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2004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庄严地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了宪法保障,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人权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尽管我国的人权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国内法律中都有对人权保障的内容规定,但国内相关法律对人权的保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不断完善宪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的内容,来切实保障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现行宪法完成了从革命宪法到人权保障宪法的转变。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宪法的人权保障还存在内容结构、实效发挥和履行国际人权公约方面的局限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宪法应该通过修改集中梳理、完善宪法人权保障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与人权密不可分,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根本价值追求。当代宪法在关注自由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平等,关注平等就是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按照我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构建和发展我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写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政治制度、强制措施等七个方面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个人人权包括生命权,平等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我国的人权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新《刑事诉讼法》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精神得到贯彻和落实;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达成共识;我国司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决定了宪法的变化必然要引起其他法律的变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决定了侦查权力的行使应当以此为原则.然而,我国侦查程序的立法内容和实际实施还存在与此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必须依据宪法规定的规则,对我国侦查程序在人权保障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2004年修改宪法时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此次刑诉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总则第2条。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和刑事诉讼的文明与进步。辩护制度的改革在许多方面也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本文讨论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机制 ,认为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 ,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历史地看 ,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突出从宏观上的国家权力控制到微观上的正面规定基本权利的转变。我国宪法与现代宪法有暗合之处 ,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自证其罪 ,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立法上都规定了沉默权。采用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随着我国《宪法》的修正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相应引进沉默权制度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继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法典,我国实现了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的立法转变.如何在立法和司法层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对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解读,揭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两法关系方面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两法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宪政思想是胡锦涛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宪法至上、发展民主、实行法治、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是其基本前提;发展民主是其主要内容;实行法治是其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应不应当入宪,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宪政的基本价值及长远理想来看,我国现行宪法应予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但人权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具有渐进性,沉默权入宪会增加公安机关的负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沉默权入宪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2.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适当生活水准权是国际人权公约确立的基本人权。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制条件下,农民工作为夹在城镇和农村间的边缘人,他们享受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情况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我们要认真分析农民工特点,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方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相关法制,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障(保险)基金上的监督机制,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适当生活水准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意义重大.但"黑砖窑"事件启示我们,"人权"仅仅写入宪法不是宪法修正的目的,其目的应该是保证该条款的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文章认为,宪法基本人权保障机制最关键的是三个环节:立法保障是事先保障、实体保障;违宪审查是事后保障、程序保障;社会舆论监督是体制外保障、是整个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国家,人权要得到伸张,宪法监督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宪法监督通过矫正多数暴力行为,保障少数人的权益;维护公民既定的宪法权益;阐释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以及纠正政府的侵权行为来彰显人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虽然经历了三次修正案的修正补充,但在内容上仍然存在着不足。2004年3月,全体人大代表表决高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两个亮点是: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首次对人权加以规定。另外,本次修宪不仅像前三次修正案那样对经济领域有所修正,还对国家形式及国家机关等多方面加以修改,突出了依宪治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宪法诉讼对于保障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保障人权和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并未建立起正常有效的宪法诉讼制度,当务之急是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宪法诉讼的理论和原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应当从宪法诉讼机关的设置、宪法诉讼程序的建立和对违宪行为的制裁三个方面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可以考虑建立复合式的宪法诉讼机构,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下设宪法监督委员会,在最高院和高院设立宪法法庭,共同行使宪法诉讼权。  相似文献   

17.
刑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直接传承着宪法中所蕴涵的基础精神。宪法的价值、精神、理念的嬗变会直接影响到刑法价值、精神及理念的嬗变,这种嬗变可体现为国权刑法向民权刑法的嬗变。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规范和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规范直接推动国权刑法向民权刑法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主要表现 :一是把罪犯当人看待是我国监狱对罪犯人权保障的出发点 ;二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是对罪犯人权最富有实质性的保障 ;三是罪犯在服刑期间享有广泛而具体的权利 ;四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罪犯人权保障措施体系。展望其发展前景 ,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使得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不再是原则性的宣言。该法从以下五个方面夯实了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础:从原则的高度宣示法律的政治道德基础,强化人权保障的意识形态;合理界定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使人权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规范警察行为,明确其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义务;限制自由权利的滥用,提供更广泛范围的人权保障;提供实效救济,使人权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权法的体系——以理论法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人权”的世纪。与之相适应,人权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亦将变得日益重要。人权法体系至少应包括人权的基本理论、人权的基本分类、人权的保障及国际人权交流等问题。人权分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从严格意义来讲,集体人权包括一般社会群体权利和民族自由权。人权作为权利也需要实现,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在目前的世界范围内,都通过“法律的人权”来保障人权的实现。使“应有的人权”通过“法律的人权”来达到“实在的人权”。而宪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历来就是人权的保障书,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离不开宪法。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