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6月,个体司机许某用一台爱普生彩色复印机伪造出百元面值的假币,再用剪刀和透明胶对真币和假币进行剪贴、拼凑,最后拼出一张真假合成的伪造人民币。他将这张伪造人民币混于真币中到银行柜台存款,存款成功后再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款,以这样的方式套取真币。  相似文献   

2.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22):61
他为何频频往他人银行卡上存钱2011年6月,个体司机许某用一台爱普生彩色复印机伪造出百元面值的假币,再用剪刀和透明胶对真币和假币进行剪贴、拼凑,最后拼出一张真假合成的伪造人民币。他将这张伪造人民币混于真币中到银行柜台存款,  相似文献   

3.
近日,兰州铁路警方在兰州火车站抓获两名东北籍假币贩子。二人在东北务工期间购得近20万假币,辗转在内蒙、宁夏、甘肃等地,采取以乘坐出租车找零和在路边小店直接消费的方式换取真币。在被警方抓获后,李、陈两名犯罪嫌疑人身上仅剩HB90版本100元面值假钞108张,其余面值十余万的假币已被二人换成真币挥霍。  相似文献   

4.
[案情]王某通过关系用500元人民币买了伪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500张,为了把伪造的人民币换成真人民币,王某携假币来到了吉林省农安县,采用以整换零的手段(即买少量物品让卖主找钱),以便将假人民币换成物品或真币,共用去假人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案情2020年6月,被告人毛某在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摆地摊卖胡豆,在被害人买胡豆交付现金的时候,被告人以自己走亲戚需要整钱或新钱的理由,要求被害人用面值100元人民币进行交易,被告人收取被害人面值100元人民币后,趁被害人不备,把事先准备好的面值100元假币调换被害人的真币,而后编造各种理由不再兑换钱币,将假币退还给被害人,换取被害人真币。被告人毛某在1个月内实施以假币换取真币的行为共计4次。  相似文献   

6.
一、案情简介2003年10月15日,沿海某市公安局根据举报,将涉嫌变造货币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经查,马某变造货币的具体方法是:利用浸湿、剪揭等手段,将百元面额纸币一面剥离下约五分之一部分,另一面仍保持完整,再将不同张纸币上分别剥离下的部分拼接成一张完整货币。用这种方法,每13张百元纸币可以加工拼凑成13张单面被撕揭五分之一的损伤币与2张拼凑币,可赚取200元。然后,将这些损伤币与拼凑币通过银行自动存款机存入银行,并通过自动取款机或临柜提取现金。自2002年11月至案发,马某用该方法将780张百元面额人民币加工成780张损伤币与120张拼…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2004年6月,王某向当地烟草专卖局申领了烟草零售许可证从事卷烟零售经营。2004年7月和9月两次因没有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进货,被当地烟草专卖局查获并行政处罚两次。2005年1月烟草专卖局在其零售店内查获180余条伪劣卷烟,价值人民币48482元;查获非规定进货渠道购进的卷烟19条,价值人民币4120元,总价值人民币52602元。分歧意见对王某行为的定性存在以下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虽然向烟草专卖局申领了烟草零售许可证,但违反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关于许可证的管理规定,并且在受到两次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仍然从非指定渠道进货并…  相似文献   

8.
郑丽萍 《法学评论》2004,22(1):139-144
如何理解本罪中之购买、换取行为以及罪与非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是目前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疑难问题。本罪中所称“假币”包括伪造、变造的货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不同。无论是“以多换少”还是“以少换多”都只构成本罪一罪。本罪以总面额 2 5 0 0元或 30 0 0元、币量 2 5 0张 (枚 )或30 0张 (枚 )为定罪的数额起点较为适宜。购买假币以行为人领受假币 ,以假币换取货币以致使真币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为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花某,男,45岁,个体户,从事粮食收购业务;被害人郑某,女(已死亡),52岁,个体户,从事“粮票提现”业务(俗称兑粮票子),二人有多年合作经营关系. 2014年1月,花某怀疑在郑某给付的兑粮款中,有两张面值百元人民币是假币,与郑某电话理论未果,遂产生“引她出来,把她弄死,抢她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彩色复印机的普及,利用彩色复印技术进行犯罪的发案率有所提高。在假币犯罪领域,以印刷版假币居多,其中打印版假币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复印版假币鲜有出现,因此,刑事技术人员接触彩色复印假币较少,对于其鉴别方法了解更少。本文以一起复印版假币案例,介绍复印版假币的相关检验方法。1案件简介某年6月,某省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2005年版百元面额假人民币15万余元,查获理光商务多功能彩色数码复印机1台、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底,云南省红河州公安处送来4张当地金融部门在清点钞票时发现的可疑人民币,要求鉴别真伪。这4张可疑人民币分别是1965年版和1980年版的10元券。经与相应年版的真币样本比对检验,发现可疑人民币的衬景及底纹不但模糊,色泽也与真币明显不符;雕刻凹版印刷的主景图案和文字模糊不清,已无法分辨出雕刻版的线纹,印迹也没有真币那样强的立体感(见图1);可疑人民币的纸张粗糙、增厚、无光泽,钞票规格分别比真币小2.2%~3.7%.这些明显的差异难以用以往的鉴定经验进行解释,很容易被认为是假币。但进一步比对又发现,可疑人民币各部分图文的宏观形态、各色图案的组合安排和比例完全与真币一致,如此精确的制版技术与粗糙的图文印迹相矛盾;可疑人民币的水印无异常,与真币样本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可疑人民币上尽管图文模糊,但接线印刷的底纹却非常清晰,不同色的线纹衔接准确(见图2),这是目前各犯罪团伙伪  相似文献   

12.
一、走私假币案(刑法第151条第1款) 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二百张(枚)以上的,应予追诉。 二、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158条) 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7日,上海普东新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包××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假币案,原告诉称:1999年4月28日,他从某国有企业领取了现金后,便到老西门邮电所缴付当月的移动电话费,递给当班营业员童××五张百元面额的人民币,童收款后称其中有一张为假币,并拒绝原告复看一下的要求,转身进入里间,在离开原告视线的情况下,开出一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假币没收证》。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在自动柜员机存假币取真币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这种行为如何定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意见认为其构成诈骗罪,有意见认为应实行盗窃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我认为该行为既不构成诈骗罪,也不构成使用假币罪,而只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5.
问:严某欠王某4000元钱,王某因急需,要来严某还债。严某东挪西借只凑上3500元,无奈征得王某同意将刚买尚未开奖的奖券500元(面额百元共5张)一并还债。事后,其中一张奖券中奖,奖金50O0元。严某得悉后.心里很不平衡,前去索要奖金,理由是他还的是40O0元,奖金不应归王某所有·但被王某拒绝。两人发生争执.有人说王某应返还奖金一有人说每人一半.访问应如何处理2答:债,是由借贷或其他合同形成的权利义务所产生,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奖券是有价证券,国家规定不准在市场上流通,但可到政府指定的单位(如证券公司)按规定…  相似文献   

16.
3月23日上午,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获悉有人携带假币在五台县清水河公路沿线使用的线索。通过进一步侦查,民警于3月23日中午在五台县一饭店内将犯罪嫌疑人胡林光、张利军抓获,当场缴获54张TJ88打头的百元版假人民币;之后,民警又到其住所进行搜查,查获560张TJ88打头的百元版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16日,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2006年3月4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在黄埔区某餐厅旁抓获2名正在进行假币交易的犯罪嫌疑人,从其身上搜出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假币601张,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假币399张,面额总计10万元.其中05版假币是自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以来,这是广东省第一次发现数量较大的05版假币,也是广东省公安机关第一次破获的涉及05版假币的案件.据新华社报道,在2005年,仅广东省公安部门就捣毁制假窝点11个,缴获假人民币5.2亿元,抓获制贩、运输假币犯罪嫌疑人176名,遏制了假币的扩散和蔓延.当年9月20日,惠州市公安机关向媒体批露,当地警方捣毁了一间隐藏在深山中的制造假币工厂,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当场缴获假币成品6200万元.(2005年9月22日《信息时报》消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第二期《天津检察》刊登了笔者所写的《孙某的行为是诈骗还是抢夺》一文后[案情大致为:犯罪嫌疑人孙某,女,38岁:何某,女,39岁,二人预谋诈骗,于某日上午在汉沽一商业银行营业厅门前,见退休女工王某刚从银行取款出来,何某假意将一个信封(内装一卷裁成百元钞大小的报纸,外包一张真币)掉在王某面前离去。  相似文献   

19.
报载,某市公交公司自无人售票车投入运营以来,仅半年就收假币、残币达十万元。假币中既有“变种”的人民币,也有用彩色复印机复印的,既有“手工版”,也有“机制版”。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面额5000万元的冥钞居然也投进了投币箱,令人拍案称奇!  相似文献   

20.
犯罪嫌疑人孙某,女,38岁;何某(在逃),女,39岁,均为唐山市人。二人预谋诈骗,于某日上午10点左右乘车到天津汉沽,在一商业银行营业厅门前,见退休女工王某刚从银行取款出来,何某假意将一个信封(内装一卷裁成百元钞大小的报纸,外包一张真币)掉在王某面前离去。孙某抢上前去拾起信封,向一起看到的王某提议平分信封内的钱,王同意。此时,何某返回,问孙、王是否捡到装钱的信封.二人否认。何某称她的钱有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