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我20多岁的时候,在日内瓦湖边,龙永网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么?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么?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他说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相似文献   

2.
感念那块土地韩石山我感念那块土地,这感念是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我知道他的名字,可从没有叫过,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都称他韦主任。就是在别人不清楚我说哪个韦主任的时候,我也只是轻轻地说一声他的名字,然后高声说;"就是这个韦主任么!"不是他的职务多么...  相似文献   

3.
李国新 《党课》2014,(3):103-104
我的爷爷大名叫李永炎,晚辈都叫他炎叔,孙辈叫他炎爹(湖北方言:祖父的意思),我叫什么?别人猜不着的,也许会说,你是孙子,应该叫爷爷或者爹爹呗。错了,我小时候才没有叫他爷爷哩,我叫他“炎老头子”!当然,叫爷爷“炎老头子”,是我的专利,别人是不敢叫的。  相似文献   

4.
妥协的艺术     
<正>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对很多词的理解是单纯和不全面的。比如说认为"妥协"是个糟糕的词,应属于中年人、老年人甚至是背叛者。但是当拥有一定阅历的时候,你会觉得妥协真的是一种艺术。比如跟老板谈判,用拍桌子、吵、不欢而散的方式都不会取得很好的结果。有一天我碰到一位老记者。他说:"小白,你知道什么样的群众是好群众吗?"我说不知道。他说:"能  相似文献   

5.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7.
“误会”     
“误会”○左建军我正在车间里忙活,厂办秘书小刘找到我,说郑厂长叫我去一趟他办公室。我心中纳闷:像我这类最平凡、最普通的职工,郑厂长平时是从不拿正眼看的,今日他忽然叫我去,不知有何吩咐?我问小刘,小刘摇摇头说:“不清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敲响了厂...  相似文献   

8.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0,(23):30-31
“你见过我这样没房没车,不敢生病,老了也不靠谱的中产么?” “有房我也不是中产,我有压得喘不过气的房贷和永远都涨不上去的工资。” “有房有车我就中产么?我天天都在焦虑,我精神上严重不中产。”  相似文献   

10.
日,去某镇党委办公室为一份新闻稿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属实”,执掌公章者问我这稿件“老板”看过么?我莫名其妙至极,“老板”?老板是谁?他见我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仿佛见到了外星来客,随即客气地说:“是咱书记嘛,你先请他看一下我再给你办”。我方才明白,“老板”者书记也,心里咯噔一下,若骨鲠在喉,既无法下咽又无法吐出。我们伟大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解放天下无产者为己任,凡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切仁人志士,不论国家与肤色皆视为“同志”,“同志”者,志同道合者也。在战火纷飞、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许多人为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临军 《党建文汇》2014,(4):57-57
那年.我经常和楼下住着的一个叫阿万的年轻人一起打球。混熟之后,他总跟我抱怨说,不想找工作。想自己做老板。我问他.你有足够的资本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53年8月,我突然接到老家的一封电报,记得电文的意思是我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叫我回去看望,见上一面。当时我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警卫任务很重,是回家还是不回家?思想上斗争了老半天,感到压力很大,最后我决定把电报给李银桥卫士长看看,向他请示一下。他看过电报后,说这事要向毛主席汇报。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采访了农安县合隆镇谷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李生。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20多年来,带领群众苦干实一F,走出了一条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他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在采访中,李生侃侃而谈,我们稍加整理,就成了这篇“老生”长谈── 你们问我,全村搞农业机械化出了名,农民都富了,我咋还这身打扮? 你们不知道哇,俺开了多年的拖拉机,这顶前进帽和这身土腥气,这辈子是摘不下去了。 要不,我咋常和老少爷们说,别老叫我李书记,都是这块地上土生土长的,还是叫我老李吧。可那天不知谁叫走了嘴,喊我“老生”,我…  相似文献   

14.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记住高纯     
说起郑筱萸,我禁不住想起另一个人,他叫高纯。 如果现在人们只知道郑筱萸的名字,而记不大起有这么一个叫高纯的人,我真的非常遗憾,人们的忘性莫非真的是比记性大吗?  相似文献   

16.
“叫你来就是让你讲真话的么”这是个天刚放亮的早晨,薄雾随风轻飘。1958年前曾长期担任刘少奇家乡农会主任的王升平,腰间系个破围裙,头上戴项烂帽子,赤着双脚,早早在食堂喝了碗米星难见的菜汤,来到塘边钓黄鳝。忽然,乡领导陪着省公安厅的同志走到他跟前,叫他前去见首长。“见什么首长?有什么首长要见我?”王升平的心里忐忑不安地琢磨着,不会又有什么灾祸从天而降吧?挨过整的人,遇到情况总往坏处想。王开平跟着来人,耷拉着脑袋,不知不觉走到炭子冲刘少奇的旧居前。“你就是王升平吧?”一个陌生的声音。“‘是啊。”王升平有…  相似文献   

17.
补习的夏天     
颜黎 《廉政瞭望》2011,(15):7-7
我上班的写字楼,到了假期,就变得热闹。原因无他,我们这个楼里,有两所补习学校。那天。我在电梯里遇到一个补习班的小男孩。我:这么热还来呀,累不累?他:累。我:敢不敢给爸妈说不想来了?他:是我自己要来的。我:为什么呀?他:暑假那么长,我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  相似文献   

18.
尚霞 《党建文汇》2006,(4):52-52
某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地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一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家陪你妻子?”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  相似文献   

19.
朱总理在和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有一段应邀评价自己的话,大意是:等我做了一任总理下来,全国人民能说我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更慷慨一些,说朱镕基还是办了点实事,我就更谢天谢地了。 做清官,办实事,对各级领导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个起码的要求,不贪、不懒不就行了么?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成为老百姓口碑上的清官,真正办了老百姓希望的实事,并不容易。 比方说这清官。老百姓从来都是喜欢的。但当前的官场上到底是清官多,还是不太清的官多呢?应该是清官多吧。不过连颇获老百姓好评的朱镕基同…  相似文献   

20.
王岚 《党史文苑》2009,(5):44-48
已故领袖毛泽东,对长征有过一段最为精妙的论述。他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