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大力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这次长达半年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一个维护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的具体行动,也是一次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集中学习,更是一个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一改编者居高临下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40年代《华尔街日报》为了改变发行量低靡的状态,对报纸死板写作风格进行了彻底改变,放弃"5W"的新闻采编原则,强调要把抽象的财经事件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活的节奏比较快。新闻也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进入了"读题时代"———许多读者在阅读报纸时只是浏览一下标题。碰到"抓人"的标题,也就是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标题,读者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全文,即是当时没有时间阅读,读者也会牢记这条标题而对新闻有所了解。这就是说,进入"读题时代"要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传播,新闻采编人员必须下一番功夫制作出"抓人"的标题,  相似文献   

5.
中宣部最近召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以贯彻落实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为契机,推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新闻战线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上有新的增强,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上有新的进步,在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上有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所谓成语是特指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习用的,简洁精辟的汉语定型词组或短语。新闻没有成语,也不应该有成语。但是浏览一些县市报刊可以发现,客观上存在着“新闻成语”。比如:“惹的祸”。可以变成“都是非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人员要“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今年3月发出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新闻理论界有关"软新闻"和"硬新闻"的概念实质上是不明确的.随着都市新闻传媒的崛起,新闻传播实践不断深入,于是都市新闻理论对这两大类新闻渐渐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赋予了这两类新闻以明确的内涵硬新闻是指时效性强的事件性的新闻;软新闻是指时效性相对较弱的非事件性的新闻.都市新闻理论是从时效性、事件性两个特点来规定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本质属性的.从理论上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和边界,对于新闻实践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倪明胜  丰云 《探索》2011,(1):36-40
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运作中致力于提升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和寻求更多的政治沟通渠道、政治沟通载体的时代化产物。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到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再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三次跃迁历程。当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结构开始进入党委新闻发言人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前台"主动发声",这深刻诠释出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身适应性调整并向现代政党转型的时代逻辑。作为一项新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意旨深远,应以有效的方式和措施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党报研究》2009,(1):23-23
最近,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举办李忠武新闻实践研讨会。李忠武现任南京日报社编委兼民生新闻部主任,他长期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在南京地区新闻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种“半拉子工程”值得关注。这种现象的病症是:编辑认为采写“不到位”,读者看了觉得“不解渴”。于是,采编人员与广大受众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距离上的隔膜。隔阂的消除总是通过具体的方法、途径,在此,“三贴近”的要求不失为一帖良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既是中央对宣传思想战线的最新要求,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原则。实践“三贴近”的要求,既要有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也有对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  相似文献   

12.
张歌平 《求贤》2007,(6):17-18
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新闻中心、河西有线电视台坚持抓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全力塑造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积极开创新闻事业新局面,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赋予了新闻职业道德新的内涵,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传媒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传播信息、舆论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规范自身言行和工作会议的报道,引导媒体遵循新闻规律,体现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需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不断改进领导工作作风,反映新闻实践的本质要求,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实现"三贴近",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所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就纸质媒体而言,新闻评论通常是与新闻报道并重的新闻体裁,也是构成"采、写、编、评"四大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编辑这样说:这则标题太“平”!回过头去体味:标题为什么会“平”,可能是指不鲜明,不巧妙,不奇崛,等等。总之,是不吸引人。而细细分析,之所以“平”的最主要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显得平淡,就显得“大路货”,就显得放在张三头上可以、放到李四头上也可以,就不值得去玩味,就成了“过目即忘”。抓住特点制标题,对于人物新闻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它提高到关乎人物新闻成败的地步恐怕都不为过。因为现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是选择性阅读,只有标题上人物的新闻性和特点拨动了读者…  相似文献   

17.
张莹 《共产党人》2012,(12):54-55
正新闻浮夸不同于纯粹的虚假新闻。它有新闻的真实性因素,但记者在报道时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即本来是五六分、七八分新闻事实,却被说成了十分,使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更吸引受众"眼球"了,却如"注水肉"一般,品质下降了,受众反感了。新闻浮夸是弄虚作假在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表现。目前,一些记者和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问题已引起从中央到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18.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两者结合,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也是新闻创作中意境结构的一种表现方式。艺术创作中有"虚境"与"实境",同样新闻写作中也有"虚境"与"实境"。单就新闻写作而言,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规范自身言行和工作会议的报道,引导媒体遵循新闻规律,体现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需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不断改进领导工作作风,反映新闻实践的本质要求,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实现"三贴近",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所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当下的媒体,新闻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绝对是媒体大国,但绝对不是媒体强国。毋庸置疑,这些年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