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清代学术史上一大公案,“戴震是否背师”长期以来为学界所争议。综合考察这个问题,可着重考证戴震与江永交游时间,戴震本人对师友的定义和江永对戴震的称呼,以及其他学者对江戴关系的论述。研究清代以来诸家主要观点及这一问题的新进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是:江永与戴震属于师友关系。这一结论对客观公正地评价戴震,以及对戴震思想的整体性研究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22)
正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  相似文献   

3.
跋涉在山水与历史之间──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陆建民不知是第几回翻开《文化苦旅》了、只记得买回书的那天晚上,我随手翻翻,居然被吸引住了。当意犹未尽地放厂书时,已是翌日凌晨一时。此后又一次次捧起朽,细细品味。我叹于《文化苦旅》在立意、选材与写作上的出奇...  相似文献   

4.
李子 《福建乡土》2006,(2):38-41
一从福建东部的昙石山到福建北部的龙子湾,顺着山脉的走势我从平原跋涉到山区,沿着江河的流程我回溯到源头。这是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遭遇古闽人的旅行,更是一场震撼我心的思想历程。我从五千年前的福建起步,又翻越了五千  相似文献   

5.
喻晓钢 《前进论坛》2010,(11):32-32
<正>对邓演达和农工党的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那时我正在南京学习。就是通过那次初识,使我萌发了加入农工党的想法,虽然一波三折,但我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工党党员。一谒邓演达墓初识农工党1985年5月的一天,我同几位在南京林业大学进修的同学一道登临紫金山。我们顺着山路来到了灵谷公园,发现有一个半圆球形墓室,墓前有块花岗岩墓碑,正面镌刻何香凝题写的"邓演达烈士之墓"7个镏金大字,墓碑背面为农工党中央撰写的碑文。  相似文献   

6.
这次访欧,首站是俄罗斯。到俄罗斯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那是列宁的故乡,那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莫斯科机场的过关速度和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进入森林环抱中的莫斯科城,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徜徉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俄罗斯民族之大气、文化积淀之深厚、建筑风格之独特,处处都可感受到。一些宏大的建筑更显示着往日的辉煌。在莫斯科,我们参观了红场、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在我们心目中那可是圣地。列宁墓庄严肃穆,卫兵守护左右。尽管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剧变,列宁开创的事业被葬送了,但从参观瞻仰列宁墓…  相似文献   

7.
收到《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的稿约时,恰逢我大学毕业20周年。这几天,我和我的同学正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期盼着毕业20周年聚会的到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又一次回望青春,追忆美好的大学时光,检点这20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岁月流逝,当年的小姑娘已人到中年,在人生道路的跋涉中,在经历了种种欢乐、悲伤、成功、挫折以后,自然也有了许多人生的感悟。此刻,面对着新世纪的青年朋友,我最想说的,竟是如此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我常常感叹生命的神奇,生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生命给了我们机会,…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上旬,我有幸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一个访俄文化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心中与雾中的列宁墓9月5日,星期四,莫斯科时间的清晨6点我就醒了过来。因为上午要去参观列宁墓,心情很激动。还在孩童时期,我就从电影银幕上见到了敬爱的列宁同志的光辉形象,他那睿智而光亮的额头,严肃的、叱咤风云的雄姿,都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到苏联去,去瞻仰列宁、斯大林,看看那儿的伟大建设成就,感受十月革命的激情,确是我们这一代“红领巾”们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令我这个从…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林海音先生问我:北京最应该看的地方,依您之见,是哪些?我回答:除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这六处之外,最应该看的,是雍和宫、国子监、北海、法海寺和大葆台西汉墓。如果您的时间有限,这几处是应该优先去看的。为什么?哪怕去其中的一处,都不虚此次北京之行。为了验证我的说法,林先生同意先去大葆台西汉墓。看完之后,我问她:如何?  相似文献   

10.
小约尼在中国麦珍妮今天又交了个朋友。当我将我们的生活塞进6只皮箱时,想到不日将离开美国前往北京,我的心绷得好紧。这是我第三次去中国,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是为我们3个人打点行装。我的中国丈夫大海、我们的儿子约尼和我就要回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戴震是清代朴学的领军人物,他不但精通考据之学,且对义理之学也多有建树,但在当时却少有解人。在崇经好古、贵博贱约的学风之下,有一个人自诩是戴震知音,那就是提出"六经皆史",以"得其所以然"为学问的思想家章学诚。近年已有不少关于章、戴二人交往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考订二人交往的过程或思想的差异,但若换一个角度,通过观察章学诚对戴震形象的建构过程,或许更可透视出学风嬗变之际,不同学风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曾维平 《人民公安》2008,(24):24-27
一次重要的警卫任务,六天六夜的艰难跋涉和寻找。在电波畅通的背后,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基层民警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还有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相似文献   

13.
<正>在桂林兴安,湘江战役后建起多座红军烈士陵园,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此悼念。然而,在离兴安县城60公里外的华江瑶族乡水埠村,一处葬着12名战士的红军墓却鲜有人知。但对于瑶族老人赵良英和她一家人来说,那里是他们三代人甚至是后世子子孙孙都要守护的亲人墓。1934年,红军曾在华江水埠塘村住过。"当时红军来我们华江,有天晚上召集村里的大家长们一起开会,想找一个本地人帮他们带路,当时我父亲站出来,一直  相似文献   

14.
远去的渡     
随着人年龄的成长,我们总会与很多记忆片段告别。其实,人的一生都在告别中,同过去告别,同某个瞬间告别,同一切成长中包裹着自己的温暖告别。黄墓渡,一个温暖我寂寞童年的渡口,仿佛已经告别了许久。它与我的年少岁月隔着十里的距离。十里路,从出发到抵达,从寂寞到抚慰,是个模糊的概念。四岁那年,父母将家搬到一处有山的坡地。那是一个绿色的植物王国。像是一片树叶,绿色贯穿我整个人生的脉络。可是之于童年,绿色却是一张太过安静的网,  相似文献   

15.
风中的格言     
人生/就像一阵风/有春风轻扬的美丽/也有狂风骤雨的肆虐/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学会去笑对人生/在艰难的跋涉中/捕捉每一刻短暂的辉煌。走在鲜花盛开的五月,想起笔友风送我的这首小诗,禁不住潸然泪下。手里拿着他的来信,我不忍再继续看下去。风在信中说他执勤时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永远失去了右腿,今后的路,他将要靠着双拐的支撑走下去了。风曾对我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这一次,我是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三年前,同是阳光明媚的五月,风让我从青春的困惑中走了出来,三年后的现在,风却为了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6.
<正>既然连战先生是一个如此申明大义的人,他会同意花1300万元纳税人的钱修先祖之墓吗?我很敬重连战先生,因为他把两岸缓和与两岸合作,看成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精英,一个负责的政治家所表现出的崇高境界。但我又反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17日──9月23日,我作为中国赴俄罗斯德育工作者考察团成员到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参加中俄教育者会议。这次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时间虽短,但我仍得到一些启迪与收获。一、赡仰红场、列宁墓的思考9月17日,我们团到达莫斯科,住在乌克兰饭店。18日上午参现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下午参现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市街道宽阔,环境整洁,城市中多系40──50年代方形式尖塔形建筑,一座用大理石装饰的东正教大教堂是新的大建筑。10时到达令人敬仰的红场、列宁墓,使我记起1941年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  相似文献   

18.
刑警的吃相     
记得刚参加公安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个专案组的20余名刑警在一个基层刑警大队的食堂吃中午饭。当时正是中午12点钟,每个人在忙碌一上午之后都饥肠辘辘。我们分坐在三张桌子,工作餐很简单,菜是陆续端上来的。第一次见识刑警的吃相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每当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闭上眼睛,我仿佛听见千百个声音在呐喊—— 呐喊光明,呐喊自由,呐喊色彩,呐喊心中永悟的太阳和人世间真诚的友爱…… 睁开眼睛,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跋涉—— 一副拐杖,挺立起一座不倒的山峰;一辆轮椅,推动着日月的旋转;一根竹竿,探索着生活的道路和人生的希望…… 残疾人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李旭 《今日民族》2007,(8):44-46
进入滇西北藏区,一路跋涉,在浓浓的酥油茶味中,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拥有独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具备最充实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殊区域。在这块"茶马古道"必经地及茶马交易的藏族聚居地,我们发现了藏文化同内地文化的相似性以及汉藏文化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