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出社会历史条件构成人的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阐释社会历史条件规定人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确定性根基,从而在历史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现实地论述共产主义思想,明确断言共产主义是对人的具体生存状况的现实关注,表征立足于人的社会发展现实,探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及其主体意识建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价值观建构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理想应该是崇高与现实的统一。所谓理想是人生奋斗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理想伴随着人生,是人的生命之树。然而理想同现实是对立的统一。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时代,它不能脱离历史时代和现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滚滚向前、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富完善以及人生幸福与价值的实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的伟大奋斗精神。新时代坚持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要把握其历史的、理论的、现实的必然性,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的问题;要着重阐释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新时代青年在推动社会进步奋斗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回答好"由谁来奋斗"的问题;要从价值立场、奋斗方向、精神风貌回答新时代"应如何奋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生美好的必需。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因学习而兴旺,国家因学习而富强,人生因学习而美丽。纵观古今,人类之所以能从幼稚走向成熟,由野蛮走向文明,正是后人学习前人、这一代人站在上一代人肩上奋斗的结果。正是由于学习,人的本质才得以逐渐丰富和展现;正是由于学习,才将千百年前的一个个梦想和神话变成现实。没有学习,就不会有文明的出现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如此,个人也不例外。出生之时,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一无…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生的意义与作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人的自我价值或内在价值,也即人所具有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潜在创造能力;第二方面包括人的社会价值或外在价值,即人通过社会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创造能力.人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有益于社会或群体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使潜在的能力变为现实的创造能力,也就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潜在能力或内在价值表明人是人而不是动物,它从主体方面把人与动物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姚颖 《求实》2008,(4):33-35
马克思哲学以历史且辩证的方式实践地诉求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其致思路径在于从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契合的角度谋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其设定的实践主体现实地超越了以往个人"孤立"、"偶然"的状况.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找到工人阶级赢得自由时间以全面发展个性的现实途径,致力于砸碎旧世界锁链的"现实的运动"是人类的历史生成之源.辩证地审视人与社会的关联,实践地谋求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融通,在当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熊吕茂 《学习论坛》2008,1(3):29-32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关于哲学与人生、人生之目的、人生之境界、道德之意义、人生观问题解决之途径等人生哲学思想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纵观冯友兰的哲学理论体系,他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克制人的贪婪欲望,调和人与人之间因欲望所发生的冲突,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新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局限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和重要现实.人的局限性的主要成因不是肉体的存在,而在于人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并且现实地存在着.作为人的局限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种、实践、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改变乃至决定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所谓现实的人,是指在一定的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历史发展的人。其基本规定是: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社会存在物,是历史存在物。从现实的人出发,在阶级社会中就是从人的阶级存在出发,主要是从代表社会未来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和根本利益出发。对马克思"现实的人"这一新解,对于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的历史观突出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了真正的历史主体。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充满了活生生的人的内容,充满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生存论意蕴。  相似文献   

13.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8,4(2):39-43
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具有三方面的同一性:其一,在本体论上以物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物为本的升华;在人类社会历史里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互为条件,互相转化.其二,在价值论上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互比较,相互依存;人和物的具体价值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具体环节的价值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互相促进.其三,在现实论上现实的个人是由个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又造就了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个人;而当今中国社会现实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协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的各方面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史规律成因,可概括出三种生成范式:归因于社会历史之外的某个神秘力量(外因生成论)、归因于预设的一个独立而自洽的实体(预设生成论)、归因于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现实生成论),它们都必须面对历史规律的内在生成逻辑问题和历史规律与人自主的现实活动之间关系问题的双重拷问。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现实生成论,提出社会实践生成论,认为历史规律是通过实践活动贯彻下去的逻辑必然性,但它并非直接贯穿于历史实际进程之中,当历史实际进程螺旋式上升运动的时候,历史规律则以中轴线运动方式在中间直线式贯穿下去,在运行方式上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金建萍 《求实》2013,(3):4-9
马克思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视野出发,充分肯定资本文明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物的增值对人的发展的巨大推动。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的现实给予严肃而深刻的批判,揭示出异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内在矛盾之中。这一批判逻辑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洞见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理解和思考当今时代人的发展问题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7)
群众史观和群众工作分别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和躯体。群众史观是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规律总结,其产生以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成为现实的社会为逻辑大前提,以唯物主义地定位个人历史作用为小前提,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群众史观内容的演进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伴随着革命形势和建设环境的改变,群众史观也内在地进行着多重"正-反-合"的逻辑演进,使群众史观不仅有其历史向度,还有其未来向度,分别观照着"历史如何被创造"与"历史如何去创造"两个历史实然与未来应然的主题,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8.
齐浚 《理论学刊》2004,(4):121-123
马致远的杂剧精神从根本上讲是文人的。马剧多取材于“神仙道化”内容,实质上反映了元代失意文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折射出元代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存图景。在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马致远以古探今,期望通过对现实和历史的反思去探寻人生的坐标;由叹世到隐逸,马致远在消极地否定现世走向退却的同时,相对积极地追求个体的生命自由,体认自我价值,试图在“神仙世界”中实现个体生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王金玉 《唯实》2012,(5):34-36
马克思人学的最大特征在于摈弃了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学说,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以人类解放作为根本的理论指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运动中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马克思人学及其方法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正确处理了人与历史的关系,指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历史运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是战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本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直接动力;科学和教育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