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绍楹 《前线》2009,(8):58-58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帅府家风》。编著者采访几位开国元帅的子女.通过他们的回忆.讲述了这些叱咤风云的老帅们作为父亲、长辈、平常人,在教育子女、处理夫妻关系、与朋友邻里交往等居家过日子的许多轶闻趣事。这些事看起来并不大,甚至很琐细.但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意趣.却发人深思,令人感动,使人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
遗嘱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十分想念党组织和法院的同事们。我没有能力继续为党做什么事情了,我只请求:在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前不整容,火化后不建坟墓,不留骨灰。” 立这份遗嘱的人叫宋振美,是1927年出生的一位老同志。1980年离休前,任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 2000年10月,宋振美被确诊为肺癌。子女们怕他精神上受不了这个打击,请医生写了一份假的检验报告单,告知其患的是肺结核。20天后,他感到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就怀疑子女们向他隐瞒了病情。那天中午,他把子女们叫到病床前,十分严肃地说:“你们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该说实话。我究竟得了什么病,你们今天一定要告诉我,要不我死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们农民养老一直依靠子女。而今却不同了,国家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也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农民养老一直依靠子女。而今却不同了,国家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也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5个子女。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顶戴”竟成了子女谋取私利的工具,原本应为老百姓服务的权力被演绎成了一些贪官子女发家致富的“顶戴经济学”。在“顶戴经济学”中,“顶戴”所具备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使一部分市场倒向了现代衙内们的一边。  相似文献   

7.
贪官爱财,然而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就说:“我…  相似文献   

8.
称谓的尴尬     
我的朋友到一个单位联系工作,因为叫了接待人一声“师傅”,使对方怫然不悦。“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叫师傅的吗?哪怕叫一声老师呢?”那位“师傅”愤愤地说。对此我感想颇多。 30年前,师傅们进驻学校之后,当被学生们称为老师时,师傅们就会更正学生:不要叫我老师,要叫师傅。不愿被称为老师不是因为自知没有学问,而是由于当时老师的地位不如师傅。今天,人们则更愿意被称为老师而不是师傅,是因为老师比师傅的社会地位高了。 到朋友、同事家串门,该怎样称呼他(她)的爱人,一直使我很挠头。见面的时候可以用“你好”搪塞过去,但告…  相似文献   

9.
王健 《世纪桥》2009,(20):50-53
翻开隽永的历史长河,人世间最由衷的快乐莫过于亲情,即便是世人眼中空前旷后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对自己的子女,他既严又爱,处处严格要求,但又时时流露出他那丰富而细腻、充满着温情的父爱。他对子女的态度充分反映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家风是人类父子关系的华美一章。本文重点通过毛泽东与儿女们的通信,力求从他与儿女们的生活、工作等多个侧面,从人性的深处,生动、真实地再现伟人朴实无华、本真的情感世界,从而清楚地感悟一个作为普通父亲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8日-12日,由原中共中央南方局老同志子女组成的“红岩儿女红岩行”寻访团在重厌敌地重游,缅怀先辈。寻访团成员中,包括周恩来、董必武、博古、何凯丰、钱之光、荣高棠、熊瑾玎、乔冠华、重小鹏等原南方局领导人和老同志的子女、亲属,共70余人。重庆既是先辈们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出生或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因此对重庆抱有难以割舍的感情。而今他们大多已六七十岁,再一次故地重游,不一样的哥与人,却延续了父辈们同样厚重而绵长的红岩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8日,我们一群原中共中央南方局老同志的子女、分别了60多年的兄弟姐妹,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重庆。几天的时间里,我们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拜访了父辈及革命英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斗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决定新中国建国大纲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国23个民主党派、无党派及人民团体的134名代表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在讨论国家称号的时候,有的提议叫“中华人民民主国”,有的提议叫“民主主义人民国”有的建议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就叫“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还有的提议叫“中华联邦民主国”、“共和国”等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认真地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建议,认为代表们提的都有道理,但又都没有完全反映出新中国的含义。为了慎重从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将十几个国号名称交给代表们反复…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公共场所。家长们对子女经常要做这个动作:将右手食指放在嘴上“嘘……”,这时,哪怕最好动的孩子,也会立刻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4.
忏悔录     
《党建文汇》2001,(2):37-37
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原局长兼党组书记林国悌自1998年11月10日被捕入狱后,写下了近20万字的家书和日记,真实揭示了他和他的家庭毁灭之根源。他在给子女们的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家书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教子有着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以爱为本。平等交流;激励为主,严格要求;立志立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授之以法。这些教子思想体现在他给子女们的书信中。  相似文献   

16.
本刊活动     
销声匿迹的家人 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的个人生活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看到或者听他说起他的妻子、子女和十几个孙子孙女。除了一直在辅佐他的弟弟劳尔,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7.
关爱老人     
他们曾有过旭日初升般的激情岁月,也有过日到中天时的辉煌,而今,当儿孙们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他们却步入了黄昏暮年。老年人曾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抚养子女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到了年高体弱的时候,更需要关爱,更需要善待。  相似文献   

18.
谷峰  高拉弟 《党史文汇》2001,(11):40-42
不久前 ,某报转载了《党史文汇》一篇题为《地下贸易运输线》的文章 ,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晋察冀分局曾派遣多名地下党员 ,在太原城建立了一条地下贸易运输线 ,从敌占区向我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硫磺等军工原料和紧缺物资。其中提到有个叫杨金凤的 ,和其丈夫在郝庄以种庄稼磨面作掩护 ,建立了第二运输站的事情。杨老大娘的子女拿着这张报纸问母亲 ,报上写的那个杨金凤是你吗 ?当杨老大娘听子女们读了报纸上的文章后 ,感慨地说 :“写的全是事实 ,那个杨金凤就是我……”老人激动万分 ,热泪盈眶 ,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好像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跨入新世纪以来,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但离异子女、贫困子女、务工子女、留守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出现,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以针对性求实效性,在开展弱势群体子女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