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参与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青少年家长对上海市儿童参与状况的理解,本研究对1083名35-50岁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一半的家长了解儿童参与权;儿童参与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学校和社区,但是,儿童参与家庭重大决策的机会很少,家长对儿童参与学校活动的期望高于现实,社区活动通常由成人决定;家长认为儿童参与的平均年龄为12-13岁;家长不同程度地支持儿童参与各种相关活动。儿童参与的进展需要宣传和培训、家长支持、成人的责任、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罪犯心理焦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罪犯在服刑的罪犯中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监狱里、少管所中度过的,充满着挫折、冲突和心理焦虑。本项研究通过深入监所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青少年罪犯在监管条件下的不同焦虑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生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方法失误、资源短缺、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工读教育尴尬等缺失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使青少年在迷途上越走越远,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9.
对儿童被害人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如果我们把犯罪学比作硬币的正面,那被害人学则是该硬币的反面。而传统的犯罪学往往忽视被害人学的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也是如此。人们在对青少年的犯罪原因进行剖析时,往往忘记了对青少年被害人的援助,被害人成了“被遗忘的的角落”。本文分析了儿童被害人的定义、儿童被害人的种类、儿童被害人的实态以及儿童被害人的援助,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专家、学者和家长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夜不归宿,是指青少年未经家长同意在外过夜的不良行为。偶尔不归宿的学生,各校每年几乎总有几个。夜不归宿与“离家出走”、“逃夜”一样,是青少年中一个不良倾向,其类型、原因较为复杂。这里讲的仅是“偶尔”或“第一次”夜不归宿现象。孩子夜不归宿,父母十分焦虑、寝食不安,他们将会到处寻找,有的惊动周围邻里,有的通报亲朋好友,近者在里弄马路张望期盼,远者到车站码头到处搜巡,弄得疲惫不堪,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家长寻找无路时就会请求学校帮助,班主任与学校领导只能分析排队,通过班级同学提供线索帮助寻找。青少年中出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青少年最为时尚的天使总的说来,青少年适度上网,对其成长是有诸多好处的。首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教育中,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把青少年当成有待灌输的“容器”,压抑了他们求知上进的积极性。青少年上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在网络知识海洋中遨游,网上无限丰富的知识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86(3):25-28,19
已有研究指出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其认知原因。作为社会认知的责任归因可以对攻击行为的产生机制作出较好的解释:攻击者可能存在不良的责任归因模式,这种不良的责任归因模式会诱发个体在冲突中产生攻击行为。通过对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青少年个体将冲突的责任归因于自己的倾向是有效消解自己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污名是对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偏离特征进行社会标记的结果。公众的责任推断和污名者本人的归因偏差是污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两大认知根源。可通过污名标定者的规则控制、刻板印象的社会防止以及污名者本人的正确归因等来减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一般来说,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包括生活技能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等。而这一过程总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因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家庭、学校的保护外,更需要社会的保护。在此,我们把青少年社会保护的范围界定为家庭、学校以外的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性因素。显然,实施社会保护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遇到"心理挫折"现象在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交汇和沉积的时期是难以避免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当代青少年对社会适应性反应的一种结果.只是这种心理现象在当代青少年的各种社会生活中日趋多发且恶化,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形成当代青少年"心理挫折"的诸多主客观因素及其恶性反映,有分析、有例证地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环境中,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需要构建青少年本身、教师、家长以及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等在内的“多维立体”的学习教育管理网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小抓起,综合治理,为此,一年来,我们先后办了十件实事:1、加强学习研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谈话,召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探讨在新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减负”工作的形势下如何发挥社区文化娱乐功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发挥社区的宝贵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2…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因为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引起违法犯罪行为。文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成志 《青少年与法》2009,(5):F0002-F0002
7月16日,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科研基地理论调研座谈会在市未成年人教育所召开。会长陈邦国、市综治办副主任张敬奇、市劳教局副局长陈学龙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市青研会常务副会长樊友龄主持,来自电力、学校、司法等青研会科研基地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参会并介绍本单位的调研课题内容。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视野中的儿童参与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青少年对上海市儿童参与状况的理解,本研究对1234名上海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显示了儿童参与情况的一系列特点,诸如,大部分青少年不熟悉儿童参与权,青少年参与家庭重大决策的机会很少,参与期望也不高,青少年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较低,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兴趣,等等。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儿童绝对数量的减少,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和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下滑日益引起俄罗斯社会和儿童社会工作者的注意和担忧。普京总统上台后,俄罗斯加强了对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指导力度,并且在立法、财政和行政上相互结合,实施了“俄罗斯儿童”专项社会工作计划,将儿童福利工作与家庭福利工作相结合。俄罗斯儿童福利政策、措施与经验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