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同等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探讨了新世纪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作者认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社会的发展,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个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的附属品,它是新世纪高等学校成功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王皑 《理论月刊》2003,(3):82-83
面对日趋激烈的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高等学校必将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客观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3.
中外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进入21世纪,工业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要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抓住超常发展的机遇,使自己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高举创新的大旗外,已别无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也是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改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 ,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等学校应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 ,领会其精神实质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开创高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因此,必须实行从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创造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尽快转变学习观念,做到“五学习”、“五培养”:一是学习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接受力;二是学习怎样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转化力;三是学习怎样把能力发挥出来,培养发挥力;四是学习怎样用能力去创新,培养创造力;五是学习怎样把创新与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培养协调力。其中接受是基础,转…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面对愈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面对跨世纪发展的人才需求,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根本保证。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完成,关键要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起着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个世纪,将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学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材料",而且还要向国家输送大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处于世纪之交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完成以下三方面的转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一、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家之间以科教实力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则越来越趋于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实现知识创新,需要有创新的物质基础、环境等条件,更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缺少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吸引凝聚和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可以说已成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是长期以…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即将来临,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向着新的世纪迈进。值此世纪之交之际,对21世纪的高校德育工作作一展望,认清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对于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大有种益。一、21世纪的高校德育工作将自觉地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为己任,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想道德境界。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浪潮迎面而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存储、传播和应用。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拔尖创新、精于实战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和国家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必然要求。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搭建拔尖创新、精于实战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平台和成长路径,2014年4月以来,在各教学院(系)和学生工作处等单位共同努力下,从网络安全保卫学院第一个成立"学生网络安全特警队"开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先后成立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刑科技学警先锋队"、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站,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只有融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于一体的研究型大学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呼唤着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能力。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要完成好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智慧能力、审美能力、继续再学习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智能的开发,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刘彦春  刘育晖 《理论月刊》2002,(12):113-113
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何谓人才?人才的标准如何?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走向的两大难题.应该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脚步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看其综合素质.在高教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转变人才观念,还要改变传统的"专才"培养模式,以德促学,以德治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是传授具体知识.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未来人才必须改变单一型的知识结构,形成高层次、全方位、配备合理的网络化知识结构体系.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那些具有较高能力水平的"复合人才",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不仅要具备应有的业务素质 ,特有的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前沿阵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实现我国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 ,更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 ,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战略重点。本文结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就大学生素质培养问题提出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艺术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艺术人才的学校,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文章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不容乐观的现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并付诸实践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实验教学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施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尤其是对于痕迹检验、理化物证检验、刑事化验等理工课程,实验室是教师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素质公安科技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也体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的教育、科研和组织管理的综合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国芳 《前沿》2012,(18):187-188
作为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在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模式的改进和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