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人大代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为根本,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反映群众的心声.近年来,河东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渠道,积极引导代表深入选民、深入群众,集中民智,反映民情,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向往;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殷切期待;坚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白茫茫 《中国人大》2013,(15):54-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要渠道,放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接地气、聚民智”的调研,较好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使履职思路更加符合实际,破解难题更有真招实效,夯实了依法科学履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有着自己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靠的是积极诚实的劳动和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需要问题 ,但人民群众需要的问题仍应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潘峻岭 《理论月刊》2007,(10):97-9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概括与发展,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立足于对历史前进方向的总把握,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物质文明的历史发展趋向,关于何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论阐释,综其大要,可以从物质、精神、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归纳为10种,这10种观点基本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连宁 《中国人大》2014,(19):1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9·5讲话中谈道,"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虚心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认真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张德江委员长在讲话中也强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始终把以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王萍  王博勋 《中国人大》2023,(24):26-27
<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始终自觉坚持和运用这一原理 ,强调以人民为本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以“人民满意不满意 ,答应不答应 ,高兴不高兴 ,赞成不赞成” ,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创立的。纵观邓小平理论 ,以人民为本的人民思想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所谓“以人民群众为本” ,是指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实践主体、价值行为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 ,它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满意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以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工作己任。这一人民主体论思想是历史上"为民"思想的高度升华,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执政为民"本质的传承源脉,为我党找到了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6月20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在交流中,胡锦涛特别谈到"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并认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11,(9):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破天荒地用了136次"人民"这个词,特别强调"把群众当亲人","拜人民为师","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最重要的"。"七一"讲话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内外引起积极反响。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这是市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市范围内"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重庆加快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日周 《前进》2001,(8):32-33
去年以来,我们长治市委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来抓,通过市委主要领导带市委常委、市委常委带市级四套班子、市级四套班子带全市各级干部、全市各级干部带全市党员、全市党员带全市群众的层层带方法,带领全市广大干部重新回到人民中去,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办民事,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和困难企业走出困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年多来,我市有10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9,(12):F0004-F0004
凤冈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县委工作大局、政府工作难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选好议题,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监督实效,促进科学发展,为促进凤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其职务的政治性、地位的法定性、作用的重要性是由代表的人民性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多渠道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得到及时传达,有利于党委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市十二届政协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出了"请人民走进政协,让政协走进人民"的工作思路,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落实了发扬民主的十项任务,为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是:1、发挥人民政协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途径。邀请历届市政协委员、区县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列席市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又要将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为人民所共享,这是激发改革活力、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成功的基本要求。依靠群众推动改革,首先,要客观认识、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内部的变化。它既包括群众层级结构的变化,也包括群众意识形态的变化。其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改革阻力。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借助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借助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再次,要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树立主体意识来激发改革热情,通过顶层设计来凝聚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18.
董健 《人大论坛》2013,(3):16-17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办式。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贵州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实现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机制规范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始终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时代要求下"能不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想不想"、实际工作中"怎么样"代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始终代表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