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优势实则为一种动态的比较优势,它会随着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技术进步和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干预而发生动态变化。新贸易理论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理论上存在进步意义,在实践上,其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又在诸多发达国家中取得极大成功,因此,自其产生以来,倍受学界和政界的青睐。但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一种非对称的互补关系,新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绝不能取代比较优势理论。同时,新贸易理论所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一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企业竞争优势内生源理论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生 《求索》2005,(3):13-15
根据前人对企业竞争优势内生源泉的研究成果,将其分别归类于以下三种主要理论:规模经济说、创新说和核心能力说。通过对上述三种理论的系统回顾与疏理,以探索企业竞争优势内生源泉理论的演进及其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益动态复杂化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带来了巨大挑战,从而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本文对竞争优势理论丛林中的外生论和内生论进行了整合,从环境、资源、能力和制度四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产生的基础,并以海尔集团为例,对现实社会中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了解析,从而为动态环境中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整合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4.
动态企业理论扬弃了传统经济学静态和现代企业契约理论比较静态的分析范式,开创了对企业的动态分析方法。本文从动态企业理论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的性质,认为成长性企业是一个自我演进的经济组织,企业自我演进的动力在于其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在于持续创新,从而提出一个命题:企业是基于创新的由动态能力驱动的自我演进的社会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新贸易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它也难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其一,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地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且从理论研究的高度看,二者并不能等量齐观。准确地说,是新贸易理论成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但是很难反过来说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补充了新贸易理论;其二,新贸易理论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被抽象掉的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问题,但无论从假设前提还是结论来看,都很难说新贸易理论比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6.
黎文龙 《湖湘论坛》2008,21(2):41-42
结合贸易理论,联系湖南实际,分析湖南省外贸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及其局限,湖南省外贸发展战略定位应是:整合外贸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培育和提升湖南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对速度经济时代的现实出发引出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管理,然后指出了传统价值链管理的局限,并阐述了基于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管理理论演进,最后构建了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文 《前沿》2010,(22):92-94
广西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并未跟上国民经济的增速,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广西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主要源于服务业产业化不足、垄断程度高、国际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慢以及人才缺乏等几大问题.因此,推动广西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必须根据这几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沛  朱廷珺 《前沿》2009,(2):68-70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引入政治学和社会学因素,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内生决定机制,更有力地解释了贸易保护现实的必然性。本文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内生政治经济过程。从政策供给方视角,解决外汇资金短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政府在制定出口退税政策过程中考虑的主要目标;从政策需求方视角,出口退税政策涉及中央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出口企业及消费者四个主要国内利益集团和外国出口集团等。同时,出口退税也是国内外利益集团实现各自利益均衡博弈的内生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增强,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控制。本文在对内生货币理论做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表现,并用传统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些经济资源方面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即比较优势,是决定该国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地位和利益的决定性因素。以米歇尔·波特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则认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及可替代资源的出现,原来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渐被竞争优势(即一个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或一地区只有大力发展科技,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继续保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有利地位。本文将以此对澳门地区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作一理论分析,并着重…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产业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重合产业作为目标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 ,重新获得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入手 ,研究两个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其基本结论是 :战略性贸易政策因为其相当苛刻的实施条件在中国目前尚不具备而不宜采用 ,而比较优势理论鉴于其假设前提相对宽松且较符合中国国情 ,在中国现阶段仍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安丽 《理论月刊》2001,(9):74-76
EDI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降低成本、减少失误、提高交易速度等优势,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运用。同时,由于其交易的特点,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对理论及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有代表性国家的法律制度、国际通用规定以及我国法律的规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式,从合同的产生及其效力、提单的形式要求、EDI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该理论的产生、演进和主要内容进行述评,并力图表明国际分工是动态和随机的。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形成对本国有利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刘利 《中国发展》2003,(3):41-45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因全球经济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发展而更加重要。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生到内生 ,再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动态能力的演化历程。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外生的 ;而基于资源的企业观、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等强调通过企业层面的效率优势确立竞争优势及获取资源与能力租金 ,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它们所特有的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的稀缺资源 ,同时这种内生的优势存在路径依赖 ;企业确立以发展能力为基点的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双 《前沿》2013,(10):98-100
货币内生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构成,遵循现代内生货币的分析框架,后凯恩斯主义者在对内生货币供给过程的公式化过程中,产生了三种主要观点,即:妥协主义的观点、结构主义观点和流动性偏好观点。本文在重点介绍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相关实证研究对两种有差别关系的检验,最后给出内生货币理论未来宏观和微观分析范式的简要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开发离不开西部开放 ,而对外贸易又是对外开放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本文通过透视西部地区的贸易现状 ,分析西部地区在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得出了西部地区现实比较优势不足 ,潜在比较优势在现阶段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西部地区贸易战略选择的原则和标准 ,并对几种主要贸易战略在西部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西部开放应采用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付鞍安 《桂海论丛》2006,22(4):12-15
文章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