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丽  袁雯 《中国发展》2006,(1):34-37
依据GDP年增长率,1978~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可分为波动调控、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时期。本文选取11项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探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特征以及环境经济领域各项指标间的关联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稳定、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波动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大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指标表现出分化的特征,环境质量没有明显下降;稳定发展时期,环境质量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6,(7):28-31
2005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综合分析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9%左右。2006年宜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十一五”开局基础,努力延长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期。一、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经济运行高位趋稳,稳中趋降,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3.
毛学松 《前沿》2007,(7):38-40
中国经济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探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投资、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的影响。力求客观、冷静地思考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彦华 《小康》2013,(3):33-34
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才能在增长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进一步的城镇化被人们寄予厚望。然而,如何在房价上涨透支未来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城镇化仍是个值得探讨的新命题。2012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幅增加,规模接近百万亿元,政府通过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初见成效。下行、企稳、微升,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画出了一条"V"形曲线。然而,"硬着陆"、"黑天鹅"、"灰天鹅"……一直以来,看空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FDI为国际影响力指标,说明虽然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快速上升,但相较美国而言,仍然有很大差距。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稳步复苏,中国在新兴经济体中依然独领风骚。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且不均衡的态势下,中美两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这使得"中美经济发展谁更成功"这一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被广泛关注。根据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近5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表现均很出色,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美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礼品经济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奢侈品生产商,作为礼品更多的是身份象征,并非其同类产品中质量的佼佼者。礼尚往来向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来自如此深入骨髓文化的需求也早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2013是否能够成为承上启下维持经济稳固复苏的金蛇年时,来自农历新年礼品经济方面的数据将为新年的消费经济走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层调整之后,2013年的世界是否会因为新领袖层的崛起而给世界带来活力,这可能是此时此刻最值得我们期待的。2013年是中国的农历蛇年。中国民间历来以"金蛇狂舞"预示蛇年可能带来的激情、财富和运气。站在2013年伊始眺望全年局势,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可能并非如此让人充满遐想。受到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冲击,2013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2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信息化形势研判专家高层研讨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在会上提出,要把握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库的建言献策作用,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据了解,此次会议旨在分析2014年以来的信息化发展形势,发现新特征,总结新规律,提出新对策,更快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发展。王秀军指出,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向泛在智能、立体多维的方向演进,技术体系化创新和产业生态竞争的特征日趋明显,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放透明的在线政府正在形成。但信息化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数字鸿沟持续扩大,普遍服务还不到位;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信息经济发展与现行管理模式的矛盾日益凸  相似文献   

9.
30年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在亚洲国家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中国则值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两国于1978年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明确改革开放方针后,日本政府即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并始终支持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表示,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中国艾滋病传播形势同样十分严峻。截止到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517例,比1999年增长了30%。专家预测的中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经超过60万。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23-23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  相似文献   

12.
微言博语     
@望:【中国能源何以安全?】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是否会因"缺油"而"熄火"?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能源安全不存在问题,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以动态、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能源问题,加强世界领域的能源投资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世界经济是继续坚持开放还是转向保护主义,是协同创新还是以邻为壑,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东部地区率先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2013年转型的一大关键2013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低速增长、制造通胀、保护主义一是2013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金融危机已过去5年了,全球经济增长仍在谷底徘徊。如IMF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3.3%,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同时将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下调至7.8%和4.9%。全球及欧美的先  相似文献   

14.
谢楠 《两岸关系》2013,(7):62-63
历年台湾经济发展与失业率情况显示,在1995年以前,台湾的经济增长处于年均增长率为7%的高速增长期,失业率除在1982-1986年间因能源危机与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超过2%,其余时期基本在2%以下。1996年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失业率也逐步上扬,从2%左右逐步上升至4%。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底到2012年初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领域举办了众多不同主题的论坛。这些论坛以精准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对我国目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和剖析,并对我国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2011年12月1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第42次内部研讨会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围绕"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主题,在场专家对我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2011年12月24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京举行。该论坛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5年年底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句号。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与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量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并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的奇迹",然而,中国总量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伴随着地区经济差距的持续收敛。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度,可以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不同时段具有差  相似文献   

18.
1.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已经从8%~9%上升到了10%~11%?直到2003年,公认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7%~8%。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这个目标低于8%。2004年政府还曾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7%左右。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  相似文献   

19.
桑登平 《群众》2010,(4):36-38
<正>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危机之后’的一大特点乃是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却使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下降。而中国大陆则正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因为中国在强有力应对这场危机的同时,仍然存有继续执行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周边的)通过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复苏而受益,中国大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目标调低到7.5%,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有人说,在连续多年“保8”后下调,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其实不用如此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