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帆 《求实》2009,(Z1)
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的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之一的《法理学》自2007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好评。笔者作为该教材的使用者,也认为《法理学》结构合理,份量适中,反映了学界的新观点、新趋势。这里,仅就教材第一篇"法的本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导论一、名词解释法学P1法学体系P3法理学P5二、问题解答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由于法理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共同性问题的基本原理,所以,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学科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这座科学大厦的牢固基石。  相似文献   

3.
导论一、名词解释法学P1法学体系P3法理学P5二、问题解答●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由于法理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整  相似文献   

4.
一、对传统法的观念缺陷的认识 时至今日,法理学教科书依然把法的概念定义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点.而实际上马克思从未给法下过这样的定义,此定义来源于前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导论一、名词解释法学P1法学体系P3法理学P5二、问题解答●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由于法理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共同性问题的基本原理,所以,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学科的地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Z2):74-75
<正>宋方青主编的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的《法理学》(第二版)对同书第一版作了许多修改补充,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值得充分肯定。《法理学》(指《法理学》二版,下同)"法的概念"一章分为三节:一节:法的语义分析;二节:法的本质;三节:法的特征。以下笔者按顺序对该章提出若干商榷意见,以利三版时修改。一、关于法的语义分析部分《法理学》第19页认为,分析当代中国法治语境中的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法理学教程》的重要意义 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在法学体系中它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说,法理学研究对一切社会的法都适用的基本理论。因此,法理学是法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形态,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法理学以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为基础材料,同时它更对其他法学分支学科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学好法理学对于整个法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理学是学习法学的入门向导。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学的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这些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概括了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各个法学分支学科的基本命题。因此,法理学勾勒出了法学体系的大概脉络和宏观框架。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法学学科的全局把握,也会为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同时,积极、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增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社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员干部、青年学  相似文献   

9.
匡促联 《探索》2013,(1):135-138,149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为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不能流于空泛或囿于一端,而须具体到位.其中在教育内容上应侧重帮助大学生学会正本清源、擅长穷根究底、彰显具体理性、精于形上批判和把握反思技巧;在教育途径上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教材、阅读经典原著、走近优秀创新人士和优秀创新成果去牵引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教育方法上注重采用“讨论法”、“体验法”和“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10.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之中,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并明确提出要研究和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教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领会两个《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理学传统中,作为英国学说和制度上的革新之父,边沁始终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边沁秉承西方功利主义哲学传统,倡导"最大幸福"原理或者"功利"原理,将之适用于法理学、尤其是立法领域。这一原理构成了边沁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边沁不仅对法律及立法进行了类型化的实证分析,而且还提出了制度变革的具体建议,为英美分析法理学、乃至法律的经济分析奠定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边沁的法理学思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英美法理学的传统与现代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秋菊 《党史文苑》2004,(12):47-4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所必须,也是弘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所必然,更是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所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高等院校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的教材。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的提出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积极回应、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效,教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视野下,从掌握教材、改革方法、感染学生三方面着手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三大难点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妨碍着科学的教学体系构建。这就要多管齐下,打破瓶颈制约。而在诸多的措施中,转变教学理念、推进专题教学则是撬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和构建科学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伟菊  詹明 《党史文苑》2012,(24):76-78
中医类高等院校和其他综合型高等院校一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选用时,整齐划一地选择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这种通用型教材在统一认识、传播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受教育者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人格特点,如何将教材与学生气质统一起来,为不同领域的从业者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成了需要重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以江西中医学院使用的通用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试图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贺祥林  冯华 《探索》2012,(3):186-190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则有一个如何准确地阐明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党中央一并提出的"四个分清",引人思考并意味深长,这是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指导性与针对性都很强烈的重要指针与重要任务。其一是必须确认正面的东西,其二是暂不确认缓面的东西,其三是必须破除僵面的东西,其四是必须澄清与之隔离反面的东西。问题表明:前提之思蕴含后果之思。  相似文献   

19.
张帆 《求实》2011,(Z1)
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会同教育部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立了由33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全国普  相似文献   

20.
《红旗文稿》2015,(5):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的教材、著作和文献,吸收、借鉴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