯,对青少年也不例外.据统计,1816年关押在伦敦监狱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囚犯人数有3000名左右,其中一半年龄不足17岁,有些年龄只有9岁或10岁,将近有一千名青少年囚犯最后被处死或流放.  相似文献   

13.
罪犯群体权力产生于对狱内有限资源的竞争与交换,以及监狱官方弥补规训权力的不足。罪犯群体权力抵抗的基础是它的相对独立性,前提是非监狱明确禁止,特征是非暴力性。罪犯群体权力的抵抗性遍及狱内有限资源分配、教育、劳动、纪律等方面。调节罪犯群体权力是否产生抵抗作用的杠杆是利益。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罪犯在自我概念量表的总分,以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不同年龄、不同学历青少年罪犯在自我概念一些因子上存在差异;青少年罪犯自我概念的总分及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和父母教养方式均显著相关。因此,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概念总体上比一般青少年更为消极,其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福柯认为权力应当能通过增强自身的力量来增加社会能量,监狱科技化满足了监狱规训权力的这一需求.然而,规训权力下监狱科技的性质尚未明晰.与科技相伴而生的科技负效应波及到了监狱对罪犯规训权力的实现;同时,也影响到了监狱及其民警对科技的依赖和规训能力的弱化以及监狱规训权力执行主体之间不信任感的产生.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规训权力的效能,首要的是构建监狱科技的“关联环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2005年出版的《重思罪犯改造》一书,对美国监狱和社区矫正中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作者挑战性的观点促使人们思考:美国改造罪犯真是无效吗?我国改造罪犯真是有效吗?作者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哪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罪犯数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开始有所缓慢回升,青少年罪犯占全国罪犯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反映青少年犯罪情况的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一犯罪数量和人口犯罪率。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而后者更能够反映青少年个体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危险程度。我们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和实务工作中更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同时重视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的变化。此外,从罪犯数量和人口犯罪率两个指标来看,未成年人与青年两个亚群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能笼而统之,需要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犯因其未成年的特点,在刑事司法中需要以有利于其教育挽救、健康成长为着眼点;但是作为罪犯,有的未成年犯也具有人身危险性,在刑事司法中要平衡好犯罪未成年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做到准确司法,就必须对未成年犯人身危险性做出准确的评估。本文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监狱未成年犯人身危险性的内涵、类型及其基体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一套监狱未成年犯人身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假释在刑罚中的运用成绩斐然,被誉为是近代刑法的宠儿。对于少年犯而言,假释不仅具有很强的法律激励功能,而且还是避免少年罪犯被监狱犯罪因子过度污染的有效机制。在比较法的视野上,在世界上有诸多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罪犯进行了区别于成年罪犯的明确的假释立法规定及实践做法。可以看出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假释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体现,从而成为一种司法共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少年罪犯假释应当成为我国刑罚制度构建的重点考量之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山东省女性青少年罪犯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女性青少年犯罪存在六大特征:女性青少年犯罪在人数上呈递增趋势,侵财犯罪呈增多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增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型犯罪苗头增多,农村籍罪犯和无业人员仍是女性青少年罪犯中的主要群体。从社会原因、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测山东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青少年女性犯罪的对策建议,即:强化家庭以及学校的责任,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立法步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社区保障功能,健全社区保障的预防体系;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建立公力救济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健全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