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难民是因为环境遭到破坏,被迫离开居住地的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项目开发都可能导致环境难民的产生。1951年难民公约及其他国际难民公约的难民定义并没有将环境难民包含在内,这一问题也已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与关注。我国也有尽快制定有关环境难民保护预设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旨在在重构环境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环境难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严骁骁 《外交评论》2018,(3):129-156
国际难民机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首先,难民机制的出现是人权规范在国际政治中扩散的重要体现;其次,难民机制的“不推回”原则因冷战后难民问题性质的变化降低了其在难民保护中的价值;再次,作为难民机制的主要执行机构,联合国难民署的作用受到主权国家意愿和捐资的影响。通过对叙利亚难民救助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难民保护的成效。叙利亚难民危机的案例还表明,现有的难民保护公约将国内流离失所者群体排除在保护对象之外,而旨在为保护这一群体提供规范的“保护的责任”尚处于争论之中,国际社会不能就介入国内流离失所者保护的方式和程序达成一致。由于不同国家在难民治理目标上存在不同预期,难民保护的地区合作难以摆脱当下难民保护责任分摊不公正的困境。因而,将难民问题置于全球治理框架之下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导致难民潮汹涌不止,为恐怖分子的跨境流动提供了新的机会,这不仅不利于难民的保护,而且使反恐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探寻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恐怖分子对难民身份利用以及难民向恐怖主义转化的措施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国际社会要在厘清难民潮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明确难民与恐怖分子互相转化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难民甄别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难民责任分担机制,加强国际难民治理与反恐合作,促进庇护国内难民的社会融入,以期实现打击恐怖主义和保障难民基本权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难民家庭问题是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国际法文件对这个问题的规定并不详细,我们需要结合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和其他国际法文件对此进行探讨。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难民家庭问题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出于自己的国际责任而给予保护,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问题会对本国社会造成冲击。在国际法中,难民家庭完整和团聚意味着各国不应分离一个完整的家庭并且应该采取措施维持作为一个单位的家庭,积极创造条件允许、协助离散了的难民家庭成员团聚。  相似文献   

5.
对国际难民的管理,是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一项特殊内容,既涉及到维护我国的主权问题,又要按国际上有关公约等保护难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研究解决难民的认定、难民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管理难民的法规等问题,以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由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义,使得国际、国内层面对于气候难民的保护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应当给予气候难民一个明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改善气候难民的生存现状,赋予其充分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土地权等,并积极促进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气候难民救助基金来保障气候难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因为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义,使得国际、国内层面对于“气候难民”的保护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应当给予“气候难民”一个明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改善气候难民的生存现状,赋予其充分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土地权等,并积极促进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气候难民救助基金来保障气候难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河口越南籍难民问题由来已久远,在当地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尽早解决难民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中的难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的国际保护在现代国际法中才出现,但它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难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有其特定含义,难民地位的取得有其特定的甄别程序和甄别标准,取得难民地位的人应受到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的帮助并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及我国周边地区形势的风云变幻,未来出现难民大规模涌入我国的可能性极大,军队基于现阶段所担负的履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历史使命,从而成为依据国家和军队法律法规处置此类问题的主要参与力量。由于大规模涌入难民问题与国际法密切相关,因此,制定相应具体军事法律法规,加强我军的国际法教育训练,明晰我国承担的国际难民保护公约的义务,使军队在执行处置任务时有法可依就成为我军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难民议题在我国并不很受关注,但却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对难民只是进行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而难民的各项权利包括工作权尚未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的难民甄别工作主要由联合国难民署驻华机构负责,这和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符,也可能不符合公正程序的要求.中国是《日内瓦难民地位公约》的缔约国,也批准了大部分国际人权公约和多个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保护难民的工作权是我国的一项国际法义务.因此,应从难民工作权的国际法标准出发,考察我国对难民工作权的法律规定,并完善我国难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恐怖主义分子滥用难民地位跨境流动的法律规制,应当尽可能地平衡兼顾国际反恐和对难民的国际保护。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要求不得将难民地位给予恐怖分子的反恐决议,应当被视为对《难民公约》中有关不符合难民定义的规定的扩大解释,构成了否定恐怖分子取得难民地位的国际法依据。对于提出难民申请的个人实施的具有恐怖性质的行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就其是否构成将导致难民地位丧失的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认定。而为了防范和应对恐怖分子或者真正的难民在取得难民地位后实施恐怖主义行为,同样应当基于不同的对象和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进行追诉并予以刑事处罚,予以驱逐出境的行政处罚,或者在从事特殊活动方面予以必要的限制,进行反恐怖主义的教育、宣传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云南边境的部分地区生活着大量外籍或无国籍人员,此类人员大多因为逃避战乱、灾荒或是寻求更好的生活等原因而来,但却很难融入所在地社会,并且带来一系列影响,而我国尚未对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云南边境难民的现状及社会融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重视难民问题,承认难民群体的存在,依法给予相应地位,适当进行文化教育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内流离失所者与难民不同的是其没有跨越国境到他国而是在其本国境内流离失所,造成国内流离失所的原因也与造成难民的原因不同,武装冲突、普遍的暴力、侵犯人权、自然灾害等是造成国内流离失所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流离失所者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其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人道挑战.近年来,联合国发布了《流离失所者指导规则》,非盟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救助非洲流离失所者的非洲公约》,表明了国际社会将流离失所者作为单独的受保护的群体进行帮助和保护的趋势.此外,国际人道法中关于禁止在武装冲突中移送或迁移平民的规定,有助于防止流离失所,国际刑法则规定驱逐和移送平民人口构成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灭种族罪等国际罪行,国际社会也有这方面的审判实践.联合国难民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机构将保护国内流离失所者作为其工作内容,并且在保护国内流离失所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尼雷尔总统卸任后,坦桑尼亚新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做出较大调整,努力在国际主义理想和务实外交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坦桑尼亚一方面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地区一体化,积极调解周边地区的国际冲突,接纳和善待从周边国家涌入的难民,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避免在一些具体的国际问题上作高调反应,更加务实地展开经济外交,西倾与东向并举,争取国际社会的政治和财政支持。坦桑尼亚外交成效卓著,成功地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许,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东西方捐助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资金和投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对全球急剧增加的难民提供及时、全面的保护,有必要对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日内瓦公约>及其1967年议定书中的难民定义予以全面、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其中"属于某一社会群体"这一不确定的、模糊的、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又有不同涵义的概念,更是应该依照公约的宗旨和目的对其予以科学的识别和理解,了解其特点、类别,从而使符合难民条件的人取得难民地位并获得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主权国家与国际社会承担着保护其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在出现国内动荡或武装冲突等危险情势时,为了免遭可能或已经开始的严重人权侵害,人民往往大量地逃离本国,寻求在他国获得避难和保护.在是否给予避难保护的问题上,被请求国的义务与裁量权需要得到明确界定.“保护的责任”并没有对被请求国施加“必须接纳”的强制义务.难民国际保护制度为被请求国保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对于“保护的责任”情势下的避难寻求者,国际社会应当运用“临时避难保护”制度.在给予避难保护的义务与裁量权之间实现必要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全民抗战中不仅积极参与中国各地的抗日战争,声援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使上海成为世界反法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战场,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救助来到上海的各方难民,使上海成为难民们逃脱法西斯屠杀的避难所,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期的干旱化和无节制的开发,海河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陷入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态。这种逐渐扩展的累积性灾难使得千百万乡村农民成了环境难民。但政府系统和社会层面并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灾难应对机制。灾难的进一步膨胀预示着中国的心脏地带正在生成一种社会危机。或许,它的总体性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近30年的禁毒国际合作中,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禁毒合作,实现了与国际社会禁毒斗争的接轨,逐渐从一名禁毒国际合作的适应者、参与者转变为一名积极推动者,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尽管国际社会的禁毒合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还很困难,但是总的看来,中国禁毒国际合作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